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中华读书报 2024 年度十大好书,哪本戳中你的阅读 DNA?

发布时间:2025-08-07 18:42

阅读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学:选择哪本书?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心理学#

又到了回顾年度好书的时刻,

各大平台的年度好书榜单纷纷出炉。

其中,中华读书报评选出的 2024 年度十大好书格外引人注目,

这份榜单涵盖了文学、历史、学术等多个领域,每一本都独具魅力。

究竟是哪几本佳作脱颖而出,成功上榜?

它们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价值,能戳中不同读者的阅读 DNA 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书籍,探寻其中的奥秘。

1、《悲伤的物理学》

作者:格奥尔格·戈斯波丁诺夫著 豆瓣评分8.7

戈斯波丁诺夫毅然摒弃线性叙事。

他笔下的主人公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

反复且不间断地踏入各种人与物的记忆和处境之中。

这神奇的能力,最初源于他少年时患上的 “病态移情症或强迫性躯体综合征”。

成年后,他对他人故事的收集欲近乎成癖。

就这样,我们跟着叙事者,

走进牛头怪、太空狗、我爷爷、鼻涕虫或是斗牛的身体。

与主人公一同体会孤独的心境,感受衰老的进程,

寻觅《漂亮朋友》,探寻消失的《教父》第二十八页,

以及朱丽叶苦等四十年仍未现身的未婚夫阿兰・德龙。

同时,我们还能细细研读穿插在正文中的众多清单与图片。

这像不像一座迷宫?的确如此!

然而,在这座迷宫里摸索、拼凑的过程,绝非枯燥和毫无意义。

因为作者认定,共情如同气体,又似一朵 “四处飘荡的云”,

直至悲伤将其引来,才会被善于共情之人感知。

“必须立刻阅读《悲伤的物理学》。” 哲学家让 - 吕克・南希在 2015 年撰文强调。

九年过去,如今这种阅读的迫切性丝毫未减。

我们鲜少能读到这般独具一格的外国小说。

像这样的保加利亚当代小说,更是前所未闻。

2、《凡人琐事:我的回忆》

作者:章开沅 豆瓣评分9.1

80 年代,令人怀念的事物众多,热气腾腾的高校生活是其中之一。

在辛亥首义的武昌,这种氛围尤为浓厚。

“80 年代以来最令人怀念的 5 位大学校长” 里,武昌占 3 席,章开沅先生是其中一位。

他留下 60 万言的遗著《凡人琐事:我的回忆》,这是探窥现当代中国变迁的重要证言。

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大学校长到布衣学人,

再到赴美日等地高校执教,他的经历几乎是现当代中国教育史的缩影。

书中记录了他在近代史领域的学术足迹,从辛亥革命研究到多个领域,涉猎广泛。

对于生命里的人,长辈、师长、中外学人,

他都用平实笔触描绘,以史家笔法记录他们的言行与经历,满含温情。

《凡人琐事》也是忧患之作,对教育时风与人类未来,作者忧心忡忡。

“人类文明该何去何从”,他的问题沉重,他的思考值得读者深思。

3、《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作者:孙立天 豆瓣评分9.4

明末至清中期,

来华传教士是早期全球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备受中外学界关注。

清初,顺治、康熙对传教士带来的科技兴趣浓厚。

但雍正即位后禁绝天主教,西方科技传播也随之终止。

这段交流史起始甜蜜、结局却无奈,后人不禁追问原因。

学者给出如中西文化冲突、王朝思想保守等解释,

禁教是过往研究的终点和立论出发点。

那抛开预设终点,深入细节,会看到不一样的历史吗?

孙立天的《康熙的红票》进行了尝试。

作者跳出旧有解释体系,用新披露的满文档案和西文资料,

填补史实空白,借生动细节,

挑战对康熙与传教士关系、雍正禁教原因等问题的既有认知。

剖析历史后,

作者发现帝王个人好恶是关键因素,

这让擅长归纳宏观趋势的研究者有些尴尬。

但换个角度,这是对清代皇权专制的有力诠释。

从这个意义上说,

《康熙的红票》为中西接触史提供新研究基点,

也为清代政治史研究指明新方向。

4、《满世界寻找敦煌》

作者:荣新江 豆瓣评分9.5

1984 年,研二的荣新江赴荷兰留学,

趁机到英国和欧陆寻访敦煌文物文献,

开启了传奇的 “满世界寻找敦煌” 历程。

四十年来,他脚步不停。

在本书中,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的经历。

每到一地,

他都会讲清该地敦煌及西域文物文献的来源、珍品,前人及自己的研究。

还记录了遇见的人,像在英国拜访贝利爵士、德国拜访恩默瑞克教授,

以及旅途趣事。

可以说,这是一部个人学术成长史、敦煌学术史,

也是可读性强的旅行文学。

从书中,能读到 20 世纪初英、法等国的西域探险史,

了解敦煌文物流散及现存状况,

还有大量敦煌研究论著信息

(书中提到的书名多达 1968 个,即便剔除重复,数量也很可观) 。

此外,书中约两百幅文物图、照片、书影同样珍贵。

这本书信息量巨大,没法速读;

但又十分有趣,让人不忍读完。

对专业读者来说,它是学术宝库;

对想了解敦煌学的普通读者而言,是绝佳的入门读物。

5、《璩家花园》

作者:叶兆言 豆瓣评分8.4

《璩家花园》最初的名字是《缝纫机,蝴蝶牌》。

“蝴蝶牌缝纫机”,它曾是一个时代的鲜明标志 。

而从创作角度来说,

作家能借 “缝纫机” 的意象,把那些如碎布般零散的故事,缝制成一件独特的百衲衣。

不过,当小说创作进行到一大半时,“璩家花园” 这个名字出现了。

因为此时,缝纫机所代表的部分已不再是关键,

叶兆言需要融入另外一些元素来丰富作品。

叶兆言写作生涯长达四十余年,

在他所有长篇小说里,《璩家花园》体量最大,故事的时间跨度也最长。

其精神气质与《南京传》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对叶兆言而言,

《南京传》不单单是在书写南京这座城市,

而是以南京为一扇窗口,展现一部中国历史。

同样,《璩家花园》则是以南京一个虚构的古老街区为窗口,描绘中国当代史。

《璩家花园》通过讲述一群隐忍却始终努力前行的普通人的故事,

谱写了共和国七十余载的平民历史。

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下海经商……

这些都是一代人亲身经历过的时代大变迁与大转折。

《璩家花园》是一本能让读者与历史建立紧密联系的佳作。

它采用小切口叙事的方式,成功唤起了人们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这是叶兆言这位写作半生的父亲,留给女儿的一本书。

在某种意义上,它也为年轻读者搭建起了一条通往父辈世界的道路 。

6、《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杨素秋 豆瓣评分8.8

博尔赫斯说,天堂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爱书人熟悉图书馆,却未必了解它如何建成,

这部纪实佳作生动详实记录了全过程。

作者杨素秋是陕西科技大学青年学者,教文学与美学近十年。

2020 年 9 月到 2021 年 9 月,她挂职西安碑林区文旅局,

一边适应身份和环境转变,一边负责碑林区图书馆建设。

从前期调研、筹备,到与各方协调磨合,

再到拟定馆藏书目、考量馆内设施细节,她都亲力亲为。

工作权限、预算限制与图书馆效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是极大考验。

最终,这座承载着她的责任、情怀与工作成果的 “理想图书馆” 和爱书人见面了。

对想提升社会文化氛围、推动全民阅读的人而言,本书能带来启发。

流畅的笔触、严谨的内容还原、恰当的情感表达,

让书有更广泛阅读价值,话题也值得深入探讨。

7、《唐五代诗全编》

作者:陈尚君 豆瓣评分(评价人数不足)

清人所编《全唐诗》有大量误收、失收、重收及作者小传舛误等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陈尚君先生着手重新整理唐诗文本文献。

历经四十年,终成这部巨著。

他尽力穷尽所有可见相关文献,考订每首唐诗的来源和流变,

力求 “回到唐朝”,还原唐诗原貌,展现其流传中的文本变化。

最终成书的《唐五代诗全编》规模庞大,共 50 册、1225 卷,超 1800 万字,

收录 3700 余名诗人、57000 余首诗。

《全编》为读者提供了可信且完备的唐五代诗文本,

在小传撰写、文本甄别、异文存录、本事考订、体例编排等方面,

都尽可能贴合现代学术研究需求,学术成果丰硕。

学界高度肯定其学术贡献和出版意义。

葛晓音评价它是唐诗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体量最大、用功最深的成果,

也是惠及最广、传世最长的唐诗总集;

薛天纬称它是唐诗文本文献的 “资料库”,是唐诗研究新起点;

李浩赞作者登上当代唐诗学研究的 “珠穆朗玛峰”。

《全编》问世不久,

随着更多人阅读、使用,其价值和贡献将得到更充分的认识与揭示。

8、《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作者:巫鸿 豆瓣评分9.4

本书源自艺术史学者巫鸿 2021 年在北大的 “考古美术中的山水 ——

一个艺术传统的形成” 系列演讲。

“山水”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传统绘画、古典文学、各类艺术创作,以及宗教、建筑、哲学等领域广泛体现。

巫鸿在艺术史领域国际影响力大,且有批评意识。

他把 “山水”,特别是山水画,看作历史现象,觉得要在艺术发展进程里研究。

书中聚焦视觉呈现的山水图像,立足 “山水”“艺术传统”“考古美术”,

结合大量考古图文资料,将这些概念置于历史语境。

通过分析山水图像,梳理中国早期山水艺术发展脉络,构建其历史传统。

为实现这一目的,

作者运用艺术史、考古学、文化学等多学科方法,挖掘图文资料的深层意义。

在研究中国早期山水艺术发展时,

突破学科界限,从 “考古美术史” 跨学科角度深入思考。

9、《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

作者:陈水华 豆瓣评分8.5

“形理两全” 出自文同与苏轼论画文章,体现他们追求绘画形似且理真的理念。

在绘画发展史上,宋代是写实主义巅峰。若选宋画代表,花鸟画最具代表性。

作者选 174 幅宋画,其中 88% 的鸟类图像能辨具体物种,

图像与实际大小对照精准,尽显 “形”。

多数鸟类还被置于真实栖息环境,这便是 “理”。

反观宋代以后的花鸟画,逐渐与描绘对象脱节。

作者是鸟类学博士、鸟类保护专家,

还是浙江省博物馆馆长,双重专业背景让其研究 “宋画中的鸟类” 优势明显。

书中分析黄荃、徐熙等画家的 68 幅画作,

从画史角度,谈艺术理论、风格技法、画院制度、创作背景。

同时鉴定鸟的种类,阐述其形态、行为和生态习性。

作者以现代鸟类学家视角,

在宋画里观鸟,惊讶地发现宋代博物学(鸟类观察)发展程度之高。

本书图文结合,有珍贵宋画,也有现代鸟类照片,

是鸟类学与中国画学的创新互鉴,带来美的享受与新思考。

10、《云落》

作者:张楚 豆瓣评分8.2

《云落》是聚焦小人物的 “大” 小说,

展现大时代下的巨变,以及小人物的坚毅前行。

它讲述普通人真实又略显笨拙的生活

主人公万樱和朋友们,在生活磨砺中,或哭或笑,始终坚韧。

云落是双重意象。

云落前,人们在平凡生活里仰望云朵,那是对美好的憧憬,是乐观精神的体现。

即便历经坎坷,大家也对未来满怀期待。

云落后是雨,雨前地面总会有烟尘、泥泞。

但雨带来汇集、滋润,关乎万物生长。

万樱和朋友们,是万千普通女性的化身,

也是烟火人间众人的写照。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的人们,经历过许多艰难时刻。

几十年前,有人觉得它荒芜,如今却已是繁华。

这就是万樱们的力量。

《云落》是张楚创作的里程碑,

他的美学、文学风格与文学世界在书中成型。

通过深度挖掘普通民众内心,

《云落》成了当代中国县城生活缩影,是独特的文学样本。

举报/反馈

网址:解锁中华读书报 2024 年度十大好书,哪本戳中你的阅读 DNA? https://klqsh.com/news/view/120781

相关内容

2024年读者都在读哪些书?京东图书2024年度图书畅销榜为你揭秘
十类适合大学生阅读书籍种类有哪些 最值得大学生读的书
京东发布“2024年中好书榜” 聚焦“好书好价”为读者打造高品质阅读和消费体验
2024年职场女性必读的十本励志书籍
“2024十大中国商业传记好书”揭晓
2024年必读的10本励志好书推荐
《春晖》:温柔又执拗的自我剖析丨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人民日报推荐的100本书!2024年改变自己的必读书单
十类适合初中生的课外读书推荐 初中生必看十类好书推荐
适合女性阅读的十本励志书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