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雅典/南昌 8月12日电(记者陈刚 陈毓珊)盛夏时节,希腊音乐家代表团在中国展开为期两周的巡演,将希腊国宝级作曲家米基斯·塞奥佐拉基斯的经典作品带给中国观众。这场跨越山海的音乐之旅,不仅是对这位已故音乐大师百年诞辰的纪念,更成为中希两国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
7月30日晚,希腊艺术家玛丽亚·帕帕乔治乌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希腊作曲家米基斯·塞奥佐拉基斯百年诞辰纪念演出上演唱。新华社发(朱皓天摄)
塞奥佐拉基斯是希腊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其近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逾千部作品。他深受希腊民众爱戴,2021年9月2日辞世后,希腊全国为他降半旗,举国哀悼三日。
2017年,92岁的塞奥佐拉基斯将自己的作品正式托付于他晚年的合作伙伴玛丽亚·帕帕乔治乌,并亲口表达了将音乐带到中国的愿望:“尽管身体状况已不允许远行,但我期待在这个重要国度,我的音乐可以开出繁花,结出硕果。”
7月30日晚,希腊著名歌手塔尼娅·察纳克利杜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希腊作曲家米基斯·塞奥佐拉基斯百年诞辰纪念演出上演唱。新华社发(朱皓天摄)
7月24日至8月4日,帕帕乔治乌带着这份夙愿与希腊著名歌手塔尼娅·察纳克利杜等艺术家一起先后在上海、北京和南昌献上三场精彩的演出。
希腊艺术家们演绎了由帕帕乔治乌改编的系列作品,这些创作源自她与塞奥佐拉基斯的艺术合作。演出特别致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腊诗人乔治·塞菲里斯与奥季塞乌斯·埃利蒂斯,他们的诗作曾赋予塞奥佐拉基斯灵感。
7月30日晚,希腊艺术家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希腊作曲家米基斯·塞奥佐拉基斯百年诞辰纪念演出上进行表演。新华社发(朱皓天摄)
巡演结束回到雅典后,帕帕乔治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回忆说:“中国观众的专业素养令人感动,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用掌声和合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
察纳克利杜印象最深的演出是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在国博举办的古希腊文物特展《“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与塞奥佐拉基斯的音乐交相辉映,大提琴的深沉、布祖基琴的悠扬与人声的深情完美融合,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在上海,希腊音乐家们用现代编曲赋予经典作品新的生命力。演出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引发热烈反响,有网友留言赞叹:“音乐让爱琴海与黄浦江的距离不再遥远。”
在南昌的演出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或学习用希腊语道谢,或请艺术家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上签名。当地观众王女士表示:“希腊音乐与中国江南的夜色竟能如此和谐相融,这或许就是文明互鉴的魅力。”
中国之行让希腊艺术家深受感动。帕帕乔治乌表示,“音乐是超越语言的文化使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察纳克利杜说:“我一直向往中国,这里的人民、哲学、文化和科技都让我着迷。这次交流让我们有幸走进对方的世界。”
巡演虽已落幕,但优美的旋律仍在回响。正如一位中国观众在评论区写下的那句——“海的那边,是朋友的歌声。”
据了解,今年11月,中国艺术家将携舞剧《天工开物》回访希腊,让这场双向奔赴的文化交流继续在爱琴海畔延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