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与音乐碰撞交融!音乐大咖们这么说 →

发布时间:2025-08-06 19:02

音乐与书籍的碰撞,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音乐欣赏乐趣#

8月3日

“凌云音乐奖”在浦江开赛

这场集专业性、成长性与地方特色

于一体的音乐盛宴

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独特的视听体验

赛前

记者采访了四位评委

他们对浦江之行满是赞叹

更从专业维度对选手寄予期许

↓↓↓

戴玉强

筑音乐学子成长之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刚下飞机就直奔‘江南第一家’、新光村,一步一景的绿水青山太动人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谈及浦江之行,难掩赞叹,“这里不仅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老百姓脸上的温暖谦和更透着安逸幸福,让人一来就不想走。”

“‘凌云音乐奖’赛事的本质远非单纯的竞技排名,核心在于为青年音乐学子构筑一座从课堂通往舞台的桥梁。”在他看来,“凌云音乐奖”首先是开放的展示平台——让音乐学子、爱好者在舞台上绽放才华,与同行交流心得,检验学习成果。奖项设置是对努力的肯定,绝非终点。“艺无止境,我至今仍在学习,年轻人更要在交流中突破自我。”戴玉强更愿将活动打造成“音乐夏令营”,汇聚不同年龄、层次的专家与师生,借鉴国际成熟模式深化交流。未来,赛事将增设公开演出、名师讲堂等环节,参与者既能以选手身份竞技,也能以演员、志愿者角色融入,在实践中接触社会、滋养成长。

为何选择浦江?戴玉强道出三大考量: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交通相对便利,而浦江的优势远不止于此。“这里是书画之乡,孕育了众多大家,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为艺术活动注入独特灵气。”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子们既能精进专业,又能从百姓生活的“烟火气”中汲取灵感——就像他品尝的秋梨糖、米粉面,这些鲜活的生活细节,恰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对于参赛选手,戴玉强送上寄语:“名次是暂时的,成长才是永恒的。”他鼓励年轻人珍惜每一次登台机会,无论是完美发挥还是应对突发状况,都是艺术生涯的宝贵积累。

戴玉强期待,以“凌云音乐奖”为起点,让浦江的山水人文与音乐艺术碰撞出更多火花,不仅为学子铺就成长路,更在全社会播撒艺术种子,滋养出尊重艺术、热爱生活的沃土。

(戴玉强系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

程桂兰

诗书画乐交融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邻居是浦江人,常听他念叨,这次终于来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原总政歌剧团副团长程桂兰教授谈及初到浦江的感受,难掩欣喜。这座小城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诗书画底蕴深厚,百余项非遗项目更显文化厚重,“虽小却藏着大乾坤,绝对值得再来!”

“诗书画怎能离得开音乐?”程桂兰对“凌云音乐奖”首落浦江赞誉有加。在她看来,浦江流淌的诗书画基因与音乐本就相融共生。作为中国民族唱法的代表人物,她尤为看重此次赛事——这是“凌云音乐奖”首次涉足声乐领域,堪称全国性音乐盛事。消息一出便引发热潮,400余位全国音乐学子与爱好者齐聚浦江,盛况空前。

谈及国家级赛事扎根小城的意义,程桂兰充满信心。她认可组委会的周密规划及戴玉强提出的“夏令营”式发展方向,更看中浦江的独特优势,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禀赋、深厚的人文积淀,更有活跃的音乐土壤——如新光村年轻人自发聚集、以乐会友的景象,为艺术扎根基层、普及推广提供了绝佳生态。这份吸引力,让评委与选手对浦江之行满怀期待。

身为资深评委与授课专家,程桂兰强调赛事的核心价值远超名次。“选手水平各异、背景不同,但能聚在一起就是学习的好机会。”她点赞400多位参赛者的热情,寄语大家放平心态:“这是展现自我、取长补短的珍贵经历,能为艺术之路留下足迹就足够有意义。”

程桂兰透露,组委会已制定严格规范,评委需回避自家学生,赛前不接触选手名单,且必须为每位选手写下20字评语点明优点。“现场打分,好就是好,全凭专业说话。”她坚信,在戴玉强领衔的评委团队秉持专业与公平的情况下,评选结果必能服众,助力“凌云音乐奖”在浦江扎实起步,开启崭新篇章。

(程桂兰系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原总政歌剧团副团长)

曲学选

播撒中国声乐“种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浦江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曲学选谈及浦江行,满口赞叹。深入乡村走访时,他被百姓脸上的幸福感深深打动:“这里的人幸福满满,让人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浦江拥有万年稻作农业起源地的厚重历史和“诗书画之乡”的文化积淀。“音乐本身也是一个种子工程。”曲学选形象比喻:“在浦江,我们追寻滋养生活的‘稻种’,也在此播撒展示中国音乐的‘乐种’,两个‘种子’在此完美结合。诗书画等姊妹艺术在此交融,如同为音乐插上了诗词书画的翅膀,为艺术融合提供了绝佳平台。”

在曲学选看来,赛事的价值远不止竞技。高规格评委阵容、400余位选手齐聚,首先是对浦江文化知名度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文化滋养:“我们希望专家与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结对子,为孩子搭建成长平台,让艺术人才在浦江茁壮成长。”

此次赛事将音乐节搬进乡村,如葡萄音乐节、同乐音乐节,在曲学选眼中是“艺术回归本真”。民族声乐本就源于田间地头,这是一次“寻根之旅”。他强调,“普及比赛事更重要,希望借此在浦江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孩子们在艺术熏陶中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谈及赛事安排,曲学选连连称赞浦江的“暖心工程”:从“浦江发布”的周到信息,到选手吃住行的细致安排,再到火车站热情的迎接仪式,点点滴滴体现浦江人民的真诚。

(曲学选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大众音乐学会声乐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韩蓬

以歌为媒 挖掘音乐人才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初抵浦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副主任韩蓬便被这片山水打动:“这里的山水太美了,环境格外宜人。”他坦言,踏入浦江的那一刻,身心便被舒畅包裹,这份源于自然的馈赠,恰是国家级声乐赛事“凌云音乐奖”落地于此的美好注脚。

在韩蓬眼中,“凌云音乐奖”选择浦江,意义远不止一场赛事。“浙江有太多独特的‘音乐符号’,像《采茶舞曲》《龙泉山歌》,都是极珍贵的文化财富。”此次赛事聚焦中国作品演唱,在他看来正是绝佳契机——既能让全国音乐人深度触摸浦江风貌与浙江音乐底蕴,更能推动这些带着地方温度的“浙江声音”借平台走向全国,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与共振。

韩蓬期待,通过赛事及未来可能延伸的音乐节,让更多浦江乃至浙江的音乐新秀脱颖而出,站上更广阔的艺术舞台。这场国家级赛事与浦江的相遇,更解锁了“音乐+文旅”的融合新篇,活动的吸引力将汇聚四方宾客,让人们亲身体验浦江的“金山银山”与独特风土,进而为浦江文旅产业注入蓬勃活力。

身担评委之责,韩蓬强调公平公正公开是评审的底线。他对年轻选手们寄予深切厚望,恳切寄语:“不妨放松心态,把每次登台都当作难得的舞台实践,一次心理素质的历练,而非只为拿奖而来。”在他看来,选手若能在演唱技巧、舞台经验、心理素养上有所精进,“便是不虚此行”。而评委们则肩负着识才的使命,发掘更多优秀人才,为浙江浦江乃至全国的音乐事业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

(韩蓬系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副主任、教授)

更多权威资讯,请下载诗画浦江APP

资深记者 | 严顺华 记者 | 张晨晨

视频 | 余欢笑

编辑 | 方 玲

一审 | 陈旭光 于妙华

二审 | 李少俊

终审 | 陈一鸣

原标题:《诗书画与音乐碰撞交融!音乐大咖们这么说 →》

阅读原文

网址:诗书画与音乐碰撞交融!音乐大咖们这么说 → https://klqsh.com/news/view/112525

相关内容

诗书画与音乐碰撞交融!音乐大咖们这么说 →
第六届鼓浪屿音乐季:国际大咖云集 全岛奏响文化交融乐章
艺术与生活:诗意与浪漫的交融
方大同:与病魔共舞的音乐诗人,用音符书写永恒
咖啡文化在中国,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不止文创,更有音乐与书香相伴
咖啡文化在中国:一场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小红书·地球村音乐派对”活动落地珠海!燃爆青春之城
一场跨越山海的音乐对话
传统与潮流的交响:民族音乐在融合中焕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