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积极抗疫?

发布时间:2025-08-08 19:12

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抗老年痴呆的心理影响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老年痴呆#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抗病能力较低,在疫情形势下属于易感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发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死人群中,80%都是60岁以上老人,其中超过75%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这一情况造成不少老人情绪波动,尤其平日就饱受慢性病困扰的老年朋友,在疫情面前,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不适。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介绍,面对疫情,老人常见的心理状况有两类:

一是担惊受怕,恐慌畏惧;

二是不以为然,毫不在乎。

这两种极端的心理体现在行为上,会有以下不同表现:

过度恐慌,寝食难安。李娟说,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孤独感和不安感也更强烈。每天更新的疫情信息,让一些老人听见病毒就怕,甚至觉得呼吸都危险,出门买趟菜就浑身是病毒。

由于老人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降低,容易觉少,再加上恐慌心理导致免疫力低下,由此诱发各类身心不良反应,如失眠、食欲差、心慌、易怒等。

听信谣言,迷信偏方。有些年轻人很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经常转发养生谣言。李娟分析,这是因为老人心理恐惧程度比较高,惊悚的标题更易获得他们的信赖。他们害怕生病,担心传染给家人,尤其是孩子。信“偏方”的心理在老人中也普遍存在,因为偏方成本低,不会给子女增添太多经济负担,老人渴望其能“一劳永逸”。

囤物囤货,疯狂采购。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地区封城、封路、封小区,让老人们产生不安,他们担心蔬菜、水果、药品、口罩会出现稀缺。于是,有的老人疯狂买菜,到药店抢购口罩、酒精。李娟解释,“囤物癖”是老人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有的老人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好,更易出现这类问题。如果是高龄老人,“囤物癖”还可能意味着认知功能障碍。

不戴口罩,逛街聚会。与前几种情况不同,还有些老人固执己见,出门不戴口罩,不配合体温检测,轻视病毒。就在近日,杭州某小区几十名不戴口罩的老人聚众打牌、聊天、晒太阳,有的还带着孩子;还有的老人不但不听子女劝戴口罩,还扇其耳光。李娟指出,上了年纪,人的认知能力会下降,疫情来临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认知和适应,难以靠自主学习了解防控知识。 

突发疫情来临,一些老人出现上述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些老人在疫情中积极阳光,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川乐山一名91岁老人为武汉捐款万元;在山东一些小区,老年志愿者成为疫情防控主力,负责登记外地返城人员的信息……这些老人让我们感动,他们“老骥伏枥”的精神给我们抗疫的信心。

建议老年朋友心理上保持乐观、行动上积极防护,把自己保护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1.客观认识疫情,少看负面信息。李娟表示,虽然老人是病毒易感人群,但目前来看,除湖北地区,全国其他地区疫情较稳定,老人只要严格做好防护即可。不要信谣传谣或听信偏方,要相信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

2.防护工作要细致。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串门,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3.规律作息,科学膳食,适当运动。提倡分餐制,注意补充果蔬、蛋奶等,可吃些营养补充剂;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人体分泌的黏膜液有助于抗病毒;在家做瑜伽、打太极,或写书法、养花草等。

4.利用网络社交,减少孤独感。老人可上网聊天或与亲友视频,互相给予支持和关爱,化解内心忧虑。

5.少去医院等高风险场所。小病建议在家线上问诊,近期尽量避免去大医院,尤其是疫情定点医院。家中常备体温计、消毒用品等物资,注重居家卫生。

此外,家人的支持也有助于老人保持积极乐观。子女不妨趁着在家的机会,多陪父母聊聊天、做做家务,共享家庭的欢乐。

内容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网址:老年人如何积极抗疫? https://klqsh.com/news/view/125408

相关内容

[居家健身抗击疫情征文作品展示]树太极之韵 助力老年人健康
老年人如何积极规划退休生活
积极思维的优势: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积极心理】(积极关系)如何获得好人缘?
心态决定人生,如何保持积极乐观?
今年热巴为何演戏不积极,却频繁参加综艺,真实原因有些无可抗拒
情绪管理:积极情绪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认知训练:老年人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和锐利头脑
【生命全周期管理系列科普】老年人提高免疫力的生活指南
​老年人如何安排生活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