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景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在编导艺考中,电影人物分析是重要内容。位于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内的北京中艺纵横艺术教育是国内最好的编导艺考培训学校,中艺纵横专家认为,电影人物分析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首先,人物的外形表现。
影片中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其次,人物的景别表现。
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再次,人物的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最后,人物的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等元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