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药箱里都放了些什么?是不是感冒药、退烧药、创可贴随便一放就完事了?可你知道吗,很多人连最基础的药品标签都没看懂,用错药的风险可不是闹着玩的!
最近,河北省卫健委在2025年6月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期间发布了一组重磅科普视频,首次系统性地为大家揭秘了家庭常备药品的选择标准和使用注意事项。作为一名健康科普工作者,我第一时间研究了这份权威指南,发现里面有太多关键信息是我们平时都忽视的!
先说说家庭必备的医用急救物品。创可贴、医用胶带这些都不稀奇,但你知道吗?一个完整的家庭药箱里至少要准备这些:温度计、剪刀、镊子、绷带、碘伏、医用棉签。特别是碘伏,很多人都用过期的,这可是大忌!
再来看看基础药物清单。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这些都是标配,但关键是要选对种类。比如退烧药,对于成年人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以,但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有胃病史的人,最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这些细节,说不定哪天就能救你一命!
最让人意外的是药品标签的解读。很多人都觉得看个说明书还不简单?但实际上,标签上的信息学问大了去了!比如批准文号,不同的字母前缀代表不同的药品类型:H开头是处方药,B开头是保健食品。再比如储存条件,'常温'和'阴凉'可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指不超过30℃,后者是指不超过20℃。
说到保质期,那就更有意思了。很多人以为看到效期就够了,其实不然!开封后的药品保质期往往会大打折扣。就拿常见的眼药水来说,开封后一般只能用一个月,但很多人却一直用到瓶子见底。这不就是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吗?
更重要的是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有些药品看着是同类,但适用人群完全不同。比如止咳药,有些含可待因的止咳药就不适合老年人和儿童使用。还有些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可能会加重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说到这儿,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起家里的药箱?是不是该好好整理一下了?记住,合理储备药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科学、适量、安全。定期检查药品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这才是对家人健康负责的态度。
最后分享个小技巧:把家里的常用药品信息整理成一个表格,包括药品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贴在药箱内侧。这样紧急情况下也不会手忙脚乱。毕竟,健康素养不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关键时刻的得力助手。
你家的药箱达标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家庭用药经验,说不定你的经验就能帮助到其他人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