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东营,一位年轻的创意音乐人时启超,正在用他独特的方式改变人们对乐器的传统认知。他的作品不仅仅限于木头和金属,甚至连胡萝卜、黄河泥都能变成乐器,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胡萝卜不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灯管也不再是单纯的照明工具,甚至废弃的水管、油漆桶都能发出悦耳的旋律。这样的跨界创作,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件都能与音乐产生奇妙的联系。
时启超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于普通农家,曾经在工地上辛苦打工,甚至还送过外卖。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却开始了对音乐的探索。他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厨房的无心实验,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和乐趣,但随着网络上朋友们的惊叹与支持,他的创作热情被点燃。面对生活的压力与音乐的诱惑,时启超最终选择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成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他的工作室就像一个“声音实验室”,里面陈列着各种独特的乐器作品,如铁锅吉他、砖雕埙、水管古筝等,令人眼前一亮。对于许多音乐人来说,演奏乐器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利用生活中那些看似普通的物体来制作乐器。时启超的梦想起点,正是来自于他与家人的不解以及生活的压力。曾几何时,“不务正业”的标签如影随形,然而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打破了这一束缚。
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时启超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用砖头制作“埙”时,他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掏空内部和打孔。砖头的坚硬让他不得不采取手工钻孔的方式,进度缓慢,甚至让他感到挫败。但是,每当他面临放弃的边缘,心中那份对泥土声音的执念又会驱使他继续前行。
他并没有止步于自己的创作,时启超还希望能够将传统的非遗技艺与现代年轻人结合起来,搭建起传承的桥梁。在东营,黄河的泥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时启超将黄河泥制成乐器,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他常常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请教,努力将传统技艺与自己的创新相结合。
音乐工作室不仅是他的梦想孵化器,也是他实现“破圈”的起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一次助农直播中,他在当地的设施农业基地现场演奏用黄瓜制作的乐器,向孩子们展示“变废为宝”的理念。他用自己的热情与才华,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也帮助乡亲们提高了农产品的销量。
尽管时启超从未系统学习过音乐,但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掌握了乐器制作的技巧。他的坚持与努力,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音乐的色彩。正如他所说:“艺术源于生活”,他用双手创造出美妙的旋律,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希望。时启超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无尽的可能,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与尝试,定能发现生活的美妙乐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