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异化基于喜剧类综艺热反思.doc

发布时间:2025-08-12 02:04

喜剧演员通过即兴表演也能带来欢乐,比如脱口秀和喜剧综艺节目。 #生活乐趣# #乐趣# #电影喜剧#

喜剧异化基于喜剧类综艺热反思

喜剧异化基于喜剧类综艺热反思   摘要:纵观目前国内电视综艺,喜剧类综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喜剧节目成为多个卫视的“台柱子”,电视观众在整个2016年被喜剧类节目“狂轰滥炸”。对喜剧快速的开发与无序的挖掘已导致喜剧出现“异化”:创作主体异化为“表演机器”,审美对象缺少喜剧精神,而审美主体产生欢笑疲劳、被喜剧淹没。这背后的原因是资本渗透入电视综艺,资本逻辑侵蚀了文艺逻辑。喜剧异化问题值得警惕,喜剧类综艺应该作何调整,是中国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异化 喜剧精神 资本 创新   早在2014年喜剧类综艺就曾掀起一波浪潮,彼时很多媒体将2014年形容为喜剧元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几十档喜剧综艺就偃旗息鼓。近两年,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异军突起,口碑收视双丰收,喜剧经过多年靠“春晚博关注、商演赚口碑、民间艺术团聚人才”的积淀后迎来爆发。①纵观各大卫视,喜剧类节目风头最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喜剧综艺扎堆热播,让人眼花缭乱。2016年充沛的喜剧综艺节目既逗笑了观众,也满足了广告商,同样给卫视、喜剧人带来了收益。但是喜剧热背后产生的异化现象值得电视人警惕和深思。   喜剧“异化”的表现   创作主体疲于创作,变成“表演机器”。喜剧的对象主要是来自人类自身活动的喜剧性,优秀的喜剧需要喜剧人结合对生活的体验与对社会的洞察,经过思考与提炼才能使得喜剧更好地反映人类自身,获得观众认可。反观目前的喜剧综艺浪潮,扎堆的喜剧节目和高强度的竞演使得喜剧人承受着巨大压力,在各大卫视之间来回奔忙,疲于创作。   在第一季《欢乐喜剧人》热播之前,沈腾留给观众的印象还仅仅是春晚上的“郝建”;宋小宝虽然有一定名气,但还是局限在东北;贾玲在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局限于模仿……随着收视的一路攀升,开心麻花、宋小宝、贾玲都红了。第二季《欢乐喜剧人》后,岳云鹏、杨树林、王宁、艾伦、大潘等喜剧人更为观众所熟知。走红的背后是喜剧人需一周产出一个作品,这样高强度的产出已经违背了喜剧的创作规律。在2016年多档喜剧综艺节目里就出现演员因时间紧张,节目打磨不够而造成笑不出来的尴尬。多位喜剧明星在节目中一再强调自己参加比赛压力大、筹备节目的时间紧张,有的从3天压缩到3个凌晨乃至更短时间就要搬上荧屏。在快速的创作、排练、竞演后,无暇休息与思考,喜剧人又投入到下一轮的创作、排练、竞演中。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完美收官后,多个卫视又相继加入到这场喜剧争夺战。不断推出的喜剧节目面对的却是有限的优秀喜剧人,几大核心团队的喜剧人在多档节目中频繁出现。参加一档节目已承受巨大创作压力,同时或者接连参加多档喜剧节目更是对喜剧人的巨大考验。辽宁民间艺术团著名演员宋小宝在2016年参加了《喜剧总动员》《笑星创地球》《今夜百乐门》《喜剧者联盟》等多档喜剧节目,贾玲、开心麻花、小沈阳、大潘、杨树林等喜剧人在2016年也均参加了多档喜剧节目。优秀的喜剧人在不同的综艺节目“来回串门”,在巨大的压力下疲于创作,异化为逗笑观众的“表演机器”。   审美对象形式单一,缺乏喜剧精神。首先,喜剧类综艺里喜剧的内涵窄、形式少。长期以来,我国喜剧表演过于注重相声、小品这两个常上春晚的门类,哑剧、默剧、滑稽戏、杂技、口技、手影等为观众带来笑声的题材,却往往被忽略,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的观念都需要更新。在目前众多的喜剧综艺里,除了素人竞技类节目中喜剧形式丰富以外,喜剧明星竞技类、跨界合作类、情景喜剧类喜剧综艺中均是相声、小品居多,尤其是小品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作为综艺节目的推出方,卫视应该扩大喜剧的内涵、丰富喜剧的形式,喜剧不仅仅是相声、小品,在喜剧的舞台上仅仅展示相声、小品是对喜剧的狭隘理解。   其次,喜剧综艺节目形式存在复制、模仿的现象,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疲劳。《笑傲江湖》类似于《星光大道》的草根选秀节目,不仅给了普通大众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让观众看到了多样的、平凡的幽默视角;《欢乐喜剧人》采用的是《我是歌手》的比赛规则,喜剧明星加真人秀竞演及500大众评委参评;《跨界喜剧王》借鉴了《跨界歌王》的形式;《喜剧总动员》采用了影视明星跨界喜剧表演的方式。单一的表现形式、雷同的构成要素、相似的节目模式甚至几乎一致的播出时间,都保证了喜剧类综艺节目的易读性:不需要深度地思考、不需要理性地参与。观众只需要以最低程度的参与就可以获得娱乐;甚至,观众在等待欣赏喜剧时,就已经进入到期待欢笑的情绪中。从本质上来说,类型化的节目排除了创新、排除了参与,也就在不断复制的过程中实现了异化。②   第三,喜剧内容多“套路”,但喜剧精神缺失。由于喜剧节目扎堆,喜剧艺人在各档喜剧综艺之间“来回串门”,喜剧人身上的才艺和积淀一步步被榨干,喜剧演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沉淀、思

网址:喜剧异化基于喜剧类综艺热反思.doc https://klqsh.com/news/view/140694

相关内容

“热门赛道”喜剧综艺的“深思考”
喜剧综艺《笑起来真好看》的困境与反思
这一年喜剧综艺热度爆发,从“捧腹大笑”到“笑着流泪”——喜看“喜人”破题喜综
《喜单》持续霸榜,爱奇艺让喜剧综艺向前一步
“接地气”的喜剧综艺才更好看
喜剧综艺热能否带给春晚新启示
《喜剧之王单口季》豆瓣评分8.0,成今年以来最高分喜剧综艺
喜剧的力度在于对生活的洞见
新京报2024年Q3综艺榜:笑声回归,喜剧称王
两档脱口秀综艺同期回归,喜剧仍是流量密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