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高分心理学读物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5-08-06 02:22

食物标签要仔细阅读,了解成分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食品安全理念#

什么是成功?

成功,意味着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以及对于失败的焦虑都为“成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有人说成功是满足家族的期许名扬四海、衣锦还乡;

有人说成功是解开科学谜团,探索人类未知奥秘;

有人说成功是身价上亿的00后,是毕业就能当CEO,是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给成功定一个统一的概念挺难,我开始很认同《明朝那些事》中的观点,成功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后来我在美国管理专家丹尼斯‧韦特利的《成功心理学(修订第5版)》中看到,这里把成功定义为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

听起来像一部佛系鸡汤?其实并没有,这是一部正经心理学教材,有着外国教材常用的套路:以真实故事作为开篇,用心理学解读自我在生活与工作中如何克服难题成长的方方面面,采用习题和讨论活动作为本章内容的回顾和测验。

就像是大号们贩卖的《30天认识自我》《生涯规划100招》工作坊,《成功心理学(修订第5版)》有7节大课,从自我意识、自我引导、自尊、自律、自我激励、积极思考和资源管理几个角度来解释成功(be yoursefl)所需的要素,既有心理学理论支持也有课后小测验进行自我探索的实践。

从思维导图来看,丹尼斯·韦特利强调想要成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必不可少,包括对内的自我管理和对外的资源管理。

《成功心理学》思维导图

自我,是这部作品里经常被提到的概念。让我来用一个电影片段解释一下自我的重要性:

在《雷神3·诸神黄昏》中,锤哥失去了锤子无法召唤闪电,在昏迷中依靠神识向奥丁哭诉,他爹奥丁说,锤哥想要打败对手(超我),要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雷霆之力(本我),掌控(自我)它,才能成为真正的雷神,不然只能是锤神~

变成雷神的锤哥

“本我、自我、超我”可以说是三兄弟,他们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动力论里提出的概念。如果用驾车形容,本我是驱动力,自我是负责观察路况控制前行的司机,超我是指导方向的动力。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

在寻找生活与工作意义的过程中,自我很忙,既要探索本我这匹马的秉性,是最爱日行千里的良驹?是心中住着一片草原的野马?还是喜欢呆在后院草坪的迷你马?也要在“现实原则”下听从超我指导,寻求三者平衡下生命的意义。

前面大致介绍了“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成功心理学》扫清了一点点障碍。下面主要从内部层面的三个角度来展现书中强调的成功要素。

第一个角度,是自我意识,讲讲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发展自我途径和自我探索中可能存在的坑;

第二个角度,是自尊,涉及自尊的不同水平对于我们的影响;

第三个角度,是自律,也就是自我约束。

1.首先,来谈谈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这个部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也相当于全书的概览。

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有自我意识?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佛系,但是也很重要的观点:

因为对于每一个个体,生命对他们都有所期待,期待他们去发现他应当是什么。

发展自我意识,既要关注自己也要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

首先深入自己的价值观,其次通过关注自我的一系列思想、情感、动机、行为,审视自己。

如果觉得这种内省行为比较痛苦,想一想我们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我们认为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什么很有吸引力?什么样的体验是愉快或痛苦的?把这些碎片的化的感知组合起来,就能够对自我意识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

可能这些描述比较抽象,这里用RGB游戏来举个例子:

把人生看作一场需要探索未知领域的游戏,每个玩家都有各自属性和技能,但他们都处在未开化的状态,对自己拥有的属性和技能一无所知,通过打怪升级既可以感受自己的属性也可以拥有新的技能。

不知道自己技能一脸懵逼阴阳师

打怪升级中捡到的式神学会了技能

有些“早慧”的玩家,自我意识“觉醒”得比较早,比如说豆瓣红人特立独行的猫、鼹鼠的土豆还有恶魔的奶爸,他们早早地认识到自己在写作和英语方面的技能点,就可以一边享受这些技能带给自己的成长,一边从事自己认为充满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

《成功心理学》中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作者强调,与外部环境互动时,请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原则和观念。

而内省时,面对既有的一套行为准则,需要做的就很多了,我们需要反思:

这套准则、观念是自己的,还是从别人那里复制的?这种观念使我保持了很好的状态吗? 按照这种价值观行动,会使他人收益吗? 如果不遵循,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这套准则是否足够灵活,是否有助于追求自己的目标的需求?

为何要浪费脑细胞进行反思? 因为我们都很懒,照抄别人的想法比寻找真我要容易得多。假如你的成就仅仅是为了让别人满意,那你完成的是他人的梦想。

鲁迅的《故乡》里有过一句话:“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本来只是一个人想走的乡间小路,可后来却被生生踩出了一条国道。这种冲突在职业选择上特别常见:

吐槽听从家人意见要被体制憋死的姑娘在广告公司如鱼得水焕发第二春;对数字感兴趣且爱好金融的男生迫于父权选择技术含量高的环境设计,在设计图纸中苦苦挣扎华发早脱;

为什么我们接纳了这些原则和观念?并在无形中被它们影响着?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过来人的经验是成功的,那么按照这样的原则再来一遍应该也能成功的哦?

可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说却说,允许自己失败,将更有可能成功。这里所体现的,就是自尊的力量。

2.自尊,是影响成功的另一个角度。

它起源于积极鼓励,各种有条件无条件的认可和关心不仅促进自尊的生长,也会支持我们对抗孤独。

自尊·思维导图

具有高自尊水平的这群人能够遭受挫折也愿意承担风险,他们对成功的信心不会被他人或境遇阻挡,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停止社交,此外,他们还不断创造机会,鼓励自己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前进。

而不受重视的关系,被反复拒绝辱骂的经历,家庭功能失调缺陷都会降低自尊水平。这群人会更看重外界评论,也更容易被评论伤害,更容易产生一种普遍性的没有特定原因的焦虑。

听起来低自尊的朋友们很可怜对不对???但是我们还能自救啊!!!

教授说了,低自尊可能是早年由于外界对待我们的方式造成的,逃避虽然可耻但也没有用啊,不如先试试看能不能改变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改变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自我期望,相信自己能够实现人生需求和信念来提高自尊。其次,认清并接受自己的真实情况,发现并表达真实的自己,不再因为达不到自己或他人所定的不可能的标准而批评自己然后,修复消极的自我形象。准确看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第四,戒除比较的习惯。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最后,区分幻想与现实。也就是对自己的期望是理想的自我还是可能的自我。

过来人给你们分享一下经验: 这种“矫正认知”的经历像身体里的两个我在打架,一个是幻想我,一个是现实我。我爸专业技能超级棒但就是喜欢指指点点,可怜的我总是被评头论足的对象。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行”和“看看人家”。别人家是父爱如山——一动不动,我家的父爱如水——一盆凉水。老师对我的评价就是我的成绩预报:几句关心和夸奖能让成绩逆市上扬,被骂两句就一落千丈。后来离家读书,非常庆幸拜在了心理学山头。这里佛系的不评论的专业老师和自己的不断内省,让我不再纠结外界的评价,每年完成设定的小目标,这样挺好。

再次敲黑板!!! 不要沮丧!!!连乔布斯都说了,人生有时会用砖头打你的头,但是不要丧失信息!!!改变你能改变的!!!自尊水平是可以改提高的!!!

这种“改变”的需求,也催生了自我约束的产生。

3.自我约束,也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三个角度——自律。

我们为什么要自律? 素食者说:为了远离地沟油 健身房的人说:是为了八块腹 写字间的白领说:我吃素也去健身房是为了多活几年 坐老板椅的管理者说:为了避免自己总按老套路思考事情

自律·思维导图

看来,为了改变、控制冲动、克服坏习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更好的决策,我们选择自我约束来掌控生活、训练思维。

“自律”这个词曾被公众号频繁提及,比方说阅读量过10W+的“没有自律过不足以谈人生”“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美好”“自律改变我人生”。 大家都在谈自律的好处,自律应该怎么做,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还是更乐于放飞自我?

《成功的心理学》在这里分析了阻挠我们自律的“隐避的抵抗”:

1、 人们容易诱使自己相信,小冲动行为不会产生任何长期的结果。比方说,减肥时的我,偶尔会告诉自己一周吃一次甜品没什么大不了,可以用多跑5公里来消耗。但长此以往,体重还是一动不动没有变化……

2、 不愿放弃维持现状所得到的好处。这种情况在择业时很常见:我现在的工作比较清闲,客户没有特殊需求就可以准点下班,但钱少没人管是弊端,我和同事都在纠结要不要换工作。一方面舍不得这里的福利,另一方面又吐槽它糟烂的管理和可怜的薪水。但是,当同事面临巨额的房贷压力,我觉得这种没有输入的状态要被时代抛弃的时候,我们就会做出改变:开源节流和骑驴找马。

3、 被痛苦或不愉快的情绪困扰时,最容易屈服于坏习惯。这是由于我们可以利用旧的行为模式来安慰自己,把注意力从不愉快的感觉上移开。可能之前我们是习惯的受害者,面对它造成的负面结果,长大后我们有能力,也必须做出那些对自己负责的决定。在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的过程中,不断重复、故态复萌是正常的。我们要承认,不能将习惯扔出窗外,只能一步步引导它下楼。

我曾经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什么事情都喜欢留到最后一刻做,无心干活只想玩乐。对我来说,速度和质量是很难并存的,有一次,急急忙忙交的作业出现了重大纰漏,被忍无可忍的客户投诉了,损失不少。于是在赚零花钱和保证休闲时间的双重压力下,强迫自己通过时间管理先干活,再享乐。反反复复实践了一段时间发现,拖延的现象似乎有所缓和,工作质量也有所提高。通过时间管理这种自我约束的手段,花同样的时间却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并非要去改变所面对的每样事物,但如果不面对,就什么都改变不了。

2009年,系里心理咨询方向的老师纷纷参加了内观工作坊,听起来很玄幻,这种流派的强调审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而现在,这种“内观”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跳脱五行外,进行自我探索。仅仅豆瓣上,就有两个友邻选择转行,投身心理学的怀抱寻找自我去了。

大学刚入门的时候,专业课老师推荐了菲利普·津巴多教授的《心理学与生活作为专业科普读物,可以说,是这本书带领我进入了如何看待自己的新世界。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媒体报道的校园恶性事件不降反升可以看出,校园里提供的Know Yourself教育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必须要承认,我们的教育在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寻找生活与工作的意义方面仍有不足。而丹尼斯‧韦特利教授的《成功心理学》,也挺适合帮你了解自己——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一部再版多次,畅销不衰的心理学作品,仅从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约束自己三个角度来解读它是远远不够的。但重点是,丹尼斯‧韦特利教授在《成功心理学》中强调的:真正的成功,是批判性地看待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从众心态,不再被既定的社会规则、等级观念束缚。对于自己更清晰的认识将使我们更坚定地走在想走的道路上。坚定对自己的认知,对来自外界的不负责的评论免疫。与其一天到晚想着要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如先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是我们能为自己做得最积极、最负责的事情之一。越对自己负责,就越有动力去正确对待自己,迈向成功。

网址:想要成功?高分心理学读物了解一下~ https://klqsh.com/news/view/107095

相关内容

三本高分的成功学读者推荐,你离成功只差一步
成功心理学
三本值得一看的成功学好书合集,成功只需要一次胜利
强推!《成功要读心理学: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值得一生反复读!
关于爱情心理学成功书籍
三本值得一看的成功学速看清单,要成功,需要跟成功者在一起
5本书了解积极心理学
高三考200分怎么办 高三文科学渣成功逆袭高考励志故事
三本爆火的成功学佳作合集,成功只需要一次胜利
三本励志的成功学热书精选,成功只需要一次胜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