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真人秀別吹大“偶像”泡沫
鱼儿吐泡泡:鱼儿偶尔会冒出一个大大的泡泡,像是在向主人打招呼。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宠物趣事录#
原標題:真人秀別吹大“偶像”泡沫(藝海觀瀾)
一些選秀節目盡管花樣翻新,其實是“偶像神話”不斷重寫,其觀念偏差可能對認知能力還不成熟的青少年產生誤導
最近,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對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進行專家審核,要求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宣揚拜金享樂主義和急功近利的錯誤傾向。
這一通知十分及時也十分必要。今年以來,“偶像養成”類網絡綜藝狠狠火了一把,一些節目前台播放量甚至超過數十億,躋身近年來熱度最高的綜藝節目之列,節目選手相關話題也持續引發熱議,吸引了眾多以青少年為主的網絡綜藝觀眾,其價值觀導向作用受到社會和相關部門高度關注,自在情理之中。
從模式上看,“偶像養成”類節目主要訴諸觀眾渴望成功的心理。“偶像養成”是才藝選秀節目的變種,它淡化海選、淘汰等環節,把鏡頭轉向選手幕后的才藝訓練過程,讓觀眾見証其進步成長。參加節目的選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經過十幾期節目訓練展示,表現個人特質與才藝本領,由觀眾投票決定他們能否成為“偶像”。觀眾投入大量時間、情感、金錢和精力,關注選手成長,他們自身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的人生跨越,通過“送偶像出道”的方式得以代償,因此,每當劣勢選手成功逆襲時,觀眾最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從節目引發的熱點話題上也能看出些“門道”。所有引發觀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其主題總結起來就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也能當“偶像”。
其實,不只是真人秀節目,從武俠小說“英雄不問出處”再到當下網絡文學“草根逆襲”,“烏鴉變鳳凰”一直是大眾文藝不斷書寫的故事母題。不同的是,與文學、影視、舞台等文藝樣式相比,打著“真實記錄”旗號的真人秀給觀眾,尤其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營造了更具迷惑性的“真實”情境。研究消費文化的美國學者麥克·費瑟斯通指出,由於電子媒介迅猛發展,今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趨向符號化、影像化,它像一面“鏡子”,讓人分不清現實和幻境。真人秀營造的“真實”視聽空間,使觀眾樂此不疲地沉浸其中,模糊了影像與現實的界限,讓人更容易接受節目傳達的信息和價值觀。
很長時間以來,不少這類選秀節目盡管花樣翻新,其實是“偶像神話”不斷重寫,其中的觀念偏差可能對眾多認知能力還不成熟的青少年產生誤導。盡管節目設置了“能力C位”“勤奮C位”等環節,營造隻有努力才能成功的氛圍,盡管節目也喊出“越努力越幸運”“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的口號,但在真實生活中,普通人僅僅通過幾個月的“勤奮”“努力”就能成為億萬人關注和喜愛的明星、偶像,這種概率小得幾乎可以忽略。
節目組和播出平台盡可以為自己貼上“積極向上”“正能量”的標簽,但通過設計出來的“真實”渲染浮躁心態,傳遞急功近利觀念,值得人們深思。
(責編:鄒菁、蔣波)
网址:人民日報:真人秀別吹大“偶像”泡沫 https://klqsh.com/news/view/92987
相关内容
“再见哦,独立坚韧又美丽的尹夏沫” 大S版《泡沫之夏》张杰雨中唱泡沫
周末泡壶茶,人生就该如此慢慢品味
被造假、黑幕、丑闻摧毁的韩国偶像选秀
制作肥皂泡日记
炎亚纶爆料选秀节目黑幕被叫好,劝路人看清真相!网友赞:良心偶像
主持人:你是什么级的 猫谦虚:努力级 主持人:你是国民级!国民偶像!
選秀節目十年進入3.0時代 當年“超女快男”今何在?
30种快乐的方式【经典收藏】.ppt
人民日报评“真人秀”:慎把“争议”当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