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生成与多种含义解析

发布时间:2025-08-09 20:36

《周易》中的八卦象征人生八种基本状态,富含智慧。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哲学#

八卦的生成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据《系辞传》所述,是由八卦经过“引而申之”的过程重叠而成。这体现了“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的原理。尽管《易传》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解释,但如果我们仅关注《周易》本经,那么只有六十四卦,并无明确的八卦概念。

然而,历史上的解读并非总是如此。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出土后,韩仲民通过对帛书《易经》卦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并非八卦重为六十四卦,而是六十四卦经过提炼后形成了八卦。但这一观点在逻辑上难以自洽。

事实上,《周易》为何是六十四卦而非其他数字,一卦为何恰好是六爻而非其他,这些问题似乎偶然,实则蕴含着必然的逻辑。离开八卦生六十四卦的观点,这些问题便难以得到合理的解答。

从《周易》经文本身,我们也能找到八卦生六十四卦的线索。例如,习坎卦中的“重坎”之说,以及坤卦的卦辞所透露出的系统八卦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周礼·春官》中也将八卦称为“经卦”,将六十四卦称为“别”卦,进一步印证了六十四卦是由八卦衍生而来的观点。
事物的发展往往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规律,筮法亦不例外。据此推测,易的筮法可能经历了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变历程。

在早期阶段,筮法仅采用简单的八卦。据《史记·日者列传》记载,伏羲氏创造了八卦,并用于占筮,以确定事情的吉凶。然而,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八卦逐渐显得不足,古人便开始将其两两相重,从而发展出了六十四卦。这种演变过程,相较于将六十四卦视为八卦简单叠加的观点,显然更为合理。

那么,八卦是如何生成的呢?《系辞传》提供了详尽的成卦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其中,“太极”被视为八卦的根源,代表着混而未分的筮策。通过“分二”的步骤,即将筮策一分为二,左右两部分分别演化出九、六、七、八四个筮数。这些筮数经过“揲四”、“归奇”等步骤,最终生成四象: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六为老阴。依据这些四象,再经过特定的画卦步骤,即可生成八卦。

综上所述,八卦的生成经历了从太极到两仪,再到四象,最终形成八卦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八卦的内在逻辑,也为理解易的筮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如果得出的箮数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先是九或七,接着还是九或七,然后是六或八,那么就画为兑卦。乾、坤、坎、离、震、艮、巽、兑这八个卦,都是由九、六、七、八这四个箮数巧妙组合而成。因此,从本质上讲,八卦可以被视为一种数占法。

然而,《周易》经、传中并未详细阐述八卦如何“定吉凶”,即八卦的具体占法。不过,“礼失而求诸野”,我们可以在少数民族的占法中寻找一些线索。例如,四川凉山彝族就保留了一种名为“雷夫孜”的占法。这种占法通过细竹或草秆的数目奇偶来判断“打冤家”、出行、婚丧等事的吉凶。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雷夫孜”的占法与八卦进行对应。例如,“雷夫孜”中的“奇奇奇”对应于乾卦,“偶偶偶”对应于坤卦,以此类推。这种对应关系为我们理解八卦的占法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系辞传》中关于八卦生成的描述,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邵雍将其理解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递归过程,而程颢则称之为“加一倍法”。这些解读为我们深入理解八卦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即:

《易学启蒙·原卦画》详细阐述了八卦的生成过程。它解释道,太极初判,诞生了一奇一偶,这便是一画,象征着两仪,即阴阳。随后,两仪之上各自诞生一奇一偶,形成了四画,这便是四象。再进一步,四象之上又各自增加一奇一偶,最终构成了八卦。这一过程体现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思想。

此外,《易学启蒙》还探讨了八卦的卦位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八卦卦位得以产生,为后续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这一理论不仅阐释了宇宙的生成与演化,还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与人类生活的哲理。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段话详细阐述了八卦与万物生长、成熟的过程。上帝在震卦诞生,万物从震而出;生长整齐在巽,巽为东南,象征万物生长的整齐划一;随后,万物在离卦相见,离为南方,象征着万物的旺盛与显现;坤卦则代表地,万物在此致力养育,故曰“致役乎坤”。兑卦象征正秋,万物成熟欣悦,因此有“说言乎兑”;乾卦为西北,象征阴阳相薄,万物交战。坎卦为水,象征北方,同时也有劳倦之意,万物劳倦后归藏于此;而艮卦为东北,象征万物的终结与开始,故曰“成言乎艮”。这一系列的过程与象征,不仅揭示了宇宙的生成与演化,更体现了八卦与万物生长、成熟之间的深刻联系。
这一段话将八卦与八方、八季紧密结合,为八卦赋予了空间方位和时间序列的深刻内涵,从而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八卦方位理论。在古代历法中,一年被划分为三百六十日,而八卦则巧妙地与这八个季节相契合。每个卦象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季节,占据了四十五日的时段。例如,震卦象征着正春,即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它与东方相联系;巽卦则代表着春末夏初,万物生长有序的时期,与东南方相应。离卦是正夏,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节,与南方相呼应。坤卦为夏末秋初,万物继续茁壮成长,与西南方相连结。兑卦是正秋,象征着万物的成熟与丰收,与西方紧密相关。乾卦为秋末冬初,此时阴气与阳气展开激战,与西北方相呼应。坎卦代表正冬,万物进入闭藏阶段,与北方紧密相连。而艮卦则是冬末,万物经过一季的努力后,即将迎来新的开始,与东北方相配。通过这种方式,八卦不仅与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相契合,还与春、夏、秋、冬等八个季节相互对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统一的空间和时间框架,成为万物生成演化的典范。这种深邃的理论体系,若以图表形式展现,则更为直观明了:
这种八卦方位理论对后来的易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京房的八卦卦气说和邵雍的后天八卦图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这种理论产生的具体时代却存在争议。

邵雍坚信这是“文王所定的明文八卦”,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干宝和罗泌则认为这是“《连山》之易”的体现。康有为则提出,这可能是宣帝时期解释《易经》的学者们所附入的。

然而,《周易》坤卦的卦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安贞吉”却与这种八卦方位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笔者曾深入分析过,其中的“先迷”与“东北丧朋”相呼应,“后得主”则与“西南得朋”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君子有攸往”的具体情境。这一卦辞显然是基于《说卦传》中的八卦方位理论来阐释的,如果脱离了八卦与八方、四季的相配理论,那么《坤》卦的卦辞将难以理解。因此,可以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在编制时已经采纳了这种八卦方位理论。

此外,坤卦初六爻辞中的“履霜,坚冰至”也值得关注。坤卦代表申位,即秋季,而秋季有霜降现象,因此坤卦爻辞以“履霜”开头。阳盛于离而阴盛于坎,“坚冰至”则明确指出了坎卦代表冬季。这也可以视为八卦方位理论的反映。

尽管“帝出乎震”的八卦方位理论产生得较早,可能令人感到惊讶,但考虑到周人以农业著称,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八卦方位理论在易学中的流行和早熟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说卦传》中还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观点,邵雍进一步阐释为“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并详细指出了八卦在空间上的排列。如果将这些方位画成图,就会得到一幅完整的后天八卦图。
依朱熹之见,此图描绘了从震至乾的阳气上升之路。震象征着一阳初生,离与兑则分别代表着二阳的成长,直至乾卦的三阳鼎盛。此乃“自震至乾为顺”的生动体现。同样,从巽至坤则展现了阴气的上升轨迹。巽代表一阴初现,坎与艮依次演绎着二阴与三阴的演变,即“自巽至坤为逆”。值得注意的是,离卦象征着日出东方,而坎卦则代表月升西方。天地间的阴阳消长,伴随着日月更替,演绎出春夏秋冬与昼夜变换的韵律。

关于《说卦传》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是否专指方位与节气,历来学者们意见纷纭。朱熹等人深信其意,而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大家则持异议。例如,胡渭在《易图明辨》中指出:“此章所述与八方之位无直接关联。它更多地是在阐释乾坤、艮兑、震巽、坎离等卦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多倾向于胡渭的解读。

然而,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衷》篇中,这段话被记载为:“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这为《说卦传》的原文提供了新的线索,学者们据此推测其原始文本可能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若以此绘制卦位图,将更生动地展现这一哲学思想。
同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卦序与今本《周易》存在显著差异。学者们发现,帛书上的上卦排列顺序为乾、艮、坎、震、坤、兑、离、巽,而下卦则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李学勤先生揭示了帛书《易经》卦序结构的奥秘:从乾开始,向右单数排列至上卦巽,即为帛书《易经》的上卦序;而若以对数方式从乾向右排列,则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的顺序展现了其下卦序。这一发现表明,将“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的理念与上述卦位图相结合,能够阐释帛书《易经》的卦画结构。因此,这不仅仅是对帛书《易经》卦序结构规律的总结,也为理解《周易》的宇宙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进一步探讨八卦的卦画、卦名和卦义,我们发现八卦是由阴爷- -和阳爷—相互组合而成的三画卦形,也被称为“经卦”或“单卦”。每一个卦都拥有独特的卦形、卦名、象征意义以及卦德。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八卦作为自洽意义系统的完整框架。
其说主要载于《说卦传》。

八卦的卦形,作为六十四卦的基石,是学习《周易》的必备知识。为了便于记忆,古人编撰了一首琅琅上口的歌谣: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这首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各卦的卦形特征。例如,乾卦的三爻相连,象征纯阳与刚健;坤卦则三爻皆断,代表纯阴与顺从。震卦形如倒置的碗,艮卦则似覆盖的碗,象征着动与止。离卦中间虚空,坎卦则中满,寓意着明与暗、盈与虚。兑卦上部有缺,巽卦下部断截,象征着泽与风、悦与入。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每个卦的象征意义和德性。例如,乾卦作为纯阳之卦,代表着天、龙、君子、父等意象,其主要的德性象征是“健”,即刚健与主动。而坤卦,作为纯阴之卦,则象征着地、母等意象,其德性为“顺”,即柔顺与承载。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周易》中的八卦体系及其蕴含的宇宙哲学。
”,或写作“巛”,有学者推测其本名可能为“顺”,而“川”字与“巛”在意义上有何关联,尚待进一步考证。
“”、“巛”均为“顺”字早期的书写方式。在古代,地被视为主要的象征,同时,“顺”字还与母、小、小人等形象相关联。其卦德为顺,象征着柔顺、顺从和被动。

再来看坎卦,其上下为阴爻,中间则是阳爻,整体形象宛如水流。在古文字中,水通常被描绘为“”,与“顺”字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古代哲学与文化的丰富内涵。
巛”,这一古老的书写方式,与“顺”字紧密相连。在古代,地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而“顺”字则与母、小、小人等形象紧密相关,其卦德为顺,寓意着柔顺、顺从与被动。同时,坎卦的形象也与水紧密相关,其上下为阴爻,中间阳爻,整体犹如水流涌动。在古文字中,水常被描绘为“”,这一形象与“顺”字相互映衬,共同织就了古代哲学与文化的绚烂篇章。
“坎为水”,其卦象为“☵”,即水的象征。在《彖传》和《大象传》中,水都被作为重要的解释对象,与《说卦传》中的阐释相一致。坎卦之名,在陆德明(约550—630)的《经典释文》中,也被解释为“陷”,表明其本义为陷入。此外,《汉石经》中作“欿”,同样表达了陷落的含义。赣字在帛书《易经》中与坎卦相通,其意义也与陷落相近,进一步印证了坎卦与水的紧密联系。

离卦则以火为象征,其最亮丽的部位是白色的,因此以“中虚”来表示。在《说卦传》和《广雅·释诂四》中,离都被解释为明亮。其卦德为丽,即亮丽,显然与火的光明属性相关。因此,离卦的形象与火的明亮相呼应。

震卦在帛书《易经》中别作“辰”,取象为雷。其卦德为动,象征着令人恐惧的震动。在古人心中,雷的威力无比,能够引发深切的恐惧和震动,因此被选为震卦的象征。

艮卦在帛书《易经》中作“根”,与山紧密相关。其卦德为止,象征着界限和限止。山作为天然的界限,具有止步和限定的作用,因此被选为艮卦的象征。同时,“根”字也表达了稳固和基础的含义,进一步强化了艮卦的止步和限定之义。
《说文解字》中,“限”字被解释为“阻隔”,其部首与艮卦紧密相关。艮卦在帛书《易经》中作“根”,象征着界限和限止。山作为天然的界限,具有阻隔和限定的作用,因此与“限”字的含义相契合。这一解释进一步强化了艮卦的止步和限定之义。
“艮声”,这一说法源于帛书《易经》中的“根声”,它象征着界限与限止的声响。这种声响,如同天然的界限——山所发出的威严与庄重,提醒人们遵循自然的法则,不可逾越。同时,“艮声”也传达了一种止步、限定的意义,警示人们在追求中保持适度和敬畏之心。
“艮声”这一概念,源于帛书《易经》中的“根声”,它深刻寓意着界限与限止的声响。这种声响,仿佛山的威严与庄重,时刻提醒人们遵循自然法则,不可逾越。同时,“艮声”也传达了一种止步、限定的深刻含义,警示人们在追求中保持适度和敬畏之心。

进一步探究“艮”的起源,我们发现它与山有着深厚的渊源。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艮”字后来演变为限字,寓意着界限与限定。

同样,易经中的其他卦名也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巽”卦,其同源词为“選”,意为选择、入选。在《广雅·释诂三》中,选、纳、妠都被解释为“入”,意味着进入、入选。而“说文解字”则进一步阐释了“入”为“内也”,“内”即“入也”。这些经典文献都为我们揭示了“巽”卦的深刻内涵。

再来看“兑”卦,它取象为泽。泽虽然也是水,但与坎卦所代表的未驯服的水不同,泽是被驯服的水,代表着水利与喜悦,故称“悦”。其实,“兑”的本义当为显现,引申为喜悦。泽的本义是润泽、光泽,因此,“兑”卦象征着显现与喜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卦德与卦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乾卦的卦德为健,坤卦的卦德为顺,震卦的卦德为动,艮卦的卦德为止,离卦的卦德为丽,坎卦的卦德为陷,兑卦的卦德为悦,巽卦的卦德为入。这些卦德实质上就是卦名的基本义,揭示了易经中每一卦的深刻内涵。
而卦象,作为卦德的象征物,并非与卦名、卦德一体,而是用于阐释和表示卦德的。例如,尽管天并不直接代表健,但它被视为健的象征。同样,《说卦传》中列举了诸多物象,如马、首、圜等,它们也可以象征健,但都不及天来得典型。因此,天成为了乾卦最为核心的取象。类似地,地虽然不直接意味着顺,但它被视为顺的象征。其他如牛、腹、布等物象,虽然也能表示顺,但都不如地那样典型。所以,地被选为坤卦最主要的取象。以此类推,雷象征震动,山代表限止,火代表明亮,水象征险,泽润表示喜悦,风则象征着入。这些取象都是其相应卦名意义的具体化,被用来传达和解释卦德。

八卦的象征意义

一、八卦象征的取象依据

我们已经了解,八卦的核心象征物包括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那么,为何要选取这些物象来象征八卦呢?换句话说,为何用特定的线条组合来代表天、地等自然元素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八种基本象征物的取象背景和客观依据。

(一)乾卦(☰),由三条阳爻组成,其象征意义为“天”。古人观察到,“天”是由轻清明澈的阳气升腾而成,因此他们选择了三阳相叠的图案来象征“天”。《淮南子·天文训》中提到:“宇宙间充满着生气,这些气有边际。其中轻清的阳气上升,凝聚成天。”这一记载正是古人对“天”这一自然现象深刻理解的体现。
(二)坤卦(☷),由三条阴爻叠成,象征着阴气下沉凝成“地”。古人观察到,“地”是由重浊浑凝的阴气沉聚所形成,因此他们选择了三阴相叠的图案来象征“地”。《黄帝·素问》中记载:“积阴为地,故地者浊阴也。”这反映了古代人对“地”这一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

(三)震卦(☳),上两条阴爷下降,下一条阳爷上升,象征着阴阳相冲突而爆发为“雷”。《淮南子·地形训》中提到:“阴阳相薄为雷。”古人认为,“雷”是阴阳二气交相冲突而产生的,因此他们以这种线条组合来象征“雷”。

(四)巽卦(☴),两条阳爷升腾于一条阴爷之上,象征着“风”在地上吹拂。其中,下方的阴爷象征着“土”,而上面的阳爷则象征着“风气”。《庄子》中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体现了古人对“风”产生的认识,因此他们选择了这种图案来象征“风”。

(五)坎卦(☵),上下为阴爷,中间蓄藏着一条阳爷,象征着“水”的表面是阴暗的,但内部却蕴藏着阳气。《说文解字》解释“水”字时说:“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这反映了古人对“水”这一自然物质的认识。同时,《周易集解》引宋衷云:“坎,阳在中,内光明,有似于水。”也进一步印证了这种理解。

(六)离卦(☲),上下为阳爷,中间蓄藏着一条阴爷,象征着“火”的表面是明亮的,但内部却蕴藏着阴气。《淮南子·说林训》中说:“火中有水。”这体现了古人对“火”这一物象的独到见解。同时,《周易集解》引崔憬云:“取卦阳在外,象火之外照也。”也进一步阐释了这种象征意义。

(七)艮卦(☶),上面为阳爷,下面两条阴爷蓄积,象征着“山”的上层凝有坚硬的石头,而下层则含有丰厚的湿土。《春秋说题辞》中说:“阴含阳,故石凝为山。”这反映了古人对“山”这一物象的认识。同时,他们还观察到山体的上层虽然高耸刚健,但下层却蕴含着大量的阴气以滋润草木生长。因此,他们选择了这种图案来象征“山”。
(八)兑卦(☱),其象征意义为“泽”。在兑卦中,上为阴爻,下方则蓄积着两条阳爻,这象征着“泽”的表面是阴湿的,但其深层却蕴藏着大量的阳气。古人观察到,泽面虽然阴湿,但泽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热气。这与我们今天通过泥沼发酵产生“沼气”的科学实践不谋而合。因此,兑卦以这种图案来象征“泽”,寓意着阴湿的表面与深层的阳气相互交融。
接下来,我们将对八卦所象征的八种基本物象的取象依据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以此窥探古人创作八卦时的思维状态。虽然远古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基于直觉,且某些认识在现代人看来可能缺乏科学性,如“阳气上聚为天”、“阴气下凝为地”的天体观,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却不容忽视。因此,尽管古人的某些认识可能掺杂着牵强或臆测的成分,但其中不乏合理的思维和精深的思想,值得我们今天去深入领会和理解。至少,从八卦模拟八种基本物象这一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经过深刻的思考,并基于充分的客观依据来创建八卦体系。

此外,八卦除了象征八种基本物象外,还各自蕴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乾卦象征着“健”,因为古人认为“天”的运行不息、四季寒暑的周转赋予了它刚健的特性;坤卦则象征着“顺”,反映了古人对“地”宽厚载物、柔顺特性的深刻理解。其他如震卦象征着“动”、巽卦象征着“入”、坎卦象征着“陷”、离卦象征着“丽”、艮卦象征着“止”、兑卦象征着“说”,均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物象的深刻洞察与精妙诠释。这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八卦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自然、感悟生活的独特视角。
八卦不仅象征着八种基本物象,还蕴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在《周易》的实际应用中,这些象征意义保持相对稳定,而象征物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例如,乾卦除了以天为象征物外,还可以取“马”、“君”、“父”等为象征,这些均体现了“刚健”的意义。坤卦同样,既可以取地为象征物,也可以选择“牛”、“臣”、“母”等,以表达其“柔顺”的内涵。

此外,《易传》中的《说卦传》详细记载了八卦取象的多样性。例如,八卦也可以取“父母子女”为象征,其中乾卦代表“父”,坤卦代表“母”,以此类推,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和少女。这八种象征合称为“乾坤六子”,体现了古人对家庭关系的深刻理解。

同时,八卦还取“人体”和“动物”为象征。在人体方面,乾卦象征“首”(头),坤卦象征“腹”,而震、巽、坎、离、艮、兑则分别代表足、股、耳、目、手和口。在动物方面,乾卦象征“马”,坤卦象征“牛”,其他各卦也均有相应的动物象征,如震卦象征“龙”、巽卦象征“鸡”等。这些象征物的选取不仅广泛,而且深刻反映了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
除此之外,八卦的象征物还有许多,例如乾卦可以象征“金”、“玉”、“大赤”(即朱红色);坤卦则可以象征“釜”(锅)、“均”(平均)、“舆”(大车)。震卦象征“旉”(花朵)、“大涂”(大路)、“萑苇”(芦荻);巽卦则象征“木”、“白”(白色)、“臭”(气味)。坎卦象征“沟渎”、“隐伏”、“矫輮”(弯曲);离卦则象征“日”(太阳)、“甲胄”、“蚌”。艮卦象征“门阙”、“指”(手指)、“鼠”;兑卦则象征“巫”(巫师)、“口舌”、“毁折”(毁谤)等。

这些丰富的象征物与八卦的八种特定象征意义高度契合,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当然,也有一些卦象的含义难以解读,这或许是因为时代久远,旧说失传,但正是这些难题激发了学术界的进一步探讨。

此外,八卦还常被用来代表八种方位。在特定的方位解说中,乾代表南方,坤代表北方,离代表东方,坎代表西方,兑代表东南方,震代表东北方,巽代表西南方,艮代表西北方。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方位都配有一个数字,从一到八,这八个数字也被称为先天八卦之数。这种方位解说不仅直观地展示了从乾到坤的排列顺序,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托名邵雍所作《梅花易数》中的“先天数”的奥秘。这一方位解说可以图示如下:
宋代易学家在遵循《说卦传》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指导思想下,精心绘制了八卦方位图。他们坚信,这伏羲创制八卦时便已确立的排列顺序,因此称之为“伏羲八卦方位”,亦或“先天八卦方位”。此外,还有另一种“离南坎北”的方位解读,其中离卦象征南方,坎卦象征北方,震卦代表东方,兑卦代表西方,巽卦指向东南方,艮卦指向东北方,坤卦象征西南方,而乾卦则象征西北方。这种方位解读同样可以清晰地通过图表展现出来。
《说卦传》在“帝出乎震”一节详细记载了上述的八卦方位。宋代易学家依据此节内容,精心绘制了相应的方位图,并指出文王时代曾将八卦如此排列。因此,他们将这种方位称为“文王八卦方位”,亦或“后天八卦方位”。相较于“先天八卦方位”,“后天八卦方位”在表现形式上虽略显简洁,但其中的内涵却同样深远。在一般情况下,“后天方位”并不显露“卦数”特征,而这恰恰是“先天八卦”所强调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研究这两种方位时,我们需要细心体悟其中的微妙差异。

宋代易学家认为,“先天”之位代表自然之道,而“后天”之位则体现了八卦在实际中的应用。他们的这一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这两种方位在后来的器物和建筑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八卦的象征意义十分广泛。这些象征物似乎是在古代人们运用《周易》进行占箮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的。在两汉时期,讲解《周易》卦爻辞的学者们常常会引用卦象来阐释其意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流弊,但八卦的象征在易学中的核心地位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八卦的八种基本象征物及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在六十四卦的哲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读者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六十四卦的象征规律。
《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深受道家和《周易》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以阴阳为基石而逐步构建。其中,河图医学理论体系以其独特的视角,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我们以阴阳二分为基点,深入探索并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

河图医学,这一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诞生的医学理论,揭示了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对《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掘,更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河图医学理论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脏气升降运动体系、四象体质理论体系等。这些理论不仅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指导,还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实践应用中,“河图医学理论”展现出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治疗失眠、咳嗽等常见病症,还是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等复杂疾病,这一理论都能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案。同时,它还为调治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风湿痹症、肾病综合征等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河图医学在中药性能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深入剖析中药的四气五味、特殊药性以及用药法象,河图医学为中药的合理使用和药效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综上所述,河图医学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成为了中医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发现和应用,不仅丰富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更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图洛书与针灸取穴法

河图与针灸“开四关”

简单谈一下“开四关”

河图与脾胃原合配穴

河图医学丨水火针法与心律失常

根在河洛丨介绍一下河图洛书

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的传说与来源之谜

关于“河图”、“洛书”的一些浅显看法

“河图”“洛书”与古天文观测

河图与方位四时时空观

河洛与象数易学

《内经》河图五行模式及几个相关问题的解析

河洛文化与中医学

“河图五行”模式源流

《内经》中那些无法用五行生克解释的问题

《黄帝内经》中的“河图”五行与生克五行

“河图”“洛书”与传统天学

“四象”起源及其相关内容介绍

河图五行与藏气升降

河图五行与脾胃学说

“河图五行”是读通东垣脾胃学说的关键所在

李杲医学学术特色与河图医学的关系
黄氏医学特色与“河图医学”的关系
读懂黄元御的关键要害在“河图五行”
彭氏“圆运动”医学与河图医学的区别
河图五行模式及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从河图五行模式角度,认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等中医理论。

举报/反馈

网址:八卦的生成与多种含义解析 https://klqsh.com/news/view/131120

相关内容

八卦的生成与多种含义解析
张其金解读八卦以及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神秘元素
认识中国文化中的“八卦”
八卦阵:游戏迷宫到历史文化传承的奥秘解析
娱乐说吃瓜八卦,娱乐八卦背后的社会现象与心理分析
八卦是怎么来的
争当八卦小公主?休闲手游《GossipMaster》养成八卦大师
《天命奇御》八卦系统详解 六十四卦变幻无穷
一人之下八卦职业解析攻略
霸王天下八卦七星攻略大全图解 职业特性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