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顶端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13 11:44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读书的乐趣#

 

#创作挑战赛八期# 
 #第30个世界读书日#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书架上排着几本旧书,纸页早已发黄,边角也卷曲起来,像是被无数手指摩挲过。我时常取下一册,翻到某一页,便见那上面有铅笔画的线,歪歪斜斜地爬过几行字。这些线是我十年前画的,如今看来,竟觉得陌生,不知当时为何独独在这些句子下划线。书与人一样,隔了岁月再相见,彼此都改了模样。

       幼时读书,不过是消遣。家中有一柜子杂书,父亲买的,大抵是些通俗小说、历史演义之类。我那时认字不多,却偏要装模作样地捧着一本《三国演义》,眼睛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心里却在想着窗外的蝉鸣。偶尔翻到一页有插图的,便如获至宝,盯着那画中的关云长或张翼德,凭空生出许多幻想来。读书之于孩童,不过是另一种玩具罢了。


       后来年岁渐长,读书竟成了任务。学校里列出一串书目,说是非读不可的"名著"。我向来是个听话的学生,便一一买来,堆在案头。然而那些书多半艰涩难懂,我读着读着便昏昏欲睡,醒来时口水已经浸湿了书页的一角。先生们说,这些书里有"人生的真谛",我却只看见满纸的黑字在跳舞。彼时读书,如同吃药,明知其有益,却苦不堪言。

       不知从何时起,读书竟成了习惯。有一年冬天,我得了场大病,卧床半月有余。百无聊赖之际,随手抓起床头的一本旧书翻看。那是一册游记,写的是西域风物。我本无意细读,却不料渐渐被吸引,竟一口气读完了。书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与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形成鲜明对照。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何谓"卧游"。病愈后,我便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如同吃饭睡觉一般自然。


       读书人常有买书的癖好,我亦不能免俗。每到一处,必先寻访书店。大书店固然好,小书摊亦有趣。曾在一个雨天的傍晚,于巷口遇见一个卖旧书的老者。他的书摊支在屋檐下,书脊都被雨水打湿了。我蹲下身去,发现了一本残缺的《庄子集释》,缺了封面,内页也有虫蛀的痕迹。老者见我感兴趣,便要了个极低的价钱卖给我。回家细看,竟在扉页发现了一行小字:"民国二十五年购于北平"。想来这书已经辗转多人之手,如今落在我这里,不知又能停留几时。买书之乐,有时不在阅读,而在这种与过往岁月的偶然相遇。

       读书的方法,人各不同。我认识一位老先生,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摆着笔墨,读到精彩处便抄录下来,几十年下来,抄本堆了半人高。又有一位朋友,读书如风卷残云,一日可读完厚厚一册,问他书中内容,却也能说出个大概。我自己的读法颇为随意,有时从前向后,有时从中间翻开,有时只看结尾。重要的不是如何读,而是读时的心境。就像喝茶,有人讲究茶具水温,有人只管解渴,各得其乐罢了。

       电子书盛行以来,纸本书似乎日渐式微。我也尝试过在屏幕上阅读,终究觉得少了些什么。纸本书有重量,有气味,翻页时有声响,这些都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更重要的是,纸本书会留下痕迹——折角、批注、茶渍,甚至夹在其中的一片枯叶,都是阅读的记忆。我曾在一本二手书中发现一片已经干透的枫叶,想必是上一个读者在某年秋天随手夹入的。这种意外的邂逅,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提供的乐趣。

       读书最妙之处,在于它能让时间变得柔软。一个下午,可以经历别人的一生;一场战争,可以被浓缩成几页文字。读《红楼梦》,仿佛在大观园中住了数年;读《战争与和平》,又似亲历了拿破仑战争的硝烟。现实中的时间如箭般飞逝,书中的时间却可以任由我们拉长或压缩。这种时间的弹性,是读书独有的魔力。

       当然,读书并非总是愉悦的。有些书艰深晦涩,读来如攀峭壁;有些书浅薄无聊,翻几页便心生厌倦。更有些书,初读时不以为然,多年后重读,方觉其妙。人对书的理解,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少年时读《水浒传》,只觉梁山好汉义薄云天;中年再读,却看出其中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书还是那本书,读的人已经不同了。

       我见过许多人以"没时间"为由不读书,实在是一种误解。读书不需要整块的时间,十分钟也好,半小时也罢,积少成多,自然有所得。等车时、睡前、饭后,皆可读书。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非额外的负担,便不会有时间不够的困扰了。说到底,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那些零散的片刻。

       读书也不应局限于某一类。有人只读经典,有人只追新书,都是偏食的表现。经典固然要读,新书也不妨涉猎;文学固然美妙,科学、历史、哲学亦能开阔眼界。读书如饮食,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我自己的书架上,小说旁边是科普著作,诗集挨着历史研究,杂乱无章中自有一种秩序。


       有友人问我:"读了这么多书,记住了多少?"我一时语塞。确实,大部分读过的内容都已模糊,甚至完全忘却。但我想,读书如吃饭,吃过的饭早已消化,却化为了血肉;读过的书虽不记得,却塑造了思想。那些看似遗忘的文字,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深夜独坐,一盏台灯,一本书,便是最好的伴侣。外面的世界喧嚣也好,寂静也罢,此刻都与我不相干。书页翻动的声音,在静夜中格外清晰。偶尔读到一句直击心灵的话,便停下来,任思绪飘远。这种时刻,读书不再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平淡如水,却绵长持久。它不会立竿见影地改变什么,但日积月累,终会让人有所不同。一个经常读书的人,眼神是不一样的——那里面有远方,有过去,有别人的人生,也有自己的倒影。


       书架上的书越积越多,有些已经多年未碰。我知道,它们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等待某一个偶然的时刻,被我重新拿起。那时,书中的文字将与现在的我产生新的共鸣,就像老友重逢,总能有说不完的话。


       生活中有许多事不可控,但至少,我们可以决定今晚读什么书。

网址: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顶端新闻 https://klqsh.com/news/view/147967

相关内容

读书,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
专题书架:新闻与读书——《清华新闻书目导读(100种)》推荐书单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
骑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写作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买书读书,是我的一种“呼吸”方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