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逸闻趣事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2

时尚圈的名人趣闻轶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时尚趣闻#

名  人  逸  闻  趣  事

一、        郑板桥赶贼

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山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二、巧解“老头子”
    纪晓岚才思过人,办事练达,但却不修边幅,热天里办公时常常衣冠不整。一日,纪晓岚正在军机处里光着膀子办公,忽听手下人通报“皇上驾到”。纪晓岚惟恐光着膀子有亵渎万岁之罪,可要穿衣服又来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钻到桌子底下。
    乾隆皇帝早将一切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纪晓岚躲在桌子底下,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过了一个时辰,他听不见什么动静了,才壮起胆子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此话,板起面孔厉声问道:“好你个纪晓岚,你不接驾,还叫我老头子,是何用意?”
    纪晓岚连忙叩头解释:“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至于子嘛,皇上为紫微星,天之字也,这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乾隆皇帝转怒为喜,得意地笑了,赦纪晓岚无罪。

    三、鲁肃以诗息干戈

    三国时,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一天他想出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想趁机加害孔明。
    孔明察觉出周瑜的用意,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出了一身冷汗,暗暗埋怨孔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而孔明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孔明中计,十分高兴,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孔明听了,心中暗想,自己身为刘备的军师,今日竟被讥为“落毛凤凰”,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早已留意这场龙虎斗,见周都督欲待爆发,急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气未消,他更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孔明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孔明的讽刺,激得周瑜怒火万丈,暴跳如雷,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
    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之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大计,这才有了后来火烧赤壁流传千古之大事。
就了很高的学问与人品。
    四、纪晓岚妙语讨球
    少年时期,纪晓岚就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球被掷进轿内。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纪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讨球。
    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纪晓岚对下联。对得出,就还球给他。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公……”

府官问“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都从心里佩服这个机敏聪慧的孩子。
    五、个个草包
    清朝时,大臣和坤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
    和珅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
六、万岁君王只钓龙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从拱桥上走下时,皇帝又问:“现在又是怎么个说法呢?”解缙趋前答道:“这叫后边比前边高。”周围群臣都忍俊不禁。
    又一回,皇帝与臣下一同钓鱼。大臣们都钓了不少,惟独皇帝那里却始终没有动静。一时龙颜不悦,有些尴尬。
    解缙看在眼里,随口吟出四句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子只钓龙。”
     面对着文臣的高级马屁,皇帝自然一笑解颐。

七、柳宗元醉酒写诗头
    唐顺宗时,王叔文革新失败,柳宗元遭株连,被贬官到柳州任刺史。此时,柳宗元整日闭门谢客,饮酒吟诗打发日子。
    空闲时,他便教十二三岁的小书童柳植写字作诗。经柳宗元悉心调教,柳植不但能吟诗作对,字也写得挺好,模仿主人的笔迹惟妙惟肖。
    那年冬天,地处南国的柳州居然下起鹅毛大雪,一时间,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色世界。
    柳州知府很高兴,在南郊鱼峰山上的望江亭里摆上火锅,请来文人墨客吃狗肉赏雪。
    酒后,知府要在座每个客人做一首赏雪湿助兴,并规定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个“雪”字。文人墨客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写出一些俗不可耐的歪诗,吹捧知府的德政,获得这帮闲人的阵阵喝彩。
    柳宗元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趋炎附势,他不动声色地独自在喝酒。轮到他写诗时,他已大醉。他信手在宣纸上写下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后,便伏在案上烂醉如泥。
    知府原是希望柳宗元写些歌功颂德的诗,一看他只写了四个字,心中不悦,卷起宣纸打道回府。
    柳植见状,知道主人得罪了上司,弄不好会被人家诬陷为是在发泄被贬官后对朝廷的不满。
    柳植便不顾一切地追下山来,在半山腰,追上了知府的轿子,“启禀知府大人,我家老爷现在酒醒了,他命小的来取回那首尚未完成的诗稿,让他继续写。”
    知府将那幅宣纸交给柳植,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儿写,我在半山腰等候。”
    柳植拿着诗稿回到望江亭,焦急地对主人千呼万唤,又揪耳朵又捏鼻子,都无法把主人弄醒。
    柳植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急得直哭。这时,江边停泊着一只扁舟,一个老鱼翁披着蓑衣独自在那里垂钓。
    柳植触景生情,诗性勃发,勇敢地拿起狼毫笔,在“千山孤独”那四个字下添上诗句,又写上诗题《江雪》。
    柳植写完后,欢天喜地下山去向知府交帐。知府见了诗稿上潇洒飘逸的笔迹,高兴地下山去了,
    柳宗元在望江亭一直睡到傍晚才醒过来。柳植将刚才情况告诉他,并将诗句吟给他听。
    柳宗元听了高兴地说:“柳植,你写地不错哇,这是一首绝妙的寒江独钓图”。从此,《江雪》一诗便成为我国诗坛的千古绝句。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苏轼逸闻趣事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三人对必有我师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其人之计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联气小妹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九、鲁迅的逸闻趣事

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时,学生周家枚有一天特地问鲁迅:“豫才先生,我喜欢看小说。可是,拿起这本,放下那本,一本接一本,什么也没记住。这是什么缘故?我应当怎样读书?”
    鲁迅先生没有正面回答看书的事,却讲了个饶有趣味的吃菜的故事: 从前,有个秀才,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上馆子吃好菜。他一下子叫来了八种名菜和八大盘水果,摆满了一桌子。于是狠吞虎咽地吃起来。饱餐一顿后,便向别人炫耀说:“我今天真是饱了口福,真多呐,一时也说不完。别人问他:“是些什么菜呀?” 他愣住了:“记不起来啦。”别人又问:“是些什么味道呵?”他摸了摸嘴巴说:“哎呀,也记不起来了。”听的人觉得好笑,可秀才还一个劲地申辩:“你们不相信吗?我真的吃了许多。”逗得人们哄堂大笑。

周家枚听了鲁迅先生讲的故事,慢慢咀嚼回味,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限吃菜一样,不能贪多,囫囵吞枣,要一本一本细细品味,读通读懂,把它消化。从此以后,他一直把鲁迅先生讲的故事当作教诲,铭记在心,做到好读书还要求甚解。

 十、朱自清逸闻趣事

其一是说,清华学生不拿他这个国文系主任当回事儿,一位学生因在图书馆找不到所要借的书,竟将电话打到朱先生家里,让他到图书馆帮着找。其二是说,朱先生的课比较枯燥,只有三人选修,到了后来就剩下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王瑶。有这样一个得意弟子,朱先生大可欣慰,但问题是,假如王瑶一生病,朱先生的课就上不成了。
    散文大师朱自清则曾经为了散文《荷塘月色》中关于“蝉”夜间“鸣”与“不鸣”而困惑。因为在他的散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为此中夜间的蝉声之句,30年代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说出自己的看法:“……蝉子夜间是不叫的。”为了得到确切的夜蝉叫与不叫的结论,朱自清向周围的同事询问,同事们大多同意陈读者的看法:蝉子晚上不叫。朱自清又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刘先生对此细节也无亲身经历,他没有装出权威的样子随意回答朱自清先生。为了求证,他翻阅了多种有关昆虫的专著,几天后,他拿出一段书中的抄文,对朱自清说:“好不容易找到这一段!。”这段文章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一个月夜,此作者却清楚的听见它们在叫。朱先生由于刘教授自己没有表态,在复读者的信中表态:以后散文再版,他将删除“月夜蝉声”的句子。以后的一两年,此事常常萦绕于朱先生的脑海中无法忘怀。于是他便常常出外,在树间聆听。不久,竟然两次在月夜听到蝉子的叫声。后来陈读者又引用王安石的《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自此朱自清才较为释然,最后终于没有删除“月夜蝉声”之句。
    一件逸闻,描画出了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和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各自治学的严谨。体现了一种“求实”的科学精髓。

网址:名人逸闻趣事 https://klqsh.com/news/view/123184

相关内容

名人逸闻趣事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
中亚五国之行:路途中的小插曲与逸闻趣事
从丘吉尔到海明威:名人趣闻轶事大集合
名人绯闻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名人名言说绯闻
「乐趣的名人故事」关于乐趣的名人故事
纪录片《时代逸飞》开播:带你了解走出画室的陈逸飞
《甄嬛传》女演员自曝酒后无证驾驶肇事逃逸,明星公开调侃违法行为底线何在?
形容生活很有乐趣的成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