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评论|励志图书能否拯救焦虑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5-08-09 14:12

关注专业书评人,获取深度且权威的图书评论建议。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图书评论#

——光凭励志致不了青春,帮不了年轻人

长江商报消息 川泽央(特约评论员)标题:光凭励志致不了青春

如果有一套书,作者的名字是:李开复、刘墉、俞敏洪、潘石屹、……洛克菲勒、奥巴马,你多半先是惊呆了,紧接着就犯嘀咕,这么多大佬上哪找的?在书店翻了下这套《致青春》的励志书,哦,原来是大整编。从商业到文化,从娱乐到时政,从科学到房地产,各种大佬曾经公开的讲座、自传故事等等。

单个去看每个大佬的故事,都有道理,但摆在一起对照,大佬们的故事就别有韵味了,他们只是从优秀变得更加优秀而已,真正的草根想在这套书里寻找上升通道,估计啥也找不到。

陈鲁豫去参加英语比赛,拿了第一,她是作为北广院校的尖子生,通过获得大型英语比赛冠军而跳出来的。俞洪敏是个超有心机且情商巨高的人。当年他考了好几次大学,最后考上北大。他很懂得在名牌大学累积人脉资源。至于李连杰呢,他本来就是武术冠军,转去拍电影,才成为功夫巨星。

所有的励志书里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逻辑误区,正如游泳选手的身材错觉——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首先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我拿着这套书和池莉的育儿新书《立》比较,发现恰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池莉说,“我才不信输在起跑线这种忽悠人的鬼话。”“其实,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教养比文凭更重要。”

一边是年轻人对成功和励志的疯狂需求,一边是大部分成人在教养子女时,倍感焦虑。

成功的励志书不止这一套,作为池莉个人的育女经验也没错。但是池莉女儿享受到的家庭经济支持和熏陶氛围,绝非普通家庭的女孩可比。因此她的书完全没法缓解多数家长的焦虑。再看看蓬勃兴旺的教育产业和培训发展,就知道本质问题不是如何教育,而是在争夺社会资源的战场上,两代人的冲锋陷阵。

群体焦虑的根源,是当代的年轻人已经失去了30多年前社会刚开放时的平等机遇。不能像这些大佬们年轻时那样,通过努力学习和能力发展,就能得到机会与希望。30多年前潘晓的那句“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了”放到今天竟然更加贴切了。

大家都想要更好的生活。有了强势资源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更擅长打破规则,更进一步获得上升。卡在中下阶层的则积极加入战火,以稳固位置。而处于底层的年轻人当然要给自己猛打鸡血,励志书多半也是被这些年轻人买走。

励志没错,竞争没错,文凭没错,成人也没错,甚至拼爹拼娘都没错。家庭资源的传承,本来就包括财富、人脉、知识累积和文化熏陶。关键是拼的过程中,游戏规则公平与否。现今的社会资源恰如“土地兼并”一样更加集中,游戏规则没有进步,没有变得更加公平透明。

游戏规则之所以变化不大,与普通人的默认与忍耐不无关系。在全民焦虑的红炭上,励志书或许能浇上几滴虚假的凉意,而如果人人都能理清事实的逻辑关系,并且不再默默表示“认命”时,改变的时刻就会到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商业评论|励志图书能否拯救焦虑的年轻人 https://klqsh.com/news/view/129235

相关内容

商业评论|励志图书能否拯救焦虑的年轻人
知识付费是否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
多本治愈小说,拯救你的焦虑时光
励志图书助你成功创业
励志成长《美国的商业大佬们》书籍简介,图书推荐
励志图书崛起现象研究论文.doc
必看的商业励志书籍有哪些
焦虑时代的自救指南:四本治愈系励志书籍,给你力量!
励志书市场“人傻钱多速来”? 能否真的带来成功
付费买课,能否化解知识焦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