巴黎圣母院数字化
复活节去法国巴黎参观圣母院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节日旅行#
微软与Iconem及法国文化部合作,宣布将创建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数字孪生体。
巴黎圣母院1163年在路易七世国王的统治下,经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完成大教堂的奠基仪式。1272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巴黎圣母院竣工,成为西方最大的教堂之一。
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巴黎圣母院遭洗劫,失去宗教功能,甚至一度被用作酒窖。1831年维克多·雨果挺身而出,这位作家通过其著作《巴黎圣母院》为濒临坍塌和荒废的建筑发起了保护运动,激发了公众对大教堂的兴趣,资金很快得以筹集。
1844年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启动了全面修复工程,修复内容包含被后来的2019年大火毁坏的怪兽雕像、雕像及标志性尖顶。
此次数字重建项目基于微软在文化遗产领域与先进技术融合的持续探索,将运用无人机、激光扫描及摄影成像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打造出高精度虚拟复制品。
这座拥有862年历史的哥特式地标建筑,也是巴黎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的数字模型将精确到厘米级,完整呈现每一处雕刻、马赛克装饰及建筑细节。
这一举措在建筑因2019年火灾遭受重创并经历长达五年的修复期后尤为引人注目,引发了关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未来再生实践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讨论。
在2019年巴黎圣母院遭火灾后,为了修复工作顺利进行当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科学中心曾运营过“数字施工现场”,考古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建筑师均可实时协作,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生态系统。
BIM模型实现了信息持续共享、不同方案建模及决策验证,甚至无需亲临现场即可确定起重机或脚手架的精确位置。
即使后来巴黎圣母院重建完成,当时的所有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也得以保存,自2024年起,向全球开放了这个数据库。
这次公布的数字化项目延续了微软此前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相同处理方式,展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如何支持持续的文化保护与维护,同时展示了机构参与和学习如何让建筑得以焕发新生。
在巴黎圣母院的案例中,模型通过允许对结构进行详细的时序比较,帮助保护专家密切跟踪所有劣化或损坏,其全面而准确的文档记录也将使未来的修复工作更加高效。
技术惠及各方利益相关者,学者和修复专家能够探索大教堂中难以到达的区域,如拱顶天花板的高度和复杂的立面。它还可以确保全球无法亲自到访的人获得更高的可访问性。
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一座大教堂的数字档案,档案捐赠给国家,并预计在目前正在建设的巴黎圣母院博物馆中展出,博物馆将于未来几年向公众开放。
数字化地标倡议是微软“文化AI”计划的一部分。自2019年以来,计划一直致力于数字化保存全球文化遗产,包括希腊的古奥林匹亚、法国的圣米歇尔山以及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的数字模型将加入这一行列,与数字化历史歌剧布景和图书馆藏品的努力并行,进一步强化AI在文化研究与访问中的作用。
在同一声明中,微软还概述了进一步提升欧洲多语言人工智能能力的想法,以及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其他合作。
此次合作将与Iconem共同数字化巴黎国家歌剧院1800年至1914年间演出中使用的近1500个戏剧布景模型。这些模型通过教育平台、展览以及可访问的数据集形式向公众开放。
网址:巴黎圣母院数字化 https://klqsh.com/news/view/75072
相关内容
《巴黎圣母院》《金沙》……10部中外经典剧目将亮相成都新人领证后戴头纱赴巴黎圣母院主演见面会
艺绽|【纯享版】“神仙水准”!《巴黎圣母院》十余位演员合唱《大教堂时代》
巴黎歌剧院绘景画师张家骏:在舞台背后勾勒梦幻诗章
“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汉字文化主题活动在巴黎举行
张康乐亮相巴黎时装周圣罗兰秀场
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揭幕
“诗歌的邂逅——‘话中国’中法诗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茶和天下·雅集——湘约巴黎”活动亮相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中巴音乐家聚巴西圣保罗以乐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