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急救知识大集合:关键时刻能救命

发布时间:2025-08-07 02:03

遵守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急救小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甚至挽救生命。以下为您详细介绍60条日常急救知识。

一、外伤急救

割伤、擦伤: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杂质。若伤口较浅,用碘伏消毒后,贴上创可贴或用纱布包扎;伤口较深、流血不止,需按压止血。按压时,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等按住伤口,持续按压5 - 10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若仍出血,可增加按压力度并尽快就医。

刺伤:不要随意拔出刺入物,以免造成大量出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固定刺入物,避免其移动,然后迅速前往医院。

烧烫伤: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处15 - 30分钟,降低烫伤处温度,缓解疼痛。不要在伤处涂抹牙膏、酱油等,可能会引起感染或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冲洗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覆盖,避免感染,症状严重需送医。

动物咬伤:被猫狗等宠物咬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 - 20分钟,尽量挤出伤口处污血。冲洗后用碘伏消毒,尽快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被毒蛇咬伤,要保持冷静,不要奔跑,防止毒素扩散。用绳子或布条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一端)5 - 10厘米处绑扎,每隔15 - 20分钟放松1 - 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同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尽量挤出毒液,尽快就医。

骨折:若怀疑骨折,不要随意移动伤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移动。上肢骨折,固定后用三角巾或布条将手臂悬吊在胸前;下肢骨折,固定后等待专业救援人员。

扭伤:发生扭伤,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关节负重。在扭伤初期(24 - 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二、突发疾病急救

心脏骤停:立即呼叫急救,同时实施心肺复苏(CPR)。让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 - 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 - 120次。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重复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心肌梗死:让患者立即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若患者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1 - 2片。同时呼叫急救,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中风: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不要随意喂水、喂药。记录发病时间,尽快送医。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询问其症状,如是否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信息。

癫痫发作: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防止其受伤。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避免骨折。让患者侧卧,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一般癫痫发作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发作结束后,可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哮喘发作:帮助患者坐下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吸入随身携带的哮喘喷雾剂,若症状未缓解,可在5 - 10分钟后重复使用。同时呼叫急救,等待过程中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冷静。

低血糖:若患者意识清醒,立即让其吃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等。若患者意识不清,不要强行喂食,以免窒息,应立即送往医院。

中暑: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饮品。若症状严重,出现昏迷等情况,立即送医。

食物中毒:若患者进食时间在1 - 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让患者大量饮水,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其咽喉后壁,引发呕吐,排出胃内毒物。若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不要催吐,立即送医,并带上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以便医生诊断。

异物卡喉:成人或一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抱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每秒约1次,直到异物排出。一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根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三、其他急救情况

鼻出血:让患者坐下,身体稍前倾,头部略低,用手指捏紧鼻翼两侧,压迫止血,同时用冷毛巾敷在额头或鼻梁上,促进血管收缩。一般压迫5 - 10分钟可止血,若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

眼睛进异物: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异物划伤眼球。可尝试轻轻眨眼,让眼泪自然流出,将异物带出。若异物仍未排出,用清水冲洗眼睛,冲洗时眼睛向异物所在方向转动,使异物随水流冲出。若上述方法无效,应尽快就医。

耳朵进异物:若昆虫进入耳朵,可将耳朵对着灯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让其自行爬出。也可向耳内滴入几滴食用油,将昆虫淹死,然后侧头,让昆虫随油流出。若为其他异物,不要自行用镊子等工具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应尽快就医。

触电:迅速切断电源,如关闭电闸、拔掉插头等。若无法及时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不导电物体将电线挑开,使患者脱离电源。切勿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患者脱离电源后,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

溺水: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其口鼻内的泥沙、水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按照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同时呼叫急救,尽快送往医院。

一氧化碳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吸氧,缓解症状。若患者昏迷,应立即呼叫急救,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跳情况。

雷电天气:在户外遇到雷电,不要在大树、电线杆等高大物体下躲避,应尽快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若无处躲避,可双脚并拢,蹲下身子,尽量降低身体高度。不要使用手机、金属物品等,避免导电。

火灾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态前行,避免吸入烟雾。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迅速撤离火灾现场。不要乘坐电梯,以免被困。若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应立即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高楼逃生:若无法通过楼梯逃生,可在窗口等待救援。用鲜艳的衣物等在窗口挥动,发出求救信号。不要轻易跳楼,可利用绳索、床单等制作简易逃生工具,从窗口缓慢下降。制作绳索时,要确保其牢固可靠,下降过程中注意安全。

电梯故障:被困电梯,不要惊慌,立即按下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与外界取得联系。若呼叫按钮失灵,可拨打电梯内张贴的救援电话。不要强行扒门或撬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前来解救。在等待过程中,可通过大声呼喊等方式引起外界注意。

以上60条日常急救小知识,希望大家都能牢记于心。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冷静运用这些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急救小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甚至挽救生命。以下为您详细介绍60条日常急救知识。

一、外伤急救

割伤、擦伤: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杂质。若伤口较浅,用碘伏消毒后,贴上创可贴或用纱布包扎;伤口较深、流血不止,需按压止血。按压时,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等按住伤口,持续按压5 - 10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若仍出血,可增加按压力度并尽快就医。

刺伤:不要随意拔出刺入物,以免造成大量出血。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固定刺入物,避免其移动,然后迅速前往医院。

烧烫伤: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处15 - 30分钟,降低烫伤处温度,缓解疼痛。不要在伤处涂抹牙膏、酱油等,可能会引起感染或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冲洗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覆盖,避免感染,症状严重需送医。

动物咬伤:被猫狗等宠物咬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 - 20分钟,尽量挤出伤口处污血。冲洗后用碘伏消毒,尽快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被毒蛇咬伤,要保持冷静,不要奔跑,防止毒素扩散。用绳子或布条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一端)5 - 10厘米处绑扎,每隔15 - 20分钟放松1 - 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同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尽量挤出毒液,尽快就医。

骨折:若怀疑骨折,不要随意移动伤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移动。上肢骨折,固定后用三角巾或布条将手臂悬吊在胸前;下肢骨折,固定后等待专业救援人员。

扭伤:发生扭伤,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关节负重。在扭伤初期(24 - 48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二、突发疾病急救

心脏骤停:立即呼叫急救,同时实施心肺复苏(CPR)。让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 - 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 - 120次。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重复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心肌梗死:让患者立即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若患者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1 - 2片。同时呼叫急救,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中风: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不要随意喂水、喂药。记录发病时间,尽快送医。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询问其症状,如是否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信息。

癫痫发作: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防止其受伤。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避免骨折。让患者侧卧,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一般癫痫发作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发作结束后,可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哮喘发作:帮助患者坐下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吸入随身携带的哮喘喷雾剂,若症状未缓解,可在5 - 10分钟后重复使用。同时呼叫急救,等待过程中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冷静。

低血糖:若患者意识清醒,立即让其吃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等。若患者意识不清,不要强行喂食,以免窒息,应立即送往医院。

中暑: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饮品。若症状严重,出现昏迷等情况,立即送医。

食物中毒:若患者进食时间在1 - 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让患者大量饮水,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其咽喉后壁,引发呕吐,排出胃内毒物。若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不要催吐,立即送医,并带上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以便医生诊断。

异物卡喉:成人或一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抱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每秒约1次,直到异物排出。一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根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三、其他急救情况

鼻出血:让患者坐下,身体稍前倾,头部略低,用手指捏紧鼻翼两侧,压迫止血,同时用冷毛巾敷在额头或鼻梁上,促进血管收缩。一般压迫5 - 10分钟可止血,若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

眼睛进异物: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异物划伤眼球。可尝试轻轻眨眼,让眼泪自然流出,将异物带出。若异物仍未排出,用清水冲洗眼睛,冲洗时眼睛向异物所在方向转动,使异物随水流冲出。若上述方法无效,应尽快就医。

耳朵进异物:若昆虫进入耳朵,可将耳朵对着灯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让其自行爬出。也可向耳内滴入几滴食用油,将昆虫淹死,然后侧头,让昆虫随油流出。若为其他异物,不要自行用镊子等工具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应尽快就医。

触电:迅速切断电源,如关闭电闸、拔掉插头等。若无法及时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不导电物体将电线挑开,使患者脱离电源。切勿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患者脱离电源后,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

溺水: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其口鼻内的泥沙、水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按照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同时呼叫急救,尽快送往医院。

一氧化碳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吸氧,缓解症状。若患者昏迷,应立即呼叫急救,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跳情况。

雷电天气:在户外遇到雷电,不要在大树、电线杆等高大物体下躲避,应尽快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若无处躲避,可双脚并拢,蹲下身子,尽量降低身体高度。不要使用手机、金属物品等,避免导电。

火灾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态前行,避免吸入烟雾。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迅速撤离火灾现场。不要乘坐电梯,以免被困。若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应立即就地打滚,压灭火焰。

高楼逃生:若无法通过楼梯逃生,可在窗口等待救援。用鲜艳的衣物等在窗口挥动,发出求救信号。不要轻易跳楼,可利用绳索、床单等制作简易逃生工具,从窗口缓慢下降。制作绳索时,要确保其牢固可靠,下降过程中注意安全。

电梯故障:被困电梯,不要惊慌,立即按下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与外界取得联系。若呼叫按钮失灵,可拨打电梯内张贴的救援电话。不要强行扒门或撬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前来解救。在等待过程中,可通过大声呼喊等方式引起外界注意。

以上日常急救小知识,希望大家都能牢记于心。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冷静运用这些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举报/反馈

网址:日常急救知识大集合:关键时刻能救命 https://klqsh.com/news/view/115500

相关内容

十大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急救知识必备:关键时刻能救命
家庭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急救常识: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记住这9个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这些急救知识收藏好,关键时刻能救命!
常用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常见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友谊科普】生活急救小常识 关键时刻能救命
生活急救常识30条,关键时刻能救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