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干净整洁、健康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预防和减少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风险,现需招募一批志愿者,协助民众街道各村居开展入户宣传、清理积水、协助消杀工作等工作,快来加入我们吧~
民众街道防蚊灭蚊统一行动倡议书
全街道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朋友们:
当前,正值盛夏高温时节,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中山已出现蚊媒传染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民众街道党工委已号召广大市民集中开展防蚊灭蚊行动,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为民众街道高质量发展的“青春生力军”,我们既是家园的建设者,更应成为家园的守护者!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主动担当,做防控一线的“冲锋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体团员青年要深刻认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的严峻性,积极响应党组织、团组织的号召,主动向所在村(社区)报到,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防控工作。无论是入户排查登记、伊蚊孳生地清理,还是重点区域巡查、防疫政策讲解,都需要你们的身影!让我们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自觉,在实践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二、科学宣传,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字当头、“知”字为要。团员青年要发挥学习能力强、传播渠道广的优势,通过微信群、短视频、入户宣讲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的核心知识。用“青言青语”讲清防控要点,用“身边案例”敲响防范警钟,让科学防控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暖心服务,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防控工作中,既要“硬核”落实措施,也要“柔性”传递温度。团员青年可结合自身特长,为村(社区)提供多样化支持:协助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采购生活物资,为居家隔离人员代取快递、送药送餐;关注特殊群体心理需求,通过电话、线上聊天缓解焦虑情绪;参与村(社区)防疫物资搬运、秩序维护等基础工作,用点滴行动让居民感受到“青春温暖”。
四、严守纪律,做自我防护的“示范者”。参与防控期间,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长袖衣裤、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傍晚)长时间户外作业;工作后及时清洗消毒,若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工作并向村(社区)报告。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持久地为社区贡献力量!
此外,我们倡议各位民众街坊朋友一同参与全街道防蚊灭蚊统一行动,做好以下几点:
(一)屋内翻盆倒灌清积水。及时清理室内闲置容器、饮水机、托盘等易积水的部位,如洗衣机底部、洗手池、拖把池、地漏、窗户槽、厨房水槽、花瓶托盘等部位。
(二)屋外卫生全面清,搞好庭院卫生,翻盆倒灌,清除废弃的容器,清除积水堵塞树洞石洞,及时清理杂草和垃圾,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如废旧花盆等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三)清除房前屋后冷巷阳台绿地菜园里的水池缸盆桶等的积水杂物。
(四)个人严防叮咬,出门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五)出国或到疫区旅居的居民要随时关注旅行地蚊媒传染病疫情,做好必要防护。
(六)如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守护健康,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家园。
共青团中山市民众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5年7月25日
防蚊灭虫志愿服务活动指南
1
志愿者个人防护注意事项
1. 科学补水:定时少量多次饮用,避免等到口渴时再喝水;
2. 高温防御: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建议SPF50+、PA+++);
3. 蚊虫防线: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可在四肢喷涂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蚊产品,增强防护效果。
2
清积水(室内)
1. 室内植物:劝导群众要定期针对水生植物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2. 室内电器: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需提醒群众清理;
3. 阳台容器:注意清理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积水容器;用过的容器,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并劝导群众尽量少堆放杂物。
3
防积水(室外)
1.封: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2.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3.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4.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竹筒/树洞/轮胎、建筑工地和绿化带等位置。
5.清: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倒置。
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下,众多志愿者正积极投身于村(社区)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我们坚信,在广大志愿者和各位街坊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有效降低蚊媒传播疾病风险,共同守护大家的健康生活环境。
志愿者招募
1
活动时间
2025年7月26日起
每日8:30-17:30(可弹性安排时间)
2
报名须知
1. 年龄16岁以上,身体健康,热心公益,服从安排,积极协助;
2. 党团员、青年志愿者、可连续参与者优先。
3
志愿保障
1. 专业培训:现场指导防护技巧;
2. 服务认证:行动依托广东“i志愿”平台发布,真实记录志愿服务时长,表现突出者将选树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3. 实践证明:服务5天以上可提供社会实践证明;
4. 团队力量:与医护人员、(村)社区工作者并肩作战,收获战友般的情谊!
4
活动报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