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马季去世之后侯耀文为何会说:很遗憾马季没有承担起责任
表示遗憾时说'很遗憾'或'真可惜'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礼貌用语#
2006年12月20日,马季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他的离世引起了相声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既有深感惋惜的,也有深刻反思的,甚至还有因言论激烈而引发的争执。而侯耀文的一句话“很遗憾马季没有承担起责任”,更是像一颗炸弹一样,瞬间引爆了整个相声界。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天津宝坻。年少时家境贫困,他曾在新华书店做过售货员,后来凭借一段精彩的《卖挂票》在1956年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中一举成名。侯宝林、刘宝瑞等相声界的大腕看中了他,将他引荐进了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这也标志着他正式步入相声行业。而他在艺名上也做了调整,取名“马季”,由此开始了他的相声生涯。
侯耀文则是另一番背景,他于1948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乃是侯宝林的三儿子,具有满族镶蓝旗的身份。侯耀文从小便耳濡目染地受到父亲的熏陶,12岁便登台表演,1965年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专注于相声的表演和创作。他的表演风格有着浓厚的老北京胡同气息,带着一种自然朴素的韵味。马季与侯耀文,虽然在辈分上有一定差距,但却都属于侯宝林的门下,算是师兄弟关系。虽然马季年长14岁,但在相声这条路上,他常常给予侯耀文许多指导和提携。
不过,两人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师兄弟之情,更多的是一种深厚的师徒情谊。马季从侯宝林那里学到了很多,相声方面的技艺也在侯宝林的指引下逐渐成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季和侯耀文的创作理念逐渐分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到了20世纪80年代,相声行业迎来了新的契机,电视的普及和春晚的崛起让相声找到了全新的舞台。马季抓住这一机遇,带领徒弟姜昆、冯巩等人频频亮相央视,他的段子如《五官争功》和《宇宙牌香烟》广受欢迎,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侯耀文的思路却与马季截然不同。他更看重相声传统技艺中的“说学逗唱”,认为这才是相声的根本。侯耀文始终坚持相声应当有深厚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而马季的相声偏向娱乐化和商业化,这让侯耀文感到不满。两人理念的冲突逐渐加剧,这种矛盾在1993年侯宝林重病期间愈加明显。侯宝林在临终时将马季召到床前,握着他的手说:“相声不能散,你得扛起来。”马季虽然应允,但在侯宝林去世后,他并没有按照侯耀文的期待去领起相声的大旗。马季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和团队建设中,带徒弟上电视,而忽略了整体相声界的引领,这也让侯耀文感到失望,认为马季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矛盾在1997年愈演愈烈。在马三立的从艺八十周年晚会上,马季发表致辞时说道:“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并送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作品。这番话表面上是在捧马三立,然而侯耀文却感到不悦,认为马季对马三立的推崇过于夸张,却忽略了侯宝林在相声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此举令侯耀文心中的不满更加深重,最终酿成了矛盾。
2006年马季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相声界都为之震动。许多人感到他为相声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纷纷称他为“相声大师”。然而,侯耀文却在采访中提出了自己严厉的看法:“很遗憾马季没有承担起责任。”他指出,作为“大师”,马季应当在表演、创作、理论、教育、评论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而马季在引领相声界走向未来上却显得力不从心。
这一言论在相声界掀起了巨大波澜。有人认为侯耀文过于苛刻,认为马季将相声带上电视并且普及到全国,他的贡献不容忽视;而另一部分人则支持侯耀文的观点,认为马季的确缺乏对相声行业整体发展的关注,他没有像侯宝林那样成为相声界的领头羊。事实上,马季和侯耀文的矛盾反映了相声艺术发展的不同方向。马季致力于创新,紧跟时代潮流,而侯耀文坚持相声的传统,认为相声的精髓必须由基本功支撑。
随着马季的离世,整个相声界似乎陷入了困境。80年代是相声的黄金时期,电视让相声家喻户晓,但90年代以后,市场化的浪潮带来了观众口味的变化,传统相声逐渐被边缘化。马季虽然在春晚等平台上为相声争取了新的生机,但他的去世让整个相声界陷入了后继乏力的局面。姜昆、冯巩等人各自发展,并未能像马季那样凝聚整个相声界的力量。侯耀文看到这一局面,心中急躁,他的“没有承担起责任”不仅仅是对马季的批评,更是一种对整个相声界现状的深刻反思。
马季和侯耀文的矛盾,其实是相声艺术发展中的理念之争。马季追求相声的现代化与普及化,希望通过时代的变革让相声焕发新生;而侯耀文则认为相声的根本在于传统和技艺的传承,不能为迎合市场而丢失艺术的本质。两者各有道理,但都未能完全解决相声界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
在2007年侯耀文也因病去世,给相声界的混乱局面带来了更大的冲击。直到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崛起,相声界才重新焕发了一丝生气。如今的新一代相声演员,如郭德纲、岳云鹏等,正在尝试平衡传统和创新,努力将相声在现代市场中重新定位。不过,商业化的过度扩展和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声能否迎来新的春天,仍需要一位能兼具马季的创新精神与侯耀文的传统底线的领军人物。
网址:2006年,马季去世之后侯耀文为何会说:很遗憾马季没有承担起责任 https://klqsh.com/news/view/105246
相关内容
2006年,马季去世之后侯耀文为何会说:很遗憾马季没有承担起责任侯耀华拿马季类比杨议摆知不重要,其个人承认杨少华不是海清
姜昆恩师马季:侯宝林最有名气、最有个性,唯一能和师父媲美徒弟
侯耀华:我父亲很尊重马三立先生,他派遣我去天津听马三爷说相声
侯耀华老师心中的痛:被亲密之人连续两天背叛的深刻教训
马贵荣质问侯耀华:你能说李伯祥、魏文亮不认识你?为啥都不理你
1987年,马季为何对王谦祥说:别拍电视剧了,咱们得坚守着相声啊
侯耀华:承认杨少华师承, 对得起相声同行, 问心无愧
马贵荣喊侯耀华:包买没买,外面双胞胎我提过吗
姜昆是侯宝林的徒孙?侯耀华:他没资格管杨议拜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