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幸福似乎成为了人人追逐的目标。然而,许多人却对幸福的定义产生了误解,常常将“愉悦感”与“幸福感”混为一谈。实际上,幸福并不仅仅是享受乐趣、获得安逸感,更多的是关于实现个人潜能、拥有生活意义、帮助他人以及自我成长的综合体验。为了更好地理解幸福,我们可以借助马丁·塞利格曼的PERMA理论,它揭示了构成幸福的五个要素:积极情绪、全情投入、正向关系、意义和成就感。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这五个要素来追求更高级的幸福感。
1. 拓宽积极情绪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幸福主要来源于金钱、地位和声望。这种物质至上的思想在社会上愈加盛行,虽然金钱可以带来短暂的愉悦,但长期追求物质会导致焦虑和抑郁。当我们过于关注财富时,很容易陷入“永远不够”的心态,从而错失了体验快乐和积极情绪的机会。
积极情绪并不只是瞬间的愉悦,内心的平和、恬淡、欣慰和感动都属于积极情绪的范畴。为此,我们应努力寻找与人分享的快乐,注重生活中的细节,从简单的日常中获取更多的正能量,比如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享受美食、欣赏自然等。通过这些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更多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幸福感。
2. 寻找“心流”体验
你是否曾经在某项活动中感到时间飞逝?这就是“心流”状态的体现。无论是在运动、阅读,还是在工作上,这种全情投入的状态会让你在完成任务时感受到深刻的幸福。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指出,心流体验并不总是与愉悦感相关,而是让人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过程。不论你是在做手术、编程还是绘画,只要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就会迎来一种身心愉悦的状态。心流的价值在于,能有效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让人们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与快乐。
3. 从社交中收获幸福
亲情、友情和爱情无疑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幸福的人往往会优先选择社交,更多的时间与他人相处。幸福感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源于我们与他人建立的情感连接。即使我们身在繁华的都市中,感到孤独,但通过交流和互动,我们都能找到幸福的源泉。即使光是和陌生人聊天,也能增加愉悦感。心理学研究指出,和他人建立正向的关系,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宠物互动,都会让我们的内啡肽、催产素和多巴胺分泌增加,进而提升幸福感。 而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难以建立深度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拒绝社交。建立温暖、积极的社交环境,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短暂的愉悦,更能树立长期的幸福感。
4. 让个人意义与他人意义达成统一
芬兰哲学家弗兰克·马尔泰拉曾说,生命的意义源于为自己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利他行为,即使是一件小事,都会对我们自身幸福感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帮助他人后,我们的幸福感甚至比受助者更高。这是因为利他行为不仅能让处于困境中的他人受益,更能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在家庭中、社区中,还是在工作场所,发现并践行我们与他人共同重视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更深层次的快乐。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那些与我们的价值观相符的事情,比如支持公益、参与志愿服务、关心身边的人,既从中感受到自我提升,又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5. 多元化的成就感
许多人常常将成就与金钱、学历和地位等单一的标准挂钩,但其实幸福感的来源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的种种小成就中找到满足感,无论是成为一个好父母、烹饪一手绝活,还是在兴趣小组中学习新技能,甚至是完成一项艺术作品。这些看似普通的成就,也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闪光点。 马克思曾说,人具有社会性与发展性,这意味着我们的幸福感应当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追求丰富多彩的成就多元化,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
结语
通过充实生活中的积极情绪、寻找心流体验、建立良好社交、践行个人与他人的意义,以及实现多样化的成就,我们都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幸福不仅仅是眼前的享乐,更是个体的成长与丰富的人际关系的交融,是探索生活深度与意义的旅程。让我们不断努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活出生命的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