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人物|樊姐的绿色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09 06:22

选择徒步或骑行路线,探索乡村的绿色空间。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休闲指南#

□郭克宏

在新密市袁庄乡拐沟村,有一位个子不高、肤色是健康的太阳色、体格壮实的农妇,村民们都亲切地叫她“樊姐”。年近半百的她,在鸡零狗碎的日常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独属于她的绿色生活,也享受着生活带来的这份快乐。

樊姐本名樊雪勤,“樊姐”是她的网名。她经营着一个鹅场。说是鹅场,其实就是在一亩大的沟谷边用网围起一块地,圈养着四五十只鹅和20多只鸡。她说她养殖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供自己享受生活,剩余的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有人嫌她家东西贵,她从不介意,只是说她敢拍良心保证她家蛋禽绝不含“科技狠活”。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与鸡鹅为伴的农妇,曾经在城里有着不错的生活。她开着裁缝店,还兼职做保险业务,收入不错,日子过得很开心。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份平静。她一住院就是3个月,出院后身体虚弱得连走路都困难。只能靠没完没了地吃药维持。樊姐的“寒性体质”已经到了极端,像中药人参方生脉饮、黄芪精这样的“热物”,药房医生通常只敢卖给她一周的量,生怕她连吃会“上火”,但她却连续吃了3年。

养鹅的缘起,源于亲戚送给她的一只鹅。当时亲戚让她炖了补身体,可还没等她动手,大鹅就下了一枚蛋,她舍不得杀了,便养了起来。一只是养,多了也是养,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又买了一些鹅苗一起养。刚开始缺乏经验,鹅苗早期“抛洒”得厉害,最后养成的鹅只剩下七八只。那时,她日常吃鹅蛋、鹅肉,也只是为了改善生活,并没有啥养生意识。

真正让她下决心认真养鹅的,是孩子的身体出现“早熟”迹象。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激素食品的恶果。于是,她在高速路北出口附近租一亩山坡地,用塑料网围起来,搭了个棚子,一个简易的养殖场就这样建成了。她建场的想法很简单:吃自己饲养的家禽,让孩子们远离激素!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十只二十只,慢慢扩展到三四十只,之后便一直保持这个规模。起初只养鹅,后来又增添了些鸡。这四五年里,边添边吃,鸡鹅数量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200只。

樊姐对这些鸡鹅可谓是“少而精”地伺候着。主饲料用的是自己磨的玉米粉掺草面,辅助饲料则是炒过的非转基因黄豆粉;冬天,她会用黄芪、甘草、姜、橘皮等熬制的中药水给鸡鹅,预防感冒,遇到突发的冷天,还会在水里加红糖、葡萄糖和小苏打帮它们抗寒;一年四季,鸡鹅们都能吃到山楂粉开胃,吃到花椒粉驱虫。

说起鸡鹅们的“养生经”,樊姐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它们常年能享用山坡上的鲜构树叶和青草,还有她专门为它们种植的“美味”——菊苣草。“只要喂上鲜草,产蛋量马上提高,立竿见影!”她特意强调道。樊姐的鸡鹅驱虫从不靠买药,除花椒外,马齿苋、韭菜也有很好的效果。别看她养殖知识丰富,其实她当初只念完了小学,这些知识都是从网上学来的。

樊姐的“绿色鸡鹅”给她带来超预期的效果。几年来,家里实现了蛋品自由,她还坚持每周炖一只大鹅。照着网上的配料炖出来的鹅肉十分美味,没有人家说的草腥味,孩子们爱吃,品尝过的人都说好。后来一个孩子去天津上大学,还经常催着她把做好的鹅肉寄过去,因为在他乡买不到这“妈妈的味道”。更让樊姐欣喜的是,她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以前平路走不了300米,上小坡都气喘吁吁,现在的她精神十足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长期依赖的药物也自然停了。

养殖之余,神清气爽的樊姐又开始“折腾”起绿色种植。在鹅场的犄角旮旯里,她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茄子、茼蒿、菠菜、芫荽、莴笋、丝瓜、豆角等蔬菜,根据时节轮番生长,一应俱全。种蔬菜最麻烦的是防虫,樊姐有自己的妙招:从中医院找来废弃的中药水灌菜根,用中药渣闷底肥,用花椒水、辣椒水喷叶面,预防效果都很好。即便偶尔生了蚜虫,在叶面上撒点草木灰就能解决。当周围亲友都在抱怨患了青菜“农药恐惧症”时,她总是慷慨地把自家的无公害蔬菜无偿分享给大家。

现在,樊姐又在附近承包了3亩坡地,建了新鹅场。她说这次“鸟枪换炮”不是为了挣大钱,而是换个新地方,避免常见的动植物病害。新场的鹅苗、鸡苗依然保持在100多只的数量。不同的是,在这块更大的空地上,她种上了玉米、红薯和更多的瓜果蔬菜。“有机粮食是人和动物共吃的,瓜果蔬菜是免费送人的。”樊姐笑着说,是绿色养殖救了她的生命,她愿意把这份生命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监审:李晓辉

审核:李躬亿

责编:王 馨

举报/反馈

网址:乡间人物|樊姐的绿色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126406

相关内容

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作文
什么是绿色生活理念
绿色生活的演讲稿
绿色生活作文范文(精选10篇)
绿色生活作文(15篇)
绿色生活演讲稿
绿色生活的优秀文章
《绿色生活》今译
乡村风慢生活:改造旧物,自制美食,享受田园诗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