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发布时间:2025-08-09 12:22

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小技巧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小窍门# #居家生活建议# #儿童健康教育#

spContent=《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这门课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它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本门课程2学分,32学时,属于小学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的专业教育课程。本课程旨在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能够根据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小学教师奠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本门课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帮助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涉及心理辅导方案,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夯实基础。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心理辅导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常用倾听技术等基本知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辅导类型,如学习困难辅导、入学适应问题辅导、问题行为辅导、情绪问题辅导、小学生网络成瘾干预辅导、性心理辅导以及其他一些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干预等。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在知识层面上,掌握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在能力层面上,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在素质层面上,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升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每单元教学流程依据时间变化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依据空间变化分为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依据活动主体不同分为学生任务和教师任务。在教学方式上,本课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本课程基于OBE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以目标、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在考核方式上,考核方式变为多元化线上线下考核,分成形成性评价(40%)和终结性评价(60%)两个部分,总成绩为百分制。其中终结性评价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考核(包含线上作业、微课学习数据、知识检测、线上留言板讨论)和线下考核(小组合作实践、出勤、线下纸质作业)两个部分。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讲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涵;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本质、宗旨和原则;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推广与应用的逻辑。

课程目标2(知识目标):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与标准;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实施方法和途径;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工作要点。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以现代心理健康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结合学校心理健康的目标、原则、内容、实施方法和途径,设计小学不同年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能够在见习过程中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理解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价值,能够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育人活动;初步形成作为一名现代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健康职业素养。

成绩 要求

课程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

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包含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具体比例如下:

线上(40%)

线上总成绩包含学习时长、讨论留言板、课后测验、章节练习等。

线下成绩(60%)

线下作业:20%小组实践:20%课堂表现:20%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应用性。

    一、大量查阅文献从理论上探索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需要同学们参照相关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训练——查阅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相关资料,能加深对人的心理规律的了解;从发展心理学及相关资料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的一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常见的问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查阅教育心理学及相关资料,对中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会有更细致的理解;查阅心理咨询与治疗及相关资料,对学习心理咨询和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二、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研究身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要提高对小学生的了解,就需要多观察、多体会,多接触教学实践,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感受当今中学生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分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角度全方位理解当今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调查法,还可以把观察到的内容进一步量化,检验从观察得来的结果。

    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理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通过查阅案例分析资料,同学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如果能直接在学习或工作中接触身边的案例并尝试进行心理分析和疏导,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心理辅导老师为自己做督导,则会使学习理解更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案例的积累和研究,同学们就能够增加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自信心。

    四、通过实际操作针对中学生的问题实践心理辅导方法

    学习、研究要落在行动上。心理健康教育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在了解了一些心理辅导方法之后,同学们可以对身边的人实践心理咨询的方法,或今后在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或通过班会、团日活动等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的方法,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出发,做好教育工作,体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积极的、以学生为本的工作风范,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参考资料

 1.教材:

[1]侯盛炜主编.《小学生心理咨询实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ISBN:9787564774424



2.参考书目:

[1]韩丽春,尹纳宇,廖先球 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08;ISBN:9787564839550

[2]姚炎昕,李晓军主编.《小学生心理辅导》.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24.2;ISBN:9787568410328

网址: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https://klqsh.com/news/view/128596

相关内容

心理辅导室:“深耕细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案例6篇
致辅导员丨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方案.docx
心理自助辅导
辅导员实务技能(十九)|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底线”工作的思考
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台山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制度汇编
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心得体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