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幕”共享精品舞台艺术

发布时间:2025-08-05 18:12

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装置,成为市民驻足观赏和互动的艺术舞台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休闲活动#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7月19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精彩呈现,与此同时,在天津的中国大戏院内,观众面对着高清大屏幕,同样也沉浸在这部歌剧中。在文化与科技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下,艺术传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国家大剧院开创性地推出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直播项目,携手中国大戏院等全国近百家影剧院,共同为观众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艺术桥梁。这一创举不仅突破了传统演出的固有边界,更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场舞台剧直播

  能被市场接受吗?

  在天津的中国大戏院,“第二现场”直播项目吸引了众多新观众的到来。许多平时并非戏曲爱好者的观众,因为前来观看“第二现场”,而走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剧院。

  一踏入剧院,观众便被剧院复古的环境所深深吸引。戏院内的丝绒椅子以及独特的民国摩登风格内饰,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了民国时期的天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7月19日的“第二现场”直播过程中,身处全国各地近百家影剧院中的观众,一同观看了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演出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明快的节奏、诙谐幽默的情节、动听的歌曲以及华丽的舞美,搭配导赏解析,让观众全方位领略到高雅艺术的魅力,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由国家大剧院精心设置的导赏环节,受到了不少中国大戏院观众的好评。导赏环节邀请业内知名嘉宾与主创人员,在演出的开场、中场休息以及结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观众解读剧目背后的故事、艺术特色以及创作灵感。导赏环节不仅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演出内容,还让观众跟随镜头走进化妆间、服装间、道具室以及舞美制作场地,满足了观众对舞台背后世界的好奇心。

  中国大戏院副总经理杨蕾表示:在此次直播中,与“第一现场”的观众相比,“第二现场”的观众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直播开始时,我也是捏着一把汗,心里非常忐忑,因为不知道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我坐在观众席,一边观看演出,一边观察观众的反应。观众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鼓掌;看到搞笑的桥段,观众们又忍不住发出笑声。其实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演员,听不到‘第二现场’观众的掌声,但我们的观众会因为节目精彩而情不自禁地为演员鼓掌。从剧院的角度来看,看到观众的那种反应,我感觉‘第二现场’的尝试成功了。”杨蕾说。

  中国大戏院为“第二现场”观众组织了抽奖活动。国家大剧院提供的文创品也为观众增添了一份观演乐趣。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提升了观众对此次活动的满意度,让观众在离开剧院时,带着对演出的美好回忆和一份特别的纪念。

  国家大剧院影视节目制作部副部长孙迪介绍,“第二现场”是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复杂的演出直播活动。“第二现场”让舞台艺术与尖端技术完美融合,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不仅让高雅艺术突破地域限制,拓宽舞台边界,更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促进文化消费,实现“百城千幕 全国共享”的美好愿景。

  谈到“第二现场”直播项目的设立初衷,孙迪表示,现实需求成为推动“第二现场”诞生的强大内在动力,“许多优秀剧目由于舞美设计复杂、道具运输困难、演出成本高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巡演,导致众多观众无缘欣赏这些精彩演出。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品质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强,很多观众都希望能欣赏到更多的高水平艺术演出。国家大剧院深知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打破地域限制,将最优秀的剧目演出传递给热爱艺术的观众。而‘第二现场’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现实需求,同时也建立了文化消费新模式。”

  科技与艺术相融合

  文化服务拓展边界

  国家大剧院为实现“第二现场”的高品质直播效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设备升级,配备了领先的4K超高清与环绕声技术设备。在直播过程中,4K超高清画面宛如一面高倍放大镜,将演员细腻的表情、华丽服装的每一丝纹理,甚至舞台上道具的微小细节,都清晰无比地呈现在全国“第二现场”的观众眼前。这次在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直播中,还首次使用了“5.1”环绕声技术,为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音效环境。

  为了确保每一场直播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国家大剧院技术团队深入研究每一部剧目的特点,根据剧情的节奏、场景的变化以及音乐的风格,精心调试音响设备与画面参数。在网络传输方面,面对不同地区剧院网络条件,技术人员不辞辛劳,奔赴各地进行实地调试,制定个性化的网络技术解决方案,保障了“第二现场”直播的顺畅进行。

  “今年4月19日,国家大剧院进行了‘第二现场’的首场直播,剧目是话剧《林则徐》,由于各地网络条件的差异,有个别影院出现了短时的画面卡顿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在短短的3个月里,卡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直播时,观众收获了流畅的视觉听觉体验。”孙迪介绍。

  为应对直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国家大剧院技术团队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应急预案,并在直播前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同时,录制备播内容作为双保险机制的重要一环,为直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备播内容在演出前按照正式演出的标准进行录制,涵盖了每一个细节和精彩瞬间。一旦直播过程中出现网络故障、设备故障等问题,能够立即无缝切换到备播内容,确保观众的观演体验不受影响。

  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主任、中国大戏院总经理任博介绍,为了确保“第二现场”直播在本地的完美呈现,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中国大戏院积极配合完成了国家大剧院组织的三次内测。在这三次内测中,中国大戏院与国家大剧院的技术团队紧密沟通、协同工作,对直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测试和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为正式直播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大戏院自身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直播画面在剧院的舞台上得以清晰呈现,与国家大剧院的技术保障相呼应,确保观众能够在天津本地享受到与现场演出相媲美的视觉体验。这种优质的设备配置,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演感受,也体现了中国大戏院对艺术呈现的高标准追求。 

  搭建立体化观演生态

  探索现代化传播之路

  近年来,随着文化演出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演出场馆面临着软硬件升级的压力。为适应现代化观演需求,很多演出场馆都在不断探索新的观演模式。

  孙迪介绍,在国家大剧院对数字文化传播的探索历程中,三次重要跨越成为“第二现场”诞生的关键节点。

  2019年,借助5G技术与4K超高清信号,国家大剧院将原创舞剧《天路》演出画面成功传输至首都电影院,这一探索性尝试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层层涟漪。尽管当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这次跨越为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让国家大剧院敏锐地捕捉到科技赋能艺术传播的无限潜力。

  2020年8月,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一场音乐会,在北京市通过8块大屏、使用“8K+5G”技术进行了精彩直播。此后,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的适时推出,成为第二次跨越。每周六晚7:30与观众准时相约的线上演出,如同一场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至今已持续播出近5年,累计达300多期,点击量高达60多亿次。线上演出涵盖歌、乐、舞剧、戏等多种艺术门类,通过央视网、快手、抖音等50多家平台同步直播。这也为国家大剧院培养锻炼了一支技术精湛的影视制作团队,为“第二现场”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基础,并积累了经验。

  基于前两次跨越的深厚积淀,2025年“第二现场”直播项目实现了多家影剧院实时直播,国家大剧院完成了第三次跨越。这一跨越标志着国家大剧院在艺术传播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启了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第二现场”直播项目不仅让观众在屏幕前欣赏到了精彩的演出,还激发了他们前往国家大剧院现场观演的兴趣。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国家大剧院的品牌推广和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大剧院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天津的中国大戏院自1936年开业以来,始终坚守演映结合的传统,犹如一位见证历史变迁的文化长者,承载着天津文化娱乐发展的辉煌记忆,成为天津文化地标性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丰富的演出历史,使其在天津乃至全国的文化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北方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吴艳洪表示,参与国家大剧院的“第二现场”直播,对中国大戏院而言,是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时代变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借助国家大剧院开辟“第二现场”直播这一创新形式,中国大戏院能够顺应科技潮流,拓展艺术传播的边界;另一方面,观众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第二现场”直播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演方式,满足了观众对多元艺术体验的追求,同时也为中国大戏院吸引新观众、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任博介绍,这次来中国大戏院观看《费加罗的婚礼》“第二现场”的观众,很多都在这里感受到中西方的碰撞以及古老与现代的碰撞。

  吴艳洪表示,中国大戏院未来将在坚守戏曲曲艺根基的同时,借助“第二现场”等创新形式,使演出融入更多元的艺术形式。戏曲曲艺作为中国大戏院的传统优势领域,将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大戏院将积极拓展艺术边界,打造“东西方艺术互鉴系列演出”。明年恰逢中国大戏院开业90周年,计划借此契机集中推出一系列优秀剧目,将东方传统艺术与西方经典文化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无论是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歌剧的碰撞,还是东方舞蹈与西方芭蕾的交融,都将在中国大戏院的舞台上精彩呈现。通过这种多元融合的方式,中国大戏院将吸引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在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

  孙迪介绍,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直播项目的核心理念就是真技术、好内容、惠民生。为了进一步提升观演体验,国家大剧院将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积极探索和引入前沿技术。在推广方面,国家大剧院将进一步拓展与各地剧院、影院的合作。扩大“第二现场”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偏远地区的观众也能享受到这一文化盛宴。

  7月20日,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联合协作组正式成立。“我们建立这个联合协作组,初衷是想制定一个‘第二现场’的行业技术标准。这个标准对于整个‘第二现场’的常态化发展,也是一个基础。‘第二现场’联合协作组首批成员有35家剧院,今后还会吸纳更多的剧院。”孙迪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此次“第二现场”促进了全国首批35家剧院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国家大剧院牵头成立联合协作组,并举行签约仪式,建立了常态化的协作机制。这一机制为未来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各剧院在协作组的框架下,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商业化模式和艺术传播的新路径。通过“第二现场”直播项目,不同地区的剧院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升艺术演出和传播的水平,为推动剧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介绍,国家大剧院计划每年推出6部“第二现场”演出,不仅会有经典歌剧、舞剧的精彩呈现,还将引入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等多种形式,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不断丰富“第二现场”剧目类型,国家大剧院将为观众打造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宝库,让观众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百城千幕”共享精品舞台艺术 https://klqsh.com/news/view/105602

相关内容

跨越舞台同步直播 国家大剧院打造舞台艺术“第二现场”
2025广州湾区时尚艺术周开幕,七大本土品牌发布百余款新品
城市即舞台,全民共参与,第48届“武汉之夏”系列群文活动启幕
舞绘东城,跃享精彩!“曼舞中轴”舞蹈快闪活动来了→
享受探索城市的乐趣 3条精品线路带你 微游石家庄
新城区文艺界文化强基主题书画展在新城美术馆开幕
免费开放!“轨道+艺术”深铁云峰三纬艺术展启幕
享受探索城市的乐趣 3条精品线路带你 微游石家庄
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启新章:首次直播世界经典歌剧
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纸语千年 艺韵华章”中国纸本艺术国际巡展于保加利亚启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