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即可快递借书到家或送书到柜
书名:《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
作者:何怀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价格:49.80元
页码:275页
索书号:B821-49/2193
馆藏地点:社会科学阅览区
作者简介
何怀宏,哲学博士,1954年12月生于江西樟树市,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何怀宏所译多为欧美伦理学、政治学经典,译文信实流畅,不仅对国内伦理学界,也对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著作方面,《良心论》出版后在学术界及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被认为“对传统哲学所做的工作是有突破性的”,有多家报刊发表书评或派记者访谈,并于1998年11月获首届正则思想学术奖。
内容简介
《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是哲学家何怀宏写给少年一代,探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的书。全书从何谓人生哲学讲到人生目标,将哲学的庄严、文学的浪漫和生活的达观融为一体,从原典解读、历史典故到现实疑惑、生活问题,每个话题都由哲学、文学经典做向导,每个问题都有真实可靠的证据。人生哲学八讲,从永生谈起,以追求永生结束。人虽仅此一生,却可因其德性功业、嘉言懿行福泽后世,千百年不朽。仅此一生,足矣。
推荐理由
人生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思考,尤其是一种反省式的系统思考。“人生观”可以说人人都有,即人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哲学”却不一定人人都有,许多人没有系统和一般地思考过人生,也不一定系统地思考过自己度过或将要度过的一生。人生哲学就是以人为中心,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的哲学,思考人应该如何良好地生活,如何有意义的度过自己一生的哲学。
人们从事哲学是为了追求什么?也许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求真的。过去的哲学家往往会说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甚至自己占有真理,而现在的哲学家则可能会比较谦虚低调地说,哲学至少是追求某种确定性的,即我们要思考和探求在求真的过程中,究竟有些什么确实可靠的东西可以依凭。
人生哲学当然也是要“求真”的,但是,我们或许还可以补充说,他还是“求正”或“求好”的。尤其现代伦理学,他更重要的是“求正”,即要考虑什么是善恶正邪的标准、这种标准的根据何在,社会制度的安排如何才算正义,个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怎样的行为才算正当,等等。
人生哲学与伦理学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一样的吗?它们至少有很大部分的重合。它们都是思考人的实践活动的。传统的伦理学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与人生哲学等同的,我们甚至可以将人生哲学称作伦理学。传统伦理学思考什么是各种善好,什么是至善,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值得追求,人应该如何生活才算是善良的生活;也思考为了实现这类人生价值或善好,什么是个人需要具备的德性、如何培养这些德行等。他们的探讨是希望自己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有的人生哲学也真的实现了这一目的。
哲学家所热爱的智慧并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即有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智慧。大智慧也不关乎直接的应用,它不会去致力解决具体的问题。但正因为其“大”,也往往能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一种恰当的思考和反省方式的作用。
机智固然有用,但哲学的智慧可以说是有些迟缓和滞后性的,尤其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中,它只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比较充分地展现之后才能看的比较清楚,才能做出某些反思性的总结。所以黑格尔说:“哲学的猫头鹰在黄昏才起飞。”哲学家的思考也往往要到年龄较大的时候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虽然有些成果最后还是会和常识吻合,但那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长期的思考和体验才得到印证的。而这种迟缓能够从它所起到的长久作用中得到补偿。一个人一旦获得恰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可能对他的终身都起作用,尤其是在大的人生决策方面起作用。
本期编辑:衔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