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小剧场 化学博士用脱口秀撒播欢乐

发布时间:2025-08-09 01:52

观看脱口秀或喜剧表演,轻松欢笑 #生活乐趣# #休闲娱乐活动#

马光远与观众互动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实习生 袁喆 刘羽菲 蒋于浩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在武汉光谷步行街,“开饭喜剧”是武汉首家、目前光谷唯一的专业脱口秀喜剧俱乐部。

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主持人兼演员叨叨走上舞台,几句随性的问候瞬间点燃全场近200名观众的热情。从这一刻起,笑声成为唯一的主题。这位武汉大学化学博士表示,观众开怀大笑是最棒的“化学反应”。

缘起光谷

脱口秀初体验

叨叨本名马光远。2010年,他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一路读到博士。紧张的学习间隙,上网看脱口秀成了他最好的解压方式。

2017年5月,笑果文化联合某视频平台,在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举办《未来吐槽王》海选,马光远也报了名。收到参赛通知时,他正在实验室忙碌。他匆匆赶回寝室,提交比赛讲稿。

海选候场时,马光远十分紧张,他一口气灌下一瓶啤酒壮胆。当他站上舞台,刺眼的灯光让他看不清台下观众的脸,但阵阵笑声让他心中涌起巨大的满足感。“那一刻,我像回到家一样松弛自在。”他回忆。

这场处子秀意外成功,马光远成为闯入上海训练营的2名武汉选手之一。短短4天,多位脱口秀大咖的指导,彻底点燃了他心中的喜剧火种。从此,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成了他手机录音里的“喜剧原料”。

8年追梦

从“挺好”到“开饭”

上海“充电”归来,武汉的脱口秀土壤却近乎荒芜。

“我太渴望舞台了!”马光远说。他联合几位网上结识的大学生,创立了“挺好俱乐部”。这便是日后武汉首家专业脱口秀俱乐部“开饭喜剧”的雏形。

2017年底,他们借街道口一家咖啡馆的角落,开启了每周一次的开放麦(新人试炼场)。场地不定,演员生涩,观众稀少,但凭着对喜剧的热爱,他们咬牙熬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2019年,马光远和小伙伴们在鲁磨路联峰时代广场租下80平方米的空间,将其打造成“喜剧创新研发中心”。一场场开放麦在这里上演,吸引着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登台“试错”。哪怕是演员自嗨、观众无感的段子,马光远也都像记录实验数据般仔细抄录,再反复分析打磨。

“这就像我的化学错题本。”他笑道,“当本子由厚变薄,说明段子‘提纯’成功了。”

开放共创

让欢乐枝繁叶茂

如今,“开饭喜剧”已在光谷步行街、武广商圈、青岛路布下4个固定剧场。因为它们都位于武汉地铁2号线沿线,粉丝们将其称为“2号线笑声走廊”。

除了周一休整,4个剧场几乎夜夜爆满。完成博士学业的马光远,全身心投入喜剧事业。

“开饭喜剧”的核心精神是开放与共创。马光远经常邀请观众上台,鼓励他们勇敢成为表演者。现在,“开饭喜剧”的演员,大多是曾经的观众。例如演员春潮,在光谷工作、生活多年。2018年,他“入坑”脱口秀,历经上百场开放麦淬炼,终成闪耀舞台的兼职演员。

在马光远心中,光谷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更应是青年文化蓬勃生长的沃土。“我从前讲脱口秀,是纯粹追求个人的快乐与成就感。如今,我有一种使命感——推广这种属于年轻人的文化,让欢乐的种子在光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马光远说。

【责任编辑:王会】

网址:从实验室到小剧场 化学博士用脱口秀撒播欢乐 https://klqsh.com/news/view/125917

相关内容

张骏:比起读博士,我更喜欢说脱口秀
今年脱口秀、舞剧、音乐剧等市场杀疯了
脱口秀增速领跑 上半年剧场演出消费超54亿
脱口秀回归:从“一家独大”到“群雄逐鹿”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生活的烦恼,用脱口秀说说
“脱口秀文化”的崛起:用黑色幽默跟生活和解?
两档脱口秀综艺同期回归,喜剧仍是流量密码
脱口秀节目热播 为何如此受欢迎?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
脱口秀节目强势回归,是“新鲜笑料”还是“冷饭热炒”?|文化观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