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排毒
(Digital Detox)
(背景+概念+策略)
近年来,以“过度使用、难以控制、戒断症状、负面后果”为表现的社交媒体或智能手机“成瘾”现象不断涌现,引发普遍的担忧和焦虑(Haug et al.,2015)。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反数字依赖的“数字排毒”(digital detox)实践悄然兴起,逐渐成为一股新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在快节奏的数字化生存中开始抵抗数字媒介,有意识且显著地限制媒介使用(Schmuck,2020)。(背景)
从词源来讲,“排毒”一词是指将有害物质水平降至最低的过程,“数字排毒”一词于2013年首次被收录进《牛津词典》,其定义为“一个人一段时间内避免或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以此来缓解压力或专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交联系”(Syvertsen&Enli,2020)。(概念)
场域下的资源与环境为人们提供行动机会,网络流量、智能手机为数字依赖提供了最基本的滋养。因此,一些用户选择切断物理可供性来达到数字排毒的目的,常见的手段包括:关闭网络、将手机放置于远距离位置、锁住手机等。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减少提醒来避免高频率地查阅各种软件。
通过“建立连接”来“断开连接”背后总体的逻辑是通过与物理世界的“非数字”或者是“低数字”的任务建立连接,从而有意识地与一些数字应用断开连接(Syvertsen&Enli,2020)。常被应用的策略是通过寻找替代品来摆脱依赖。
根据技术解决主义的精神,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和设备被开发出来,一种是利用手机自带的功能程序,比如将手机设置成专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手机会限制并隐藏所有应用,屏蔽所有消息和通知。另一种是下载专业数字排毒软件,比如手机锁App、番茄To Do App,可以限制手机使用,使人们专注于实际工作。
很多用户认识到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互动低成本性是导致自身数字依赖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通过设置障碍增加行为成本的方式避免自己使用手机。(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明鑫.用户如何走向抵抗?——从数字依赖到数字排毒的人技互动关系[J].新闻记者,2023(06):86-100.DOI:10.16057/j.cnki.31-1171/g2.2023.06.00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