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过个充实的暑假?超实用的暑假计划来啦!

暑假刚过三分之一,有多少家庭正在上演这样的 “拉锯战”——
● 孩子晚上熬到半夜不睡觉,早上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
● 手机、平板不离手,屏幕使用时间屡创新高;
● 沙发上“葛优躺”,视力下降不说,脾气也见长;
● 作业更是一拖再拖,不到开学前几天绝不动笔……
假期本是孩子放松调整的黄金期,却在不经意间变成了 “堕落培养皿”。
更令人忧心的是,缺乏规划的暑假正在悄悄偷走孩子的学习能力!
但教育孩子最忌讳“硬碰硬”。别担心!一份科学又实用的三阶段暑假计划,帮助你为孩子打造一个“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持续成长”的黄金假期。
01
第一阶段
前1-2周:放松缓冲期
有人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也是生命最本真的疗愈师。” 自然的滋养,远比强行学习更宝贵。
而我们的孩子,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生长,被屏幕与课业层层包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自然缺失症”的隐性患者。
所以假期规划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回归大自然。
家长要暂时抛开沉重的课本和排满的课表,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里充电续航。
允许孩子"无所事事",让他们在自然中自由发呆、奔跑、观察。温和限制电子设备的时间,让感官回归真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玩一两个星期
一方面,孩子可以多陪陪老人,弥补家长们常年在外无法回去孝敬双亲的缺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换个生活环境,增强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老人住在农村的,孩子可以更加亲近自然。
2)和父母一起旅游
父母可以亲自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加深亲子关系,也能够拓展视野和见识。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组织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交际的能力。
02
第二阶段
暑假中期:充实成长期
有些家长认为,“放养式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辛辛苦苦一学期,好不容易放了长假,应该整个假期都让他们自由支配。
但要清楚一点,孩子的自制力普遍不如成人。上学的时候,学校有统一的时间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比较规律。放假了,孩子陷入兴奋之中,脱离校园的节律框架,若全无规划,极易陷入"假期滑坡"(Summer Slide)的认知陷阱。等到开学才发现,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什么收获也没有。
剑桥大学追踪研究显示:暑假中未结构化学习的孩子,数学能力平均倒退2.6个月。
李玫瑾教授也曾说过:“开学后被淘汰的第一批孩子,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在漫长的暑假里,彻底丢失了主动性。”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放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息表,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做好监督,督促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多读书,坚持户外运动。此外,可以让孩子帮父母做家务,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假期的学习安排,我们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意愿。起床时间、作业时段、兴趣班、娱乐时长等等,记得考虑孩子的想法。这些看似微小的决策权,实则在塑造孩子大脑前额叶的执行功能,那正是未来成功的核心基石。
当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这不仅避免了暑期家庭“战场”,更能激发孩子心底的学习主动性——任务由“我必须”变成了“我选择”,学习自然不再是亲子关系的那根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我们家长可以在暑假中期聚焦以下五大行动,助力孩子实现“自主成长”:
1)制订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制订一张暑期作息时间表,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要做多长时间的作业,可以玩多长时间,看多长时间的电视等。合理安排,有所侧重,按照暑期作息时间表进行具体实践。
2)完成暑假作业
玩好了,就该好好学习了,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3)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做家务
起床之后,自己叠被子,自己的房间要自己定期打扫和收拾,看到爸爸妈妈做饭要搭把手,帮忙择菜、洗菜、做饭等,看似事小,却能适时地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责任心,这样以后孩子独立生活或者集体生活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4)多读书
近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他自然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不要在孩子看书的时候,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
5)户外锻炼
注意锻炼身体,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体健康。
03
第三阶段
最后1周:收心准备期
假期时,我们允许风筝在合理范围内自由飞翔,但在假期的最后一周,就是风筝开始“收线”的阶段。
“收线”的过程,就是家长帮孩子把躁动的心逐渐沉淀下来的过程。要避免孩子的情绪和心态过度沉浸于假期的恣意中,导致开学后久久无法归位学习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阶段,家长不妨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假期复盘
利用晚上或者下午的时间,家长帮助孩子回顾假期种种经历,和孩子聊聊假期中的收获与遗憾,以日记的形式写下关于这个假期的思考和感悟。
2)调整作息时间和心态
要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调节情绪,处理好玩手机的时间,收住孩子“疯玩”的心。
3)适当的高质量娱乐
在完成必要的调整心态之余,高质量、有选择的娱乐同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放松,更是另一种视角的启迪与充电。德国心理学家的一项关于专注力的研究发现,通过有教育意义的媒介(如电影)进行适度娱乐(建议每次20-30分钟),反而有助于孩子从假期状态过渡后重新凝聚专注力。
4)预习新内容
孔子有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的课程,不求有多精通,但至少对大致的知识脉络有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来说,预习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5)检查暑假作业
检查孩子的暑假作业有没有做完,关系到孩子这个暑假能否完美收官。
6)制定新学期计划,整理物品清单
老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9月份是孩子们年级上升的新学期,新知识意味着新挑战,缺乏学习计划的孩子只能被动吸收知识,无法完成主动学习的蜕变。
04
每个孩子都如独特的花种,花期各异。教育家约翰·霍尔特曾说过:“真爱孩子,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不强求,不催促。”
暑假的珍贵,正是在于它并非学习的暂停,而是给了孩子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探索自我的珍贵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重要的“快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而高质量的陪伴,便是最能滋养成长的阳光雨露。所以别再催促,也无需放任,用耐心相伴,用心规划。
相信这份陪伴的力量,它将成为孩子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底气,陪伴他们自信地穿越未来的荆棘,静待属于他们的精彩绽放!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上需要专业帮助,
请私信“学习”或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