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该怎么急救,记住这四字诀!武汉职工大讲堂科普急救知识

发布时间:2025-08-12 02:51

记住,急救知识的普及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生活技巧# #紧急应对技巧# #医疗急救电话#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6日讯“发现有人中暑,记住‘移、降、补、送’四字诀!”8月6日,武汉市工人文化宫管理中心举办的急救科普专题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武汉市武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宗强将实用急救技能分解为通俗易懂的词语口诀,帮助职工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急救方法,成为生命急救的“第一响应人”。

  武汉市武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宗强正在讲课。记者刘克取 摄

  炎热天气极易引发如中暑、胸痛、低血糖等急症。“夏季气温高,很多患者有不适反应时会误以为是天气原因,但其实是身体已经在发出急救警报了。”周宗强强调,要及时捕捉身体预警信号,掌握正确应对方法急救,一旦不重视很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中暑是在高温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当身体产热大于散热,人就会中暑。

  周宗强正在上课。记者刘克取 摄

  当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并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分布区降温,同时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品。若体温超40℃、行为语言异常、意识模糊等重症中暑,必须争分夺秒采取冰水擦拭、冷水浸浴等快速降温措施,1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5℃以下,并立即拨打120。周宗强提醒,若患者昏迷,不要强行喂水或食物,以免呛咳、窒息。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需告知医生“热射病”,以便医院提前准备抢救设备。

  “中暑如何预防?”现场职工提问。周宗强表示,预防的核心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保持身体散热和水分平衡,“要特别注意避开高温时段户外活动,每小时补充500—1000毫升含电解质饮品,老人、儿童等高风险人群更需加强防护。”

  职工上台演练急救技能。记者刘克取 摄

  为了加深职工们对急救方法的掌握,现场设置了模拟演练环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职工们上台学习实操如何快速物理降温等急救方法。“学习急救知识实操课太有必要了!”29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经遇到过中暑情况,整个人头晕想吐,当时没有系统学习急救知识,回家后喝水降温,过了几个小时才有所好转。“之前遇到中暑这种情况只是干着急,今天科学系统地学习了急救方法,让我收获颇丰!”

  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武汉职工大讲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简单易记的操作口诀,让职工们轻松掌握新技能。据悉,武汉市工人文化宫管理中心自6月起推出“武汉职工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涵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五大领域,截至目前,已惠及职工500余人次。后续还将为全市企事业单位持续开展专题讲座,让广大职工享受“家门口”的充电服务,真正实现“职工有所需,工会有所应”,为武汉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知识型、技能型人才。

  (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王皓琼)

  【罗田甜】 

网址:中暑该怎么急救,记住这四字诀!武汉职工大讲堂科普急救知识 https://klqsh.com/news/view/140832

相关内容

急诊急救知识科普
应急科普:常见救护知识,关键时候能救命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基础医学院健康讲座之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模板8篇)
【急救科普】常见急救知识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600字
新闻观察:别让急救只能“干着急” 我国急救技能普及有待“加急”
急救知识“童”行 !这个街道开展急救科普,助力守护生命健康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
十大急救知识培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