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规范化栽培
使用现代农业温室进行无土栽培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农业实践#
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是以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为特征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标志着我国农作物栽培从经验指导转向科学指导,形成指标化、规程化、模式化的科学栽培制度 [1-2]。
该体系具备实践性、继承性、地域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推动栽培研究由单项技术向综合措施转变,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结合转变,强调宏观控制与微观调节的结合 [1-2]。核心形式包括指标化栽培(依据植株形态和生理指标)、规程化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实现预期产量)以及模式化栽培(系统工程建立生育模型)。典型案例包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叶龄指标化栽培,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冬小麦综合配套规程开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BASIC程序推广 [1]。
该技术体系适应20世纪80年代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而生,其理论基础在《论作物栽培技术规程》中进行了系统阐述 [1-2]。
栽培介绍
播报
编辑
指标化栽培
在总结农作物多年大面积丰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生育进程优选出不同产量水平的植株形态和生理指标,采取有效栽培措施,实现各项指标以获取预期产量。例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研究杂交稻叶龄指标化栽培,根据水稻器官发生的同伸规律、肥水促控效应,以主茎叶片发生顺序作为高产管理指标,累积推广面积2600万亩,产量增加1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的小麦叶龄指标促控管理技术,根据小麦生育进程中器官同伸规律和对应关系,以主茎叶片数作为外部形态指标,以叶龄作为肥水效应的管理依据,在我国累积推广面积4500多万亩,小麦增产10%~15%。
规程化栽培
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科学栽培经验,优选生产上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组装配套,进行大面积开发示范,实现预期的产量指标。例如,河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协作,在黑龙港地区研究冬小麦耕作、施肥、灌水基础上,制订冬小麦综合配套规程,开发区250万亩小麦增产80%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实行玉米“六统一分”规程化栽培,即统一畦式、品种、机播、灌溉、施肥、治虫和分区责任管理,全盟300多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
模式化栽培
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综合组装单项技术和科技成果,运用系统工程和电算技术,建立农作物生育轨道和高产模型,为指导大面积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咨询服务。例如,湖南省娄底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建立“农艺系统有限单元组合结构模型”、“模糊综合评审及结构优化”、“生产函数模型及其计量经济分析”等24个程序,提出了6个水稻品种的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在全区推广面积1200万亩,水稻增产14.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多学科协作,研究春小麦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在河西地区15个县、市按统一方案开展380多项次田间试验,编写出29个作物栽培BASIC程序,累积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小麦增产33.7%。
上述3种形式的内容和做法虽略有差异,但其实质和目的完全相同,也可以把它们视为农作物栽培技术规范化的不同层次。相对说来,模式化栽培综合性较强,精确度较高。但建立模型不是目的,也不是模型愈复杂愈好,评价其科学水平仍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其获得的最终研究结构仍然必须以通俗的语言和形式普及到实践中去。
相关资料
播报
编辑
《论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作 者: 陈秀军 CHEN Xiu-jun 作者单位: 蚌埠市郊区农技站,安徽蚌埠,233000 刊 名: 河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8 12(12) 分类号: S318 关键词: 农作物 栽培 技术规程 机标分类号: 机标关键词: 作物栽培技术规范化栽培农作物推广实践理论基础概念
网址:农作物规范化栽培 https://klqsh.com/news/view/140260
相关内容
农作物栽培方法范例6篇农作物栽培技术优化管理的措施
农作物栽培技术一学就会
农作物高产及常见栽培技术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浅谈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
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
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