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关键要点详解
《有机食品的种植技术》:详细讲解有机农业的种植方法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有机食品推荐#
1、水稻的清洁生产涵盖了无公害栽培、绿色栽培以及有机栽培三大类别。
2、在玉米的种植中,地膜覆盖栽培法被广泛采用,其种植模式为双行单株,通常畦面包沟的宽度为1.2米,每畦种植两行玉米。
3、玉米的栽培管理可划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管理要点。
4、水稻的塑盘旱育抛秧技术中,关键步骤包括使用强氯精对种子进行消毒,利用敌克松对营养土进行消毒以预防立枯病,以及通过喷施多效唑来促进矮化壮秧。
5、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及时间苗和定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建议在2-3叶时进行间苗,4-5叶时完成定苗。
6、水稻的搁田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以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7、根据农艺学特点,花生可分为普通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和多粒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花生在种植和管理上也有所差异。
8、在我区甘蔗生产中,新台糖22和桂糖29号等优良品种得到了广泛种植,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9、水稻的生育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会缩短生育期,而低温则会延长生育期,这种现象被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10、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时,需要施足基肥,基肥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营养。
11、紧凑型玉米的叶片夹角具有特定特征,果穗以上的叶片夹角小于30度,果穗以下的叶片夹角小于45度,这种结构有利于玉米高产。
12、在玉米生产中,追施攻苞肥的最佳时机是大喇叭口期,此时施肥效果最佳。
13、盛花至结荚初期是花生根瘤菌固氮量达到高峰的时期,此时需加强田间管理以确保高产。
14、农产品污染问题严重,可能致畸、致癌或导致基因突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15、花生的产量与第一、二对侧枝的形成密切相关,这两对侧枝形成的产量最高。
16、常异花授粉作物是指那些以自花授粉为主但同时也发生异花授粉的作物类型。这类作物包括棉花、高粱等。
17、水稻搁田的程度需适中:稻田中间泥土不陷脚、土壤不发白、叶片挺直且叶色稍褪淡时即可停止搁田。
18、水稻灌浆结实的理想温度范围为22-24摄氏度之间此时水稻产量和质量都较高。
19、为培育壮秧并防止秧苗窜长过度可在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来控制生长速度。
20、从狭义上讲农产品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以及商品品质三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满意度。
21、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主要包括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这些特性影响了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水平。
22、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实粒数以及千粒重三个因素共同构成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水稻产量的高低。
23、当水稻由北方向南方较长距离引种时其全生育期可能会缩短这是因为南北气候差异导致生长周期发生变化。
24、光谱作用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而蓝光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此外紫外线照射还能促进果实成熟并增加果实的含糖量。
25、作为播种用的作物种子必须达到一定的发芽率标准以确保顺利出苗和生长发芽率一般不低于95%。
26、花生大粒种的标准重量要求百仁重大于80g这样的种子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27、甘蔗的含糖量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按蔗茎最高含糖量分类甘蔗含糖量必须大于13%才属于高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8、水稻搁田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根系发育和控制氮肥吸收还能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并提高抗病抗倒能力为水稻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29、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其整个生长周期内所累积的有机物质总量。
30、复种是一种种植方式,它允许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连续种植两季或更多季的作物。
31、水稻的穗肥是在水稻长穗阶段追加施用的肥料,旨在促进穗的生长和发育。
32、条播是一种特定的播种方式,其特点是播种行呈条带状分布。
33、有效分蘖期是指返青后分蘖不断发生,持续到拔节前15天的时段。
34、水稻的株高是指从茎基部到穗顶部的距离,即不连芒的高度,通常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35、根外追肥是一种施肥方法,通过将化肥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上来提供营养。
36、甜玉米是一种在玉米乳熟期含糖量较高的玉米类型,以其甜美的口感而受到喜爱。
37、衔接型水稻品种的特点是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过程基本同步进行。
38、甘蔗锤度是指蔗汁中蔗糖等固溶物的重量与蔗汁总重量的百分比,是评估甘蔗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9、水稻可以根据其穗性状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种不同的类型。
40、在花生盖膜后的1-2天内,需要观察膜内是否缺水。通常,我们会在早晨检查膜内是否有水珠,水珠的存在表示土壤含水量充足,若无则表示缺水。
1、为了确保甘蔗种后能够出苗均匀且健壮,最佳的种茎下种方式是平放并确保两侧芽部位于土壤中。
2、如何控制晚稻肥床旱育秧的徒长问题?
在晚稻秧苗期间,由于高温多雨,秧苗容易发生徒长。为了有效控制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排水条件良好的旱地作为苗床,并适当提高畦的高度,一般以20cm左右为宜,以便于排水和防雨后积水。
其次,在苗床上施用壮秧剂作为基肥,其中包含多效唑成分。若无法获取壮秧剂,可以在秧苗的一叶一心期和两叶一心期,分别喷洒800-1000倍液的多效唑。喷洒前需淋湿苗床,并注意不要重复来回喷洒。
此外,适当稀播也是控制徒长的重要手段。每亩大田所需的苗床面积约为35-40㎡,对于杂交稻,每亩播种量为1.3-1.5kg;而对于常规稻优质谷,每亩播种量为2.5-3kg。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晚稻肥床旱育秧的徒长问题。
3、玉米盖膜播种技术详解
首先,在犁耙后进行精细整地,确保畦面表土具备深、松、碎、平的特点。接着,每畦开挖两条深度均匀的直沟,将已拌有种衣剂的玉米种子按预设株距放入沟内,并在种子间施入适量基肥。然后,浅盖一层厚度均匀的土,并清除畦面上的大土块和杂草等杂物。淋透水后,喷洒除草剂以控制杂草生长。最后,将地膜平铺于畦面,并用细土将薄膜边缘密封,完成盖膜播种。
4、作物播种前为何要抢晴天晒种?
在作物播种前的几天,抢晴天进行晒种是非常有益的。这主要是因为晒种能够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帮助种子完成生理成熟过程。同时,晒种还可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提高其储存稳定性。此外,晒种还能激活种子内的酶活性,为发芽提供必要的能量。最后,适当的晒种还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确保播种顺利。
在春玉米的种植中,若采用双行单株的种植方式,且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30厘米,我们如何计算该玉米田的密度呢?答: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该公式为:亩株数 = 2000/3 × 100 × 100 ÷ [(大行距 + 小行距) ÷ 2 × 株距]。将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我们得到:亩株数 = 2000/3 × 100 × 100 ÷ [(80厘米 + 40厘米) ÷ 2 × 30厘米] = 3700株/亩。
5、水稻大田抛秧后至幼穗开始分化前,这一阶段被称作大田前期,其管理措施应着重于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水分管理上,抛秧后的前3-4天应避免灌水,以确保立苗的成功。随后,在分蘖期,可以灌入浅水,大约1-2cm深,而当苗数达到八成时,应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
其次,施肥策略也至关重要。抛秧后4-5天,每亩应适量施用尿素和钾肥,具体用量为4-5kg。对于常规稻,施肥量可适当减少至2-3kg。抛秧后10-12天,需根据苗情酌情补充氮钾肥,若长势旺盛、叶色浓绿则可免施。
此外,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首次追肥时,应结合亩施丁草胺除草剂100ml进行除草。若出现青苔,则可使用硫酸铜进行防治。同时,还需密切关注纹枯病、二化螟、稻瘟病和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农作物适当密植为何能增产?
首先,增加种植株数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土地、空气和阳光。在生长初期,这样的群体叶面积更大,进而制造和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其次,适当密植对早期植株形成的有效侧枝影响较小,主要是在后期减少了无效侧枝的数量。因此,尽管单株的结荚数和饱果数略有减少,但单位面积上的总有效植数和饱果数却有所增加。
再者,适当密植还能缩短始花至终花的时间,使盛花期提前,从而使得开花和结荚更为集中,减少了无效花的数量,使荚果生长得更加整齐均匀。
7、宿根蔗的栽培管理应遵循“五早”原则。
这包括:
(1)尽早开垅松蔸,以刺激新株的萌发。
(2)及时施肥,确保新株能够健康成长。
(3)仔细查苗补苗,保持适当的苗数密度。
(4)做好除虫工作,预防病虫害对蔗苗的侵害。
(5)适时培土,增强蔗株的抗倒伏能力。
举报/反馈
网址: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关键要点详解 https://klqsh.com/news/view/138639
相关内容
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革新详解农作物种植技术全面指南
28种农作物栽培要点及立体种植模式图解
农业作物种植技术手册.doc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详细指南).doc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多个方面详解
水稻种植技术与增产策略详解
农作物的种植科普,农作物种植时间表及收成表
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
农作物高产种植全攻略: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