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民生活发生质的变化
生态农业还提倡农业与农村社区的共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生态农业#
新华网拉萨3月11日电(记者朗杰尕玛多吉)从白天当衣晚上当被的羊皮袄到讲究四季着装;从单一口粮糌粑到雪 白的米饭馒头;从帐篷、低矮的土坯房到舒适型楼房;从毛驴板车到拖拉机、汽车……今天,西藏农牧民生活正发生着质的变 化。
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格桑益西说,过去西藏农牧民的传统衣着,大体概括为“一件氆氇袍,终年不离身”;“一件 羊皮袄,当衣又当被”。现如今,质地考究、款式新颖的藏装和现代流行服饰,从城市逐渐进入农牧区,过去舍不得穿压箱多 年的黑白色藏装,现在仅仅是传统年节的装束。中档西装、皮夹克、羽绒服、旅游鞋等服饰在农牧区销路甚广。即使在劳动期 间,穿补丁衣服亦是几乎看不见。
饮食结构方面,西藏农牧民经历了吃不到肉--大块吃肉--荤素搭配、讲究营养的过程。
如今藏家餐桌上不仅有传统的风干牛羊肉、酥油茶,还有嫩绿的青菜、可口的鸡鸭鱼肉。从内地空运来的海鲜也逐渐 成了藏族人经常品尝的美味菜肴。
过去,西藏农牧民冬季食用的唯一蔬菜是秋季储存的土豆和萝卜。现在,寒冬腊月也能吃到温室里生产的青菜。在千 百年来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藏北牧区,蔬菜和水果也越来越受到牧民的青睐。在那曲镇农贸市场,出售蔬菜和水果的摊位超过牛 羊肉的摊位。
住房讲究舒适型。西藏的农户至少翻修、新盖了两三次住房,目前时兴的是盖楼房。日喀则、白朗、江孜一带西藏主 要粮食产区农民,已基本实现了住房楼房化。每年秋收大忙后,举行新楼房落成搬迁仪式的农家比比皆是。
贡嘎县吉德秀镇果其村吉加家的大院,一台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摆放在院角,从装满粮食、羊毛以及其他杂物的 底楼上到二楼,雕梁画柱的房屋一间套着一间,铝合金大窗户,显示主人的富有。“过去领主的庄园也不过如此,”吉加风趣 地说:“而且那时庄园里还没有拖拉机呢!”
统计表明:2000年西藏农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为31.6平方米,而这一年中国的这项数字为24.8平方米。 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的住房正从生存型向舒适性转变。
藏东南林芝等地区的农牧民,还乐于到集经济、通讯、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安家落户,开始 城镇化的新生活。
川藏公路上运输工具的变化更能体现西藏农牧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为数不多的马车到自行车、公共汽车。到了20 世纪90年代,川藏公路改建成平坦的柏油马路,出租汽车“多如牛毛”,老百姓也开始买起了私车。在无边的草原上骑着摩 托车放牧,成了小伙子们的时尚。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西藏私人购车年均增长10%,非营运性私人汽车总数达10000多辆,中档中巴、小 轿车开始驶入农牧民家庭。现在,全自治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4000多公里,其中沥青路面2000公里。全区73000 多辆汽车,平均每34人就拥有一辆。除了困难户外,平均每个农家就有一辆手扶拖拉机。
去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37.86亿元,比2000年增长1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410 多元,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群众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电视、电话、冰箱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林芝地区 还涌现了一批以“汽车村”、“电话村”、“手机村”、“电视村”为代表的首富村。(完)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网址:西藏农牧民生活发生质的变化 https://klqsh.com/news/view/97607
相关内容
牧场物语(体验快乐农场生活的详细指南)西藏发现毒蛾亚科新物种
快乐农场生活游戏下载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3点启发,帮你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
农村生活的朋友圈说说集锦9篇
咖啡:融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的“阿拉伯之酒”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节庆和仪式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们都曾是牧羊少年 却最终活成那群羊
节日的仪式感彰显藏民族的生活状态
森林之庭~小镇牧场生活~V1.0.3 内嵌AI汉化正式版+存档【750M/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