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经济时代”并不是“懒人社会”
发布时间:2025-08-13 13:13
诚信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会信用#
“休闲经济时代”并不是“懒人社会”
2013年08月27日 11:04 来源:大众日报 □ 唐卫毅
近日,以研究休闲、休闲生活和休闲经济著称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接受了记者专访,他努力倡导休闲生活,号召人们积极转变观念,去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8月25日《燕赵都市报》)
王琪延教授分析认为,“在北欧一些国家,人们在一个星期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依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哪怕经济增速低一点儿,如果每年能增长6%,到2030年,我国就可以实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制度。”
“休闲经济时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休闲经济时代”不是“懒人社会”,而是一个科学、健康、文明、愉悦的快乐社会。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休闲产业不够丰富和壮大,人们也不敢放开休闲消费,传统的攒钱、投资置业理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加班加点拼命工作,日夜忙碌。如此的工作状态,使生命质量难以保证,过劳死、英年早逝现象比比皆是。
会休闲,才会更好的工作,这是现代生活理念。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满足公众休闲欲望已经到了释放并且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有关部门理应组织专门力量,着手对“休闲经济时代”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休闲经济时代”并不是“懒人社会” https://klqsh.com/news/view/148512
相关内容
从“休闲劳动化”到“劳动休闲化”:数字时代劳动的新想象我国不同时期的休闲方式
休闲娱乐休闲会所有哪些经营范围? 爱问知识人
休闲
休闲娱乐:新时代的放松之道
2024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多少休闲时间?我们在做什么?
节约开支不代表放弃娱乐 法国人仍愿花小钱休闲
懒人经济下,还有什么不能一次性?
露营之家 无露营 不欢畅 ——品质露营生活开启体育休闲露营产业全新时代
中国人的休闲越来越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