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就业桥” 铺就“致富路”——古丈县以工代赈工作纪实
日常幽默:夫妻吵架,妻子说‘你要是再不好好工作,我就去嫁给富二代!’丈夫回道:那你现在就去啊,我在这儿等你。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幽默故事#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张棋铭 通讯员 粟冬梅 彭野 鲁传香
在茶乡古丈的广袤乡村,以工代赈正成为撬动民生改善与发展振兴的有力支点。
近年来,该县将以工代赈项目精准布局,从解决饮水难题到硬化乡间道路,从整治人居环境到配套公共服务,一系列项目的落地不仅让群众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更通过吸纳本地劳动力务工、开展技能培训,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与成长,让政策的温度直抵民心,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聚焦急难愁盼, 民生项目暖民心
古丈县坚持以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为重点区域,优先部署群众参与度高、带动效应强的项目,着重吸纳低收入人群就近就业,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以前一到旱季,井里的水浅得能一眼望到底,挑一担水常常要等到半夜,洗脸水浇菜、洗脚水冲厕所是家常便饭。现在可好了,自来水直接接到家门口,打开龙头就有干净水,日子过得踏实多了!”谈及家里用水的变化,红石林镇铁马洲村村民田大姐的眼里满是笑意。
这一喜人的转变,源于古丈县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精准施策。该县始终将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作为以工代赈项目的主战场,铁马洲村人饮工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个投入450万元的项目,不仅解决了1065名村民的季节性缺水难题,更让长期困扰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成为了历史。
从水利设施的修缮到农村道路的硬化,从人居环境的整治到公共服务的配套,古丈县的以工代赈项目始终紧扣“民生坐标”,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让每一分投入都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群众当主角,务工增收底气足
“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古阳镇排茹村村民向大哥一边给新修的道路铺沥青,一边算起了增收账,“这几个月光是在工地上就挣了1万多,比在外打零工稳定多了。”
排茹村道路建设项目是古丈县“群众主体”理念的生动体现。项目开工之初,村党支部书记就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摸排劳动力情况:“在用工方面,我们优先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员、返贫监测对象、特殊困难群体、低收入人群等。”最终,该项目吸纳了70名周边村民参与施工,让昔日的“闲置劳动力”变成了“挣钱主力军”。
在古丈县,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以工代赈项目秉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设备,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原则,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2023年以来,全县10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达3807万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172万元,带动988人就业,人均增收1.52万元,一张张工资单变成了群众手中沉甸甸的“幸福单”。
授人以渔,技能赋能长远路
“以前在外打零工,干的都是力气活,没技术也没保障。现在不一样了,跟着项目学了不少知识,村里的工程结束后,镇上有人专门找我去干活,一天能挣200多元!”红石林镇红石林村村民罗大哥说起自己的“新技能”,脸上满是自豪。
这得益于古丈县创新推出的“以工代赈+产业发展”“以工代赈+技能培训”模式。项目推进到哪里,培训课堂就设在哪里——修路时传授路基处理、硬化技术,修水利时讲解管道铺设、设备维护,产业配套项目中教授种植养殖技巧。在铁马洲村人饮工程中,10余名村民通过专项培训,从“门外汉”蜕变成了能熟练操作热熔机、调试供水设备的“技术工”,项目完工后,真正实现了“务工增收”与“技能提升”的双丰收。
目前,古丈县已结合项目实际开展技能培训700余人次,内容涵盖农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修缮等多个领域,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实用人才。
“不仅要让群众挣到钱,更要让他们学会挣钱的本事。”该县发改局负责人表示,这才是以工代赈的“长远价值”所在。
从解决“饮水难”到铺平“致富路”,从鼓起“钱袋子”到练就“硬本领”,古丈县以工代赈的实践,既是一项暖民心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聚民力的民心工程。该县将持续深化“以工代赈”模式,在更多领域拓展群众就业渠道,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老百姓,让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在茶乡古丈的大地上徐徐铺展、愈显浓墨重彩。
网址:架起“就业桥” 铺就“致富路”——古丈县以工代赈工作纪实 https://klqsh.com/news/view/125711
相关内容
中英影视业从业者:跨国影视制作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白马寺方丈释印乐法师履新少林寺!千年古刹再度站到十字路口
文成太公秋祭:传承优良家风祖训,助力山区以文兴业
不想上班,找不到工作,居家就可以做的10份工作
婚姻,自古以来就是一桩“生意”
创业必读,豆瓣8分以上的“脱贫致富”书单
清明上河图里的市井密码:从画中人视角看古代绘画如何讲故事
工作不必富有,快乐才是王道!一起嗨起来吧!
古代富婆发家史
规划职业生涯的工作计划.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