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科普:多种常见农作物的种植要点与时间建议
科技助力的农业温室能突破地域限制,全年种植多种作物。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农业#
一、农资科普:如何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
农作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宜的生长环境、科学的浇水施肥策略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了达成优质高产的目标,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每种作物的独特生长习性,从而制定出全面且合理的种植计划,并确保各项措施都能得到细致入微的执行。
二、油菜
油菜,这一我国重要的油料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广袤,达到1亿亩以上。其种子含油量丰富,可达35-50%,而嫩绿的茎叶则可食用,榨油后的残渣更是优质的饼肥。
播种时节
油菜的播种季节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个时段:冬油菜在9月底播种,次年5月底收获;而春油菜则是在4月底播种,9月底收获。值得注意的是,冬油菜在产量上占据绝对优势,高达90%以上,且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若想欣赏到壮观的油菜花海,不妨前往东北和西北地区,尤其是内蒙古海拉尔,那里的春油菜种植尤为集中。
种植技巧
油菜的种植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在苗床和大田的选择上,应避免连作土块,以确保作物的健康成长。底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再搭配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为油菜提供全面的营养。
播种时,可将油菜种子与草木灰混合后撒播,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4-0.5公斤左右。出苗后,需进行第一次间苗,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当三片真叶长出时,按照行株距20-25公分进行定苗,确保每亩有14000-15000株左右的油菜。
此外,还需注意预防油菜的早花早薹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施多效唑或摘薹摘花。当油菜种皮呈现出黑褐色时,即为收获的最佳时机。收获后的油菜需进行晾晒,以促进籽粒的后熟,随后进行晒干、脱粒和扬净等处理。
三、小麦
小麦,这一全球排名第一的粮食作物,拥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已逾万年。我们日常食用的小麦“种子”,实则是一种名为“颖果”的特殊果实,它属于闭果类别,果皮与种皮紧密相连,无法分离,这是禾本科植物的独特果实形态。
关于小麦的播种时机,我们主要聚焦于冬小麦,其播种量占比高达80%以上。通常,冬小麦的播种时间与节气紧密相关,民间有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表明在秋分时节是播种小麦的最佳时期。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传统观念正面临挑战。如今,在秋分时节,许多地方的气温依然偏高,若继续遵循“秋分种麦”的时令,可能导致小麦在入冬前过度生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因此,许多地区已逐渐将小麦的播种期推迟至寒露和霜降之间,以确保小麦有足够的发育时间,苗壮健壮,安全越冬。
在种植小麦时,镇压和浇灌越冬水是两个关键环节。通过镇压可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而浇灌越冬水则能帮助小麦安全度过冬季,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基础。
1、镇压
“镇压”是指通过镇压机或其他方法对土壤进行压实处理,这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分为“播后镇压”和“入冬前镇压”两个关键时段。
播后镇压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秸秆还田的地区。由于未充分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时会产生大量孔隙,导致土壤松散、失去团粒结构,进而影响种子的有效接触。因此,播后镇压能够使疏松的土壤沉实,确保小麦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发芽率、促进根系下扎,为苗齐、苗壮打下基础。同时,紧密的土壤也有助于保肥保墒,提升肥效。
而入冬前的镇压同样重要。虽然小麦幼苗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为了确保其安全越冬,进行“入冬前镇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控旺、提高小麦幼苗的抗逆性,还能增强根系与土壤的结合力,预防倒伏。此外,通过压实土壤,还可以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
2、浇灌越冬水
“越冬水”是在土壤上冻之前浇灌的水分。当土壤冻结后,这些水分会结成冰层,有效防止土壤中的热量散失,同时也能阻挡冷空气的侵入,起到保温防冻的作用,从而确保小麦幼苗能够安全度过冬季。此外,春季开冻后,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及时为小麦所用,有助于预防春旱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浇灌“越冬水”还能封死土壤中的虫卵和虫害,保护小麦免受其害。
浇灌“越冬水”的最佳时机通常在“昼消夜冻”的阶段,也就是夜晚水分能结冰,而白天又能融化的时候。根据农事经验,立冬前后、气温降至3-5度时是适宜的浇水时间。过早浇水可能导致小麦幼苗旺长,而过晚则土壤可能已冻实,水分无法渗透,从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越冬水”并非总是必需的,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墒情以及小麦的生长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做出决策。
四、玉米
玉米,这一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作物,位列小麦和水稻之后,成为世界三大主粮之一。其原产地远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如今已演变为轻工业、化工业、医疗卫生及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亦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和养殖业。
在播种方面,玉米有着明确的春季和秋季两个时期。具体而言,春播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而秋播则适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展开。播种前,对种子的泡种与包衣处理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种子的发芽率及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此外,根据土壤的紧实程度,播种深度也会有所不同:紧实土壤中,播种深度控制在4-5公分;而在疏松土壤中,则以6-8公分为宜。
种植要点:浇水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叶片众多且面积大,因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我们提供适宜的水分,以确保其能够健康成长。
1、播种后的“蒙头水”
在收获小麦后,往往由于气温高、土壤干旱,墒情不足,为了确保玉米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我们需要在播种后立即浇一次水。这次浇水被称为“蒙头水”,因为它是在覆土后为种子进行的。通过这次浇水,我们可以为玉米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拔节期——“拔节水”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3叶期是一个关键节点,标志着玉米从自养阶段(即种子提供营养)过渡到异养阶段(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此时,植株相对较小,对水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我们应适当控制浇水,让玉米的根系自主向下寻找水源,从而促进根系的强健发展,为后期的防倒伏能力打下基础。
随着9叶期的到来,玉米开始进入拔节期,雌雄穗也开始分化,此时对水的需求明显增加。为了满足这一时期的生长需求,我们应及时浇灌“拔节水”,以确保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小花的顺利分化,从而提高穗粒数。
3、抽穗期——“抽穗水”
随着玉米植株的日益旺盛,抽穗期来临,叶片肥厚,蒸腾作用显著增强。这一关键时期,玉米对水的需求达到峰值。为了确保授粉和结粒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及时浇灌“抽穗水”,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花粉的发育,可能导致雌穗无法正常伸出,进而造成减产。
4、灌浆期——“灌浆水”
随着玉米粒的逐渐增大和增重,灌浆期也随之到来。在这一阶段,籽粒经历由软变硬的过程,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支持灌浆活动,并延长灌浆时间,从而提高玉米的品质并增加产量。缺水会导致叶片过早衰老,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形成瘕粒,最终造成减产。
举报/反馈
网址:农资科普:多种常见农作物的种植要点与时间建议 https://klqsh.com/news/view/138616
相关内容
农作物的种植科普,农作物种植时间表及收成表28种农作物栽培要点及立体种植模式图解
农业作物种植技术手册.doc
农作物种植技术全面指南
农业种植技术员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是做什么的)
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及栽培方式:了解与应用
农业现代化中的种植技术与管理创新研究
河北旺力农作物种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破产清算案财产处置方案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详细指南).doc
(四级)农作物种植技术员技能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理论、实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