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公认的综艺淡季,又有明星赶来为热KPI做贡献的——这次是赵樱子。
在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中,作为学生的赵樱子仅仅通过自我介绍,就让会场的领导和屏幕外的观众皱起了眉头。
节目一开始,所有学生都要在导师面前面试。 别人的PPT里有自己的基本信息和作品,但赵樱子的PPT的第一页上写着“我是《可爱的曼莎》赵樱子”。 随后她解释说,这个称号是网友给她的,也意味着网友认为她很像杨幂、迪丽热巴、孟子义和古力娜扎的结合体。
一句话蹭了四位女明星赵樱子,给自己和节目带来了第一波热度。 当晚,#迪幂孟扎# #赵樱子耻# #赵樱子首次回声红地毯假摔# #赵樱子说自己演得好但不会说话#等诸多话题层出不穷。
真人秀占据综艺市场的这么多年,用这种“黑红”的方式制造热度,已经是综艺节目组和嘉宾“心照不宣”的默契。 出乎意料的是,赵樱子在被淘汰之前,会继续这样为节目贡献热量。
很明显,赵樱子不是第一个在综艺节目中用“黑红”打圈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什么角色最“骂人”? 一般在综艺节目中以“黑红”出名的明星,都有情商低、不识趣、自信与实力不符等特质。 虽然这些让人觉得讨厌,但真正的人品、不能说是道德问题的特质在节目中最容易发酵。
类似《超越班》首付,赵樱子准备采集时,以自己“仙女落地”为由,引发观众吐槽。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综艺上展现出这样的“迷恋自信”。
几个月前,在《乘风破浪3》,同样自信满满的赵樱子,一登场就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是高音,比丁当低两个。 当初舞台播出后,观众发现她的实力与对自己的定位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她首次登台的演唱,虽然没有打动观众,但被——在台上唱歌落泪的操作感动了,让网友直言“是故意的”。
这样的“抓马”场面几乎贯穿了赵樱子所在的所有节目。 和ASA交往了一整天后,她认识了对方是个阿娇; 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无视队伍的整体情况,敢于挑战高难度的歌曲和舞蹈……。 这些片段在网上发酵后,赵樱子做出了娴熟“及时”的回应,配上杨超的黑图印章,有没有心,又掀起了一场风波。
如果认真的话,赵樱子的很多行为是无法评判是非的,但却会惹怒节目中的“同事”和屏幕外的观众。
如果必须对这种行为下定义的话,只能说“戏很多”。 但是,通常在这些人的自我认识中,“戏多”往往被美化为“性情好”“诚实”“不会说话”。 就像赵樱子在《超越班》毛遂自荐失败后说:“我很会演戏,但不会说话。”
无论如何,从节目中到节目外,多次操作,赵樱子失去了路人缘,但得到了讨论度,拿到了流量密码。
在这条“黑红”打圈的路上,赵樱子有很多“前辈”,孟子义就是其中之一。 在孟子义还没有改变“钝感力”和“笨蛋美人”的评价的时候,《花边新闻》也曾在综艺节目中频繁引起争论。
在第一季《桃花坞》集,孟子义质疑郭麒麟想和自己“炒CP”,被网友批评为自恋、没有分寸。
孟子义曾经把自己的性格定义为“故意的”。 在一些综艺中,孟姐也将性格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给节目组制造了不少话题。
国内社交综艺的天花板《桃花坞》,被称为卧虎藏龙。 除了孟子义之外,宋丹丹“强迫”张翰做代表作“一个人一天650元的餐点不够”,以及第二季开始时“强迫”大家篝火晚会的“尴尬的9分钟”,都是综艺史上的经典场面。
在“650元餐点”的柜台上,sman不经意间露出了“不吃人间烟火”的优越感。 在《讲述你的代表作》和《尴尬的9分钟》中,宋丹丹给人的“专制家长”形象,既是艺人真实性格和“真实角色”的写照,也是节目常用的素材。
同样,《中餐厅》有“只要我想”的黄晓明; 《浪姐》中被称为板容祖儿的陈小五花八门。
看这些真人秀中的争论片段,大多出现在整个季节目的第一期。 一位负责综艺节目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毒眸( ID:DomoreDumou ),当新综艺上线时,前一二期抓住观众的眼球,让综艺节目最大限度推出的最好方法是“使用道具的人
毕竟,尴尬和争论是真人秀引爆舆论的最高话题密码。 其中,明星只要暴露一些真实的性格缺陷,制造一些虚假的“抓马把戏”,就能引爆社交平台。
综艺与明星的相互消费正处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综艺不仅要靠自己的口碑来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想办法在舆论场引起争议。 因此,这几年很多综艺节目的重点从为内容而生产变成了为传播而生产。
“制造话题”开始领先于制作方,在一度邀请嘉宾的环节——中,为了保证节目的话题度,寻找具有争论体质的艺人。 例如,吴彤邀请赵樱子参加《无限超越班》,很难说她喜欢她的表演。 而且,也有可能喜欢从“浪姐”时代就名声大噪的“马抓”的人格。
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赵樱子本人,都应该知道他有着容易成为舆论“靶子”的特质。 她的低情商、不会说话、过于自信,会让观众自动联想到生活中“讨厌”的人容易引起大众的表达欲。
毒眸在分析黄晓明在《中餐厅》的《明学语录》中走红时也曾提到,观众对黄晓明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节目中的表现,容易让人联想到职场上自以为是的伴侣。 大家在批评他的同时,也是宣泄生活中积累的愤怒和不满。
例如,宋丹丹在真人秀中的定位,就是其传统的东亚专制家长和职场专制领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噩梦和阴影。
节目组应该做的是找出那些伤害群众感情的人,在适当的情况下把他们的特质放大,制造出话题,然后放到互联网上传播。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明星是“被迫”的。比如今年的《脱口秀大会》里,周迅的“不食人间烟火”,杨澜的“爱说教”,那英和宁静对脱口秀的不了解,让她们在节目中显得不讨喜。
但毒眸也曾分析过,这些人或许不是为了博眼球,只是因为本身和脱口秀类的综艺不适配,这是节目定位与嘉宾的错位,也是节目尝试依靠嘉宾破圈时,选错了方向。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愿意配合节目走黑红路线的艺人,会选择在节目组安排的剧本里,扮演好一个“被骂”的角色。
他们靠“出卖”自己的形象,让渡一部分自身的口碑,充当舆论场上的靶子,为综艺节目赚取热度。而节目也愿意不断给这样的艺人机会,为他们创造“被骂”的条件,将他们“献祭”给舆论场,以此来让节目获得更广的传播。
曾经,素人爽在节目里说过,只要上一次热搜就能涨片酬。而对一些急于想红的明星,口碑和名誉或许并不重要,毕竟只有数据和热度才能兑换成真金白银。为此与节目组进行一场心照不宣的互相消费,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综艺节目永远需要“赵樱子”,未来也不会只有这一个“赵樱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