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文韵风华二十春

发布时间:2025-07-28 12:15

杭州西湖的十景如画,春夏秋冬各有韵味。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城市旅游景点#

二十载春风化雨,文化的种子浇灌出满目繁花。

看!《黑神话:悟空》横扫国际大奖,金箍棒搅动全球游戏风云,西湖文化“出海”正当时。瞧!290处阅读空间星罗棋布,家门口的“文化粮仓”滋养万家灯火。走!“两镇六街区”地标焕新,古意新潮在此激荡相融,满城文韵既深且醇、生机盎然……

西湖大地的文化实践,恰是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它以数字为墨、创意为锋,让文化既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澎湃引擎,也是点亮美好生活的温暖灯火;既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也是塑造文明新风的强劲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西湖区正以“文化+”为笔,向着更辽阔的星辰大海,续写“文化兴盛”的新篇章。

文创扬帆

数字赋能“新三样”,文化精品“出圈出海”

刚刚落幕的《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余温仍在蔓延。线下观众逾45万人次、每日“秒空”的门票,以及西湖区艺创小镇里中外游客争相打卡的巨型“悟空”雕塑,展现出这款斩获TGA两项大奖的中国3A游戏的全球影响力——它不仅是现象级文化产品,更成为西湖区文化出海实力的鲜活注脚。

这种实力的背后,是一套系统的文化出海战略布局。锚定“文创高地”目标,西湖区以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为支点,推动网剧、网游、网文“新三样”突破国界,用“世界性表达”让“西湖故事”走向全球。

而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更让这片土地在数智文化赛道上抢占先机:AIGC、元宇宙等技术扎根文化产业创新场景,数字文化产品、版权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业态持续扩大全球份额,“创意赋能—技术驱动—产业融合”的文化出海“生态圈”正不断扩容延链。

“文化+”的深度融合,为西湖文化精品的“出圈”与“出海”提供了强劲动力。华策影视出品的电影《狂野时代》在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斩获评审团特别奖,其制作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国色芳华》等,持续在海外市场引发观剧热潮,让世界透过屏幕感受中国故事的魅力。

电子竞技领域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近日,西湖区古荡街道天禄电子竞技俱乐部在2025年裂变天地S1大赛中,夺得中国CS2项目首个世界冠军。而这家俱乐部正是2025年西湖区文创大会的重点签约项目,印证了产业生态对新兴业态的培育能力。

每年举办的西湖区文创大会,已成为汇聚创意、链接资源的重要平台。2024年首届西湖区文创大会发布了“文化产业大礼包”激活市场活力,2025年的文创大会再签27个优质项目,新成立的西湖区文化产业联盟则通过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条。如今,M511光影汇成为潮流地标,天目里国际艺术街区借助“戏韵邻里”品牌让高雅艺术扎根基层——这些孵化成果,正是生态活力的最佳证明。

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起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西湖区214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433.73亿元,增速5.8%,在主城区中位居前列;3家企业入选“全国(含成长性)文化企业三十强”,占全省3/5。近年来,《万里归途》等25部作品入选“五个一工程”奖,《觉醒年代》《功勋》等多部作品斩获“飞天奖”“白玉兰奖”,《长安三万里》《种地吧!少年》《新龙门客栈》成为现象级作品,“宋城千古情”演出20年经久不衰,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书香沁城

构筑文化新矩阵,墨香浸润生活

在西湖区,“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拥有了专属的节日仪式感——每月23日的“西湖读书日”,便是由西湖阅读联盟精心策划、全民共享的阅读嘉年华。这个固定的文化节日,正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进市民的日常生活

7月23日,首个“西湖读书日”在古韵悠然的留下1129宋式美学生活街区拉开帷幕。《西湖东坡》主创团队打造的沉浸式阅读剧场,巧妙融合了历史文脉、非遗技艺与现代阅读理念,为市民带来沉浸式的宋韵文化体验。“这场‘阅读+’的创新实践,通过在地化内容把辖区产业与宋韵文化自然连接,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文化动能。”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阅读的芬芳在同一天也弥漫至全区各处——西溪街道马塍书苑正式启用,成为嵌入市井的全龄“文化客厅”,资深图书馆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女冼妮娜作为首批“阅读推荐官”,捐赠了《黄河大合唱》珍藏版史料集,为书苑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翠苑街道的“文三·晓森林”阅读空间同样人气十足,一场别开生面的“书”适圈主题市集热闹开张,并同步发布了全新的“翠阅”阅读品牌和翠苑阅读地图。

这些遍布全区的阅读空间,共同织就了一张便捷的“书香网络”。截至目前,西湖区累计建设阅读空间290个、面积19.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镇街特色阅读空间31家,涌现出“阅见西湖”、“西湖遇见敦煌”、蔡志忠美术馆等标志性阅读空间。同时,“云朵书市”“留下一本书”等11个镇街特色子品牌应运而生,并通过西湖阅读联盟的纽带作用,推动“阅西湖”品牌深入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构建起触手可及的15分钟阅读服务圈。

为了让探索书香的旅程更有趣味,西湖区近日创新推出了“阅读护照”,精选收录辖区30余处特色阅读空间。它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闯关地图”,吸引着众多中小学生争相打卡,在盖章收集的过程中收获阅读的乐趣。

西湖区打造“阅读第一区”的深意,更在于让阅读成为串联城市美好生活的金线——阅读空间不再孤立,而是有机连接起周边的旅游景区、商业中心、酒店及文体场馆,“称心留下”“城市漫步”“曙光风情”等六条特色线路,为市民游客提供了“阅读+旅游”“阅读+休闲”的深度体验选择。

十字港阅读基地、蔡志忠美术馆等点位被融入摇橹船水上文旅线路;华星西湖书房、西湖遇见敦煌、留下有意思等空间则成功孵化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而阅享北山、河滨书房等积极拓展托育、青训营等新场景,让“阅读空间”升级为服务多元需求的“惠民空间”。

如今在西湖,阅读正成为一种自然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地标焕彩

“三创融合”添活力,古今交响谱新篇

天目里国际街区焕新升级持续引领时尚风潮,曙光路“阅见西湖”文化空间成为西湖边的宝藏打卡点,由废旧办公楼“爆改”而成的转塘“BAC·艺术社区”成为潮流聚集地……今年以来,西湖区“两镇六街区”持续添“新妆”,一系列文化新地标正焕发独特魅力,成为城市文化活力的闪耀名片。

2024年起,西湖区高标准打造“两镇六街区”,通过文创、云创和科创“三创融合”,不断吸引人才、产业和艺术资源,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从特色小镇到美丽乡村,再到街头巷尾,看得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忆与产业梦想的空间,已成为文化传承、产业创新与生活美学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

让“两镇六街区”焕发持久生命力,需找到扎根大地的“文化根脉”。漫步留下历史文化街区,“1129社区中心”循着南宋 “西溪且留下”的文脉印记,将非遗技艺、古琴雅韵、传统香道等融入现代生活场景,让人仿佛走进“活着的宋画”。逛一逛三墩五里塘历史街区,百年粮仓已华丽变身为东巢·碾米厂当代艺术中心,成为城市文艺版图上的闪亮新坐标。潜入万亩茶园的翠色之间,龙坞茶镇正掀起新茶饮的澎湃浪潮,茶文化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延伸至“茶饮体验、文创设计、品牌输出”的产业链条,让“一片叶子”的文化故事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文化地标亦是产业高地。诞生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艺创小镇,集聚30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它以优质IP为引擎,构建“研发-衍生-体验”全链生态,驱动传统文化借数字技术“破圈”。小镇正加速提升凤凰创意国际区块,着力引进动漫游戏、影视科技、微短剧等高质量企业,目标直指“浙江文化产业第一镇”。随着人才涌入与商业配套完善,“小而美”业态陆续进驻,“科艺融合、宜居宜业”的蓝图日益清晰。

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数字”则赋予了文化更广阔的翅膀——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里,“杭州六小龙”的前沿科技成果吸引着市民游客的目光;“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内,敦煌第285窟VR漫游展则彻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千年艺术瑰宝在沉浸式体验中变得可触、可感、可对话。这种“全龄交互”的理念,将文化流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实在的经济增量。

文化与生活的深度交融,更为“两镇六街区”注入了浓郁的烟火气与温情。天目里国际街区打破空间壁垒,重塑城市公共生活场景,尊巴、瑜伽、骑行等开放式运动课堂轮番开练,露天音乐趴点燃夏夜星空;转塘街道“塘人街”艺术街区的“BAC·艺术社区”正在成为“城市新生活方式聚集地”,白天逛艺术跳蚤市场,晚上欣赏先锋戏剧,骑行驿站、滑板俱乐部等以社群文化不断引流聚客;龙坞茶镇推出亲子夏令营、茶山光影秀、茶科技体验馆等,持续释放茶文旅融合的经济活力。

网址:西湖 文韵风华二十春 https://klqsh.com/news/view/88304

相关内容

173 项活动开启“西安年”新春文旅盛宴
琴音与墨香交融 两岸艺术家共鉴宋韵风华
古筝雅韵伴荷香,长春市南湖公园荷花节启幕
湖南卫视春晚定档,这次主打非遗,各地文化与湖湘文化一起飞
鼎丰艺术丨阳志华:浓墨绘家山,诗意传新韵
描绘大美与柔美西湖的经典画卷——邱汉桥《梦莹西湖》赏析
袖底清风种岁华 | 王霏
我在河南卫视春晚看到了万茜老师的表演,真是国风古韵十足
上海:“十二花神”踏春来 “百花春宴+国风民俗”惹人醉
李宇春欧豪同台超女快男聚首 曝何洁张含韵历届超女现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