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急救知识纳入中考,多一份守护生命的助力
遵守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规则#
“建议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全面纳入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可以促使学校更加重视急救教育,可以更好地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提交了这样一份建议。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时刻,会不会急救、敢不敢急救很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越多,挽救生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不过,《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升全民急救水平,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因此,庹庆明代表的这个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际操作来看,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并不十分复杂,中学生完全可以掌握。一旦掌握相应的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而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也正因此,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纷纷将急救知识普及纳入校内课程,或与体育课、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相结合,或与红十字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
事实上,我国对急救知识的普及日益重视,并且已经在各个层面作出了科学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此外,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开展三轮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急救教育,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代表提出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纳入中考体测,是希望借助学校和家长对中考的重视,倒逼相关部门将急救教育落实到位。对此,教育部门可以开展调研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指导落实。毫无疑问,急救这堂“生命必修课”应该引起更大的重视。目前,各地的急救教育还处于分散化、临时化状态,教什么、怎么教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教育部门应及时从前几批试点学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固化为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向全国推广,推动急救教育普及开展。
义务教育是普及性、强制性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急救教育,意义非凡。这必将极大地提升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填补上公共应急体系的一块重要盲区,从而提高我国全民急救水平。此外,急救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普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也有助于促使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构建“生命至上”的价值认知,对于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网址: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急救知识纳入中考,多一份守护生命的助力 https://klqsh.com/news/view/140822
相关内容
学习《家庭急救常识》,守护家人生命安全掌握常见急救知识,守护生命安全
急救知识进法院,守护生命“零距离”
世界急救日|紧急时刻的生命线——急救知识的力量
体育部开展“普及急救技能 守护生命安全”应急救护专题培训
急救知识进公园,守护清晨健跑团
急救知识进网格 守护居民“夕阳红”
震撼!常见急救知识,掌握了你就是生命的守护神!
应急科普:常见救护知识,关键时候能救命
守护家人安全,从这份应急指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