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孤独症题材纪录片《特别的你》在上海影城的全国首映引发了热烈关注。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观影厅座无虚席,映后观众与导演翁羽合影的人潮更是让人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盛况正是上海作为电影之城,如何通过首映激起观众消费灵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海影城接连迎来了众多国内外影片的首映。从《好东西》到《想飞的女孩》,每一部影片都在这里成功激发了票房热情,其中《想飞的女孩》更是创下了单场超50万元的票房纪录。这些影片的成功上映展示了“首映上海”这一品牌的强大影响力,也让小众作品第一次找到了一批忠实观众。此外,本周六即将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机动战士高达:跨时之战》,预示着这个梦想之城的电影市场仍然在不断升温。
去年,在上海市电影局推出的“首映上海”品牌推动下,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推出针对首映路演活动政策的城市,吸引了61部影片在沪举行184场路演,累计票房高达606万元,平均上座率达到了82.2%。而在2025年,首映场次的票房直接达到了260万元,座无虚席的现象更是发展成了一种常态。在即将到来的清明档期,多部热门新片已定档上海,显示出首映效益在电影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据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汤惟杰表示,首映在上海具有厚重的文化传统和新颖的玩法,尤其是“首映上海”品牌的影响力,不仅促进了票房的增长,也助力了文旅商体的融合发展。从“路演经济”到“特色影院”,都在探索与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
在现代电影环境中,互联网的崛起重塑了观众的消费体验,电影的首映和路演吸引观众的原因就在于此。今年2月,《花样年华》的加长版在大光明电影院进行全球首映。影片与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关系密切,导演王家卫对此地的重视与情感显而易见。片方与各方单位合作愉快,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吸引了大量观众参加。
随着影院科技的进步和放映设备的更新换代,上海的电影市场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生态,令人赞叹的影院资源让观众在选择电影时拥有了更多可能性。目前,上海有364家影院、2297块银幕、308.8万个座位,影迷基础丰富,票房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也吸引着不同类型的电影来沪首映。各大影院纷纷焕新空间,推动差异化消费生态的发展,营造出更为丰富的观影体验。
不仅仅是影院本身的改造,一些跨界的创新尝试也让观众的体验更加全面。在杨浦区,四平电影院进行改造后,成了上海首家红色主题影院,未来将以互动的方式吸引市民。而在静安区,“电影+餐饮”的三克映画影城,以美食和电影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此外,“电影+书店”这样的创新交互概念也成为了观众社交的新热土,吸引人们驻足。
相较于其他城市,上海拥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电影放映体验,还有与周边餐饮、艺术展览的结合,让观众在观影后即享其乐,形成更多的消费联动。比如,票根优惠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观众凭电影票即可享受周边餐饮的折扣优惠,形成一条新的消费链条。
在如此丰富的选择面前,影迷们的观影体验从单一功能逐渐转向多元文化享受。根据调查,百丽宫影投在上海地区的票价高于市均价,但因其高质量服务及品牌认可度,依旧是观众首选。
就在不久前,市电影局与淘票票、猫眼联合推出了4500万元的“乐影上海”电影消费券,进一步拉动了电影观众的消费热情。在这种政策的助力下,影院与周边消费场所的联动将更加紧密,观众的选择也愈加丰富。
总体来看,“首映上海”这一品牌的建立让电影在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文化消费体验。随着首映电影的演绎,上海不仅仅是一座电影城市,更是文化艺术发展的热土,未来的电影市场将会更加丰富多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