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终于出手整顿!这5个综艺...@无厘娱乐的动态
观看综艺节目,了解娱乐圈动态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电影和电视#
广电总局终于出手整顿!这5个综艺节目被强制停播,没有一个是无辜的“当年追了十年的综艺,怎么说没就没了?”
“董力阿拉蕾的‘父女CP’还没看够呢!”
这两年被“按下暂停键”的综艺远不止《快本》——《中国好声音》因“黑幕”争议口碑崩塌,《追我吧》因安全事故被骂“吃人血馒头”。
连曾经的“综N代顶流”《爸爸去哪儿》都因“过度消费星二代”无限期停播。这场“综艺停播潮”,到底是偶然,还是行业积弊的总爆发。
《快乐大本营》的停播,最直观的原因是“内容吃老本”。
早期靠“游戏+明星互动”杀出血路,但后期逐渐变成“嘉宾炒作现场”:
强行组CP、刻意制造矛盾、重复玩烂梗……2023年Q1综艺满意度调查显示,《快本》观众留存率从78%暴跌至32%,“现在看《快本》,比看领导讲话还尴尬。”
更讽刺的是,当观众用脚投票时,节目组还在“自我感动”:
“我们加了更多互动!”“我们请了顶流嘉宾!”
但数据不会说谎——同期《你好星期六》靠“情怀+创新”逆袭,收视率反超《快本》2倍。
“观众的注意力是喜新厌旧的,你当自己是‘常青树’,观众早把你当‘老古董’了。”
如果说内容失序是“慢性病”,那《追我吧》的安全事故就是“致命伤”。
2022年录制时,邹市明被气球卡住窒息送医。
2023年高以翔因过度疲劳猝死,直接撕开了户外竞技类综艺的“遮羞布”。
据统计,2022年以来,同类节目安全事故率同比上升40%,而安全预案“走过场”、保险赔偿“打折扣”成常态。
更离谱的是,事故发生后,部分节目组竟玩起“文字游戏”:“意外不可避免”“选手自愿挑战”。
“自愿挑战就能免责?那工地搬砖也算自愿,摔残了谁赔?”
国家广电总局随后下发通知,明确要求“高风险综艺需配备双倍安全员+实时医疗监护”,但仍有节目组“顶风作案”。
毕竟,在资本眼里,“流量”比“人命”更金贵。
《中国好声音》的崩塌,本质是“资本操控”的恶果。
早期靠“素人逆袭”圈粉,但后期逐渐变成“赞助商广告大会”:
选手需自费拉票、导师被曝“内定晋级”、投票环节“充钱改结果”……2023年李玟生前曝光的录音里,她愤怒质问:“这就是你们说的‘音乐梦想’?”直接引爆全网声讨。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节目失去公信力,广告商却“跑得比谁都快”。
2023年Q2综艺赞助报告显示,《中国好声音》赞助品牌数量同比暴跌60%,而新综艺《舞台2023》靠“素人真实故事”逆袭,赞助费反超前者3倍。
这说明:观众或许会为“流量”买单,但绝不会为铜臭鼓掌。
从《快乐大本营》的“青春回忆”到《追我吧》的“安全血泪”,这场停播潮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观众需要的不是“重复的梗”,而是“有温度的故事”。
就像《朋友请听好》靠“治愈对话”逆袭,靠的不是流量明星,而是真诚的表达。
节目组别再把“安全预案”当“应付检查”,该配的双倍安全员、该买的保险,一分都不能省——生命比“节目效果”更重要。
别再把综艺当“印钞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像《舞台2023》用“素人努力”打动观众,靠的不是赞助商砸钱,而是对“梦想”的尊重。
综艺不是“流量游戏”,而是“情感纽带”
网址:广电总局终于出手整顿!这5个综艺...@无厘娱乐的动态 https://klqsh.com/news/view/109362
相关内容
广电总局封杀艺人黑名单 2020广电总局对明星的规定中国广电总局推限籍令「非中国籍」艺人名单一览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现状和前景
综艺节目
有哪些已经被广电总局封杀的明星?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广电总局:明星片酬过高问题今年还要继续抓
论当代综艺节目.pptx
“艺人封杀名单”盛传 广电总局:只是严禁媒体炒作——中新网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分析报告.docx
中国综艺节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