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与突破
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软实力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社会形态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大步迈进,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流行音乐也成为了大众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具备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参与性、即兴性、传播科技性等多样性质,我国的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发展的景象,在建设文化自信强国之路上,如何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双向赋能,成为了当今歌唱艺术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
图1 传统文化概念图
流行歌曲(popular song,pop song,缩写pop),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歌曲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对其发展历程与音乐风格的研究能够为其在中国本土化、创新化的发展与诠释演绎提供思路。
表1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与音乐风格
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与突破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呢?
体现民族主题,提高爱国意识。
在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题材的情感和思考,极大地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的集体认同、赞美和传承。例如《霍元甲》展示了清末中华民族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过人胆识和民族气节;《听妈妈的话》充分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元素;《本草纲目》直接采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的名称,展现了中华中医文化的丰富多样与博大精深;再如《青花瓷》在其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传统的陶器文化,向大众传播了中国瓷器外形上的美轮美奂与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这些元素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故事在歌曲中娓娓道来,流行音乐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使音乐作品焕发别样的生机,又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与中国韵味,在歌曲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也进一步突显出中华民族的主题,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和赞美。
在表现出的各类民族主题中,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最为广泛和突出。例如,《龙拳》在歌曲中包揽了祖国特有的各类意象,万里长城、长江黄河、五岳泰山、中国“龙”、中国汉字等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标志在歌曲中一一再现。再如《山河图》用大段的歌词讲述祖国壮丽的山河,又在婉转悠长的歌声中,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调与歌词完美地结合起来,铿锵有力而又清脆悠扬的长调加上气势磅礴的动态,用音乐演绎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二者还运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形式,促进歌曲的传播,坚定青年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在传统民族精神的熏陶之下,将爱国主义情怀萦绕在日常生活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举行之间。
创新音乐创作,传播中国特色。
在21世纪,流行音乐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例如《东风破》由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和二胡共同演奏,奏响了中国的民族乐器之音;《千年之恋》将灵歌、黑人音乐等音乐风格的节奏和律动与中国传统旋律在歌曲中完美结合,形成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会之泉;《念奴娇·赤壁怀古》直接采用古典诗词,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是人们广为知晓的优秀音乐作品,还有《菊花台》、《讨厌红楼梦》、《香格里拉》等等,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热门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在流行音乐作品中融入“中国风”这一新概念,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巧妙融合,创造了中国流行音乐未来更大的可能性与潜力,最大限度地缩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之间的差距,也向世界乐坛展现了中国特色的中华流行音乐,更向世界文化传递了中国“国学”淋漓尽致之美。
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与突破又有什么实践路径呢?
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现代流行音乐要想实现自身的多元发展,适应当代社会潮流,其创作需要坚持从传统音乐作品中采样,将古典的旋律或是乐器融入到现代曲目中,将中国的古典意象、特色意象和谐地穿插在音乐作品的某个部分,或是重新演绎经典的古典曲目,或是将现代的编曲和制作技巧等巧妙地融合在古典音乐中,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特色,又为其注入了现代音乐的新生命力,在创造出富有新意的音乐作品的同时,广泛地传播二者融合的核心理念,为现代听众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欣赏方式。
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应当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敢于并善于发现潜在的、可运用的传统元素,提升自我在此方面的价值审美与艺术内涵,在激发自我民族意识与传承理念的同时,坚持创新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加深传统元素在流行音乐歌词、曲调等中的渗透深度与广度,促进传统文化宣传和传承与流行音乐传播和发展的双向突破,同时这也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历史碰撞,是中华流行音乐必经的发展之路,更是成功之路。
坚持流行音乐多元创作,促进音乐与时代的接轨。
当今社会的主要潮流是中外的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创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和一体化并存的社会中,不仅要有民族本土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且也要有现代音乐创作的先驱思想。流行音乐的创作不能固步自封,华语流行音乐的最终趋势也会是走向全世界。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可以在多样化的风格探索、时代和社会问题反映和音乐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促进音乐与时代的接轨,使得华语流行音乐在当代音乐市场中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华语流行音乐的艺术家和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如流行、摇滚、电子、嘻哈等,以满足不同听众群体的需求与个人爱好,与新时代的音乐潮流接轨,追寻更加别致的、更加动人的音乐旋律。在此基础上,流行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歌词和主题反映当代社会问题、文化现象和人们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相呼应,为华语流行音乐作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时代感和社会关联性,这也往往更加吸引当代人的注意力,与之产生灵魂的共鸣与共振。除个人层面的创新外,华语流行音乐产业也需要不断推动音乐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如数字音乐制作、音乐节目直播、虚拟演唱会等,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市场的需求,助力流行音乐的多元创作,为音乐与时代的接轨提供新的可能性。
坚持“中国风”新思路,促进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风”流行歌曲是“对全面模仿西方流行音乐的一种反弹,是‘中国文化基因’在与世界碰撞中的自然发展”。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八十几年的流行音乐及其的歌词创作,都有着十分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具备着包容怀纳世界文化元素的胸襟。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风”流行音乐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在世界各地都能听见华语流行歌曲,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与别致风格受到了国外许多听众的追捧与赞扬,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证明之一,有助于构建国际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在互联网+社会,国际文化呈现出高度融合的状态,“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传播展现了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繁荣之景,是全球化的又一缩影,为世界音乐文化增添了另一番色彩,也给予了他国人民认识中国文化、了解华语流行歌曲与中国音乐风格开放共享的窗口。创作者需要把握住这一时代的机遇,坚持并创新“中国风”这一新思路,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合全人类价值观的内容,运用流行音乐作品激发全人类的情感共鸣与精神价值,促进音乐作品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渗透到我们的情感、心灵和社交中。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思考和共鸣,它超越了语言的限制,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传递人类最深沉的情感和最真实的故事。流行音乐作品更是在现代音乐文化中占据了的重要位置,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创作结合具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元素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曲调中运用丰富、流畅,流行歌曲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再创作,再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与民族主题,深刻地诠释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了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坚持传统与创新结合、坚持流行音乐多元创作、坚持“中国风”这一新思路,是古典与现代碰撞、音乐与时代同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突破性实践路径。(中央民族大学 先嘉馨、惠奕欣、韩震霖)
网址:传统文化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与突破 https://klqsh.com/news/view/131424
相关内容
传统与潮流的交响:民族音乐在融合中焕新枣阳非遗活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融合: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研究其现代转化与发展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精选5篇)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流行文化IP海外圈粉:创新、突破、引共鸣
“流行也经典”合唱音乐会在京上演 打破流行与经典的界限
东方腔调,这台越剧春晚唤起传统文化潮流之势
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范例6篇
广州美术馆艺术市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说唱综艺:从爆款制造机到主流文化的“破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