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

发布时间:2025-08-07 18:35

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生活知识# #法律#

《何者》是我心心念念期待了大半年的电影。看完影评后,当即被吸引了去。不过当我真正看完影片后,反而觉得是那篇影评写的太过精彩,电影的亮点不及那篇影评带给我的冲击大。(but 我已经找不到那那篇文章了……)

《何者》让我频频回想起大四下学期5、6月份的求职经历。踏入社会的一瞬间像是踩在了一张漂着的薄木板上,站不稳,只能蹲下来用手指死死地扣住木板的背面,以免被求职的浪潮冲的七零八落。没有帆、没有舵,掌握不了方向只能顺势而行。刚开始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都不敢奢求能找到感兴趣、福利好又稳定的工作,只是被那浪潮推到哪儿,就在那儿暂时停留片刻。

《何者》讲述的就是那么几个正处于就职活动期的年轻人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日本新锐当红小说家朝井辽的同名小说。以大学生就职活动为题材,精准地捕捉时下年轻人的心态,同时又紧扣社会脉络的变化,此亦与作者自身正好处于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社会工作的个人背景相互呼应。

中国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回家乡,依靠家里的资源和人脉直接进入单位或者企业;另一种是靠自己投简历,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凭能力得到录用。后一种选择也分大企业或者小公司,小公司的求职流程和难度自然在大企业之下,影片中主人公的目标均为大中型企业。

日本的企业直到今天仍大部分采用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能一步到位进入国际化的知名大企业工作是每个应征者的理想。

但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无论哪个国家,想进入大企业工作都不是件简单事。

日本的求职流程:

在日本拿到offer(俗称“内定”)一般要比毕业提前一年时间。找工作开始的时间就要比这更早,甚至要提前一年半。因此,大概从大三12月份开始,大家就会统一进入就职活动期。速度快的人会在三个月就拿到内定,但不乏有人临近毕业一两个月才拿到。

开始就职活动的大三学生要着手购入西装,把头发剪短并染回黑色。

在学校的社团乐队中担任主唱的光太郎一直染着一头金发,开始就职活动后就染回了黑色,并且剪了“白领头”。

第一个拿到内定的是瑞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让其他几个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变得特别迫切、急躁。光太郎拿到内定的时候,小团体更是分裂成了两个阵营:拿到内定的和没拿到内定的。表面上虽然没什么,但没拿到内定的两个人在私底下查询的关键词是拿到内定的朋友的公司风评。就业压力下,羡慕难免就转变成了妒忌。

参加宣讲会

求职的第一个环节是参加各大企业的宣讲会,这是掌握情报最好的渠道。日本的企业最想招入的是最有潜力并且和公司契合度最高的候选人。因此,宣讲会作为了解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最高效的途径而被各个求职者所重视。而且,从参加宣讲会的人数多寡上可以大致判断一下竞争的激烈程度。

拓人和光太郎感叹参加全日通信企业说明会的人太多了,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瑞月拿到全日通信的内定便成了小团体里的爆炸新闻。

投简历

有的企业会设置线上测验,多为数学题,要求应试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线上测验。但是因为这种线上测验不限制考试的地点,所以无法杜绝作弊的情况。很多应试者会召集朋友帮自己完成考试。因此,在应征者圈子中广泛流传的是,网络测验的重心在测试应征者的人脉──看看有没有朋友可以帮忙自己,而企业便从中筛选人缘较佳的应征者,而把孤癖社交能力弱的应征者率自淘汰。

光太郎的线上测试是和拓人一起完成的,一人做一半节省时间。而外语学院的小早川理香因为不擅长数学而一度感到很崩溃。

笔试

包括专业技能和性格、心理等测试。

三轮面试

影片中展现的均为群面,主要为“一分钟介绍一下你自己”和针对一个话题展开的小组讨论。

在日本,为了拿到一家公司的内定,平均要提交30到50封简历。不说别的,同时参加那么多考试和面试就很让人崩溃了,而且还要承受拒信的打击。

小早川理香和拓人最终都没拿到内定,川理香要每天在社交网站上发自己很努力的实况直播才能勉强撑着不崩溃,拓人则是以在社交网站上传播负能量来营造优越感。

下面就要谈到影片的最大亮点,即生活的三个维度。

现实生活 社交网站上的生活 舞台生活

《何者》对年轻人的心理把握是很到位的,他不仅展现真实生活中人的状态,并且还对准了第二重生活,即社交网站上我们希望他人看到的生活状态。这五个年轻人平日里的交流是不流畅的,是片面的,截断了的,要靠社交网站上的文字才能把它们续在一起。

小早川理香和男友宫本隆良都很喜欢在推特上发状态,像是要呈交给谁的报告一样,记录今天都干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


五个人处于一个空间,却又好像不在一个空间。拓人拿着手机对光太郎和瑞月说,他俩怎么不说出来呢?他本来想得到另外两个人的应和,谁知道那俩人也显得很尴尬,大家就在这种尴尬的气氛里沉默着,谁都一样,都喜欢活在社交网站上。

舞台剧和现实生活的交插,进一步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

把求职过程和舞台剧剪接到一起,暗示了求职也是一种表演。穿上西装、剪了头发、画上淡妆以后,真实的人格便被隐去了,应征者摇身一变成求职场上的演员,表现出恭敬谨慎的样子,说着体面正直、慷慨激昂的话。

拓人说求职就像扑克牌里的吹牛玩法,你可以把J说成K,只要谎言不被拆穿就行。

最后一部分,也是影片的高潮。拓人的小号被揭穿,阴暗面的揭露使现实生活真的成为了一出舞台剧。

他不断跳出角色,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冷漠地打量着身边的人,并对他们进行严苛的评判。他内心里隐秘幽微的秘密,随着这些评语而进入观众的视线,营造出极佳的舞台效果。

似曾相识的场景重新闪过,只是多了观众、灯光、“第四堵墙”和拓人的旁白。舞台立体化,构建成一个双层盒子的样子。小组面试环节,除了拓人和川理香,其他的人物被白色的人偶替代。

这是生活,还是表演?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中写到:
“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表演者都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观众面前塑造能被接受的形象。我们穿上戏服,粉墨登场。”

拓人的小号是一个黑洞,装着许多负面的能量,却是大众最喜欢的题材。人人都有个黑洞,并且都想知道别人的黑洞长什么样,装着些什么东西。拓人的黑洞满足了他们的这种窥探欲。这出戏谢幕的时候,观众席里响起了经久不散的掌声。

快到毕业季啦,又有一大批毕业生要开始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找工作、租房子、背井离乡,初尝生活之苦。无论你在哪儿,希望你能在自己最喜欢并愿为之奋斗的领域里供职~

网址:《何者》 https://klqsh.com/news/view/120761

相关内容

低收入者如何快乐存钱?
如何在家养宠物?初学者指南
瑜伽初学者如何练习瑜伽
郭靖扮演者肖战分享如何贴近角色
悦人者众,悦己者王:如何真正爱自己,创造美好人生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何许人也?因何谓之雪芹?
三年半自媒体作者的成长故事:从新手到热门创作者,如何打破瓶颈?
情歌王子当之无愧,王者风范何须评价!
极繁主义者的环保生活:我为何只买二手货
励志书籍和心灵鸡汤有何区别?名著译者这么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