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书》的声音评析与鉴赏
电影欣赏与解析基础:理解电影类型,分析剧情和角色塑造,提升鉴赏水平。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时尚穿搭技巧# #电影欣赏与解析#
【这是我申请留学的时候准备的一篇影评作品集,而且这篇影评帮我在没申请奖学金的情况下收到了学校主动提供了奖学金,虽然后来没有选择这个学校,但是很开心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力得到了肯定,所以想把这篇影评发出来,算是分享给大家一个欣赏情书这部电影的视角。有点地方读起来有点别扭,可能是因为当时为了更好地翻译成英语,所以在表述上选择了更贴近英语的语序,中文版大家凑合看哈哈不想修改了】
《情书》是由被称为“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手”的日本导演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一部纯爱电影,也是他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长篇剧情电影。岩井俊二的作品有两种不同的风格,其中一种以纯爱为基调,如《情书》、《花与爱丽丝》和《四月物语》这些作品,都细腻地展现着青春的唯美和惆怅,另一类则如《捆绑的爱》和《梦旅人》等作品,传递着青春的残酷与暴戾。岩井俊二不是一位高产的导演,但是他的作品却能历久弥新,就像《情书》于1995年在日本上映后立即引起了轰动,2021年5月20日在中国重映时它又在中国掀起了一波影迷们回忆与感慨的狂潮。有着油画功底的“映像诗人”岩井俊二对于画面的唯美诗意和对色彩的运用已经近乎极致,与此同时,他对于电影中声音的独到处理也非常值得被关注。在这篇影评中,我将重点对《情书》这篇电影中的声音运用进行分析和鉴赏。 《情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极致暗恋的故事。尽管已经经过了三年,但是渡边博子对于未婚夫藤井树在山难中不幸亡故的事情依旧无法释怀。她在出席了亡夫三周年忌典后顺道拜访了藤井树家,在藤井树的中学纪念册中找到了他现已变成国道了的位于小樽市的既往家庭住址,于是博子决定按照这个地址寄了一封意味着去往天国的信。然而随后博子竟然收到了落款是藤井是的回信,继续通信后博子发现这个回信的人是自己未婚夫同名同姓的中学同学。当博子前往小樽打算面见对方时,她无意发现对方竟然是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生,因此博子震惊地意识到也许藤井树并不爱自己,只是把自己当成了女藤井树的替身。在此次的小樽之行中,女藤井树没见到博子。随着书信往来中关于男藤井树的记忆不断被掀开,女藤井树也逐渐回想起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代对自己的爱的碎片,直到影片最后,她发现了男藤井树画的一张关于她的人物肖像,才最终确认原来男藤井树一直暗恋自己,那张肖像画就是他送给她的情书,然而此时男藤井树已经不在人世了。博子通过书信往来最终放下了对男藤井树无限的思念,女藤井树则通过书信往来拾起了原本属于她的一段爱恋。 1.配乐的运用:烘托氛围、提供线索、表达角色心情。 影片中的音乐有着非常明显地渲染故事情节的氛围的作用。这部作品中的音乐延申了岩井俊二特有的诗意风格,导演将音乐与影像结合,用钢琴和大提琴的声音传递着影片的基调——浪漫和忧伤。影片在一开始用博子躺在雪地屏息体会离世的未婚夫躺在雪里是什么感觉开启电影,随后博子起身在一个远景长镜头中走向被白雪覆盖的小镇,紧接而来的是众人参加男藤井树离世三周年忌典,与此同时呈现的声音是一个长达5分钟的悲伤风格的大提琴与钢琴乐《His Smile》,这为影片奠定了悲伤的基调,烘托“死亡”这一主题带给人的哀痛氛围。当女藤井树在博子的请求下开始在信中回忆与男藤井树有关的记忆,活泼风格的配乐《Childhood Days》响起,向观众传递着青春时代十分纯真美好的讯息,在随后女藤井树的回忆中,《Small Happiess》和《Childhood Days》等欢快的配乐交替出现,都是在烘托这一主题。 除了渲染氛围,配乐还担负着为观众提供区分博子与女藤井树的线索的责任。整部影片,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博子和女藤井树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不同风格的音乐,这是为了烘托两人与男主人公有着不同风格的故事。博子极度怀念着自己已逝的未婚夫,可见她深深地爱着男藤井树,但她最终却发现自己在未婚夫心中不过是一个替身而已,哀痛和心碎是伴随她出现的音乐的主题。而女藤井树则是与男藤井树共度过一段美好的中学时代,并且在与博子通信回忆过往的过程中,她渐渐解开了一份原本属于她的美好的暗恋,所以轻快与甜蜜是伴随她出现的音乐的主题。这给了困惑于为何同一张面孔却总以不同穿衣风格和性格出现的观众一个线索——这是两个不同的人。 除此之外,岩井俊二很巧妙的利用配乐向观众表现剧中人物的心情,让原本含蓄委婉的故事有了更多细腻的情感上的呈现。博子于忌典后来到未婚夫的家中,在其纪念册中意外发现了他中学时代的家庭住址,于是博子想要快点找到一只笔记下地址以寄信表达思念,此时与拼接在一起的寻找笔的几个镜头一起出现的音乐是纷乱的钢琴乐《Frozen Summer》,就如博子此刻纷乱紧张的心情。女藤井树回忆起初中时她曾被同学们恶搞与男藤井树一起被选上当图书管理员,在这一段剧情中,有一处不得不提的唯美画面:那看起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图书管理室只有他们二人,男藤井树靠在窗边安静地看书,白色的窗帘随风飘动显得他若隐若现,女藤井树坐在房间前面的管理员工作桌旁埋头登记还书记录,她抬头埋怨了一句男藤井树也应该一起干活,在此之前原本是反衬着博子的悲伤以及表达男藤井树和女藤井树最终遗憾错过的非常悲伤的大提琴乐,但是就在她望向男藤井树的瞬间,她的眼神慢了下来,一段优美的钢琴曲《Fading》悄然响起。这是女藤井树瞬间的悸动,记忆和描述中她都未曾喜欢过男主人公,但是这段纯净美好的琴声却出卖了她——她只是一直未曾察觉到自己对男藤井树的好感而并非没有。但是很快,这短暂的只有18秒钟的钢琴乐被男藤井树往她面前的桌上放一摞书的声音打断了,暗示着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的情感只有短暂的强烈涌现,迟钝的她总是无意间压制着自己对男藤井树的感情,这也正是青春的羞涩与美妙之处。 很多电影都会通过背景音乐表达人物心情和故事氛围,但是岩井俊二在《情书》中的背景音乐的运用却更多了一种点睛之笔的玄妙。只有当我们细心去听这部电影中的每一首配乐曲目时,我们才能发现岩井俊二对于每一个画面的配乐选用都极其细致而符合故事的主题,每一次音乐响起都像是对观众的一次暗示,精准的音乐让原本含蓄的画面和故事于无形间撩人心弦,甚至连配乐的曲目名称都在向观众暗示着那些藏在细微处的情感。《情书》的15首配乐是岩井俊二的御用电影配乐队伍专门为这一电影创作的,全片由岩井俊二耗时八个月亲自剪辑完成,随后这部电影在1996年第1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中获得最佳配乐奖提名,可见《情书》这部电影中的音乐运用和处理是值得关注的。 2.声音异位:给出暗示 这部电影中有大量的暗示,这与“极致的暗恋”这一主题不谋而合,而在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用声音串位的手法来提示人物情感和故事走向。当收到第一封回信后,博子就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现男友也是她与男藤井树共同好友的秋叶,这时他们还并不知道回信的人是谁,甚至博子心中并不想知道究竟是谁在恶作剧,她宁愿把它当作就是自己死去的未婚夫来自天堂的回应。当女藤井树回第二封信给博子时,第一个画面是女藤井树在电脑前打字,但却是一个男声在读信的内容,依据电影前面总是收信人看信的画面配上寄信人读信的声音这一习惯,观众会恍惚间产生这封信是一个男生寄过来的错觉。随后下一个画面中秋叶拿着博子收到的信在读,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男声是秋叶的。这时观众会自然地联想到,在秋叶心中,他正本能地觉得写这封信的是一个男人,因为在博子心中,这个男人甚至是她死去的未婚夫男藤井树。导演通过一个声音串前的安排,将秋叶吃醋和防御的心理点到为止,一个很微小的细节足见导演表现手法的细腻。 另一个使用声音串位手法的片段出现在博子和秋叶未与女藤井树相认就离开了小樽的时候(值得提一句的是岩井俊二的暗示不止出现在声音中,也出现在画面中:博子与秋叶来小樽的时候飞机是往左飞的,代表未知,而他们离开小樽的时候飞机是向右飞的,代表剧情开始明朗起来)。博子乘坐的离开小樽的飞机在一个仰拍镜头中飞过,飞机的轰鸣声持续到了下一个画面,此时女藤井树正仰头看。这原本是两个无关联的事件:博子回去了,女藤井树来陪妈妈看新房子,这时她正站在楼下向高楼望去,但是飞机轰鸣声的延续给观众造成了女藤井树在目送博子离开的错觉。这里也是导演的刻意为之,他要通过声音串后的手法暗示观众,博子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了,女藤井树和男藤井树过往的故事即将登场了。 还有一个通过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来给出暗示出现在博子在小樽认出了女藤井树的时候。博子望着路边的邮箱,想着也许女藤井树会来这里寄信,果然她看见了一个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来这里投递。博子突然意识到,这绝对不是巧合,她一定就是与自己通信的女藤井树。所以当女藤井树骑到前方的时候,博子试探性地叫了一声“藤井树”,果然她回头了,但是女藤井树没有在人群中看到是谁在叫她的名字,所以就离开了。这时镜头回来继续对准了博子,同时来自女藤井树的下一封回信的旁白响起,女藤井树说她中学时代有一个同名同姓的男同学,应该就是博子原本想找的藤井树了。博子刚刚确认了自己与未婚夫中学时代的一个与他同名同姓的女同学长得一样,配上这样的旁白内容,观众很难不联想到在未婚夫心中自己不过是女藤井树的替身,他爱的从来不是自己。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一个委婉的提示:一股悲伤和妒意开始在博子心中悄然升起。 3.用声音实现转换 岩井俊二在转场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声音的连接作用,让不同故事场景的顺承更加流畅。女藤井树因长期感冒被她妈妈送去医院,当坐在椅子上等待医生叫诊时,她靠在了墙上想要闭眼休息一下,这时周围噪杂的声音立刻都减弱甚至消失了,而一个护士叫她名字的声音凸显出来, 那声音很清晰也很空灵,藤井树睁开眼,这时已经进入了女藤井树的梦境而非现实世界,而她在梦中,老师正在叫她的名字。这逼真地模拟了人在困倦地刚进入睡眠的时候无法醒过来但却在梦中醒来了的感觉。而结束梦境的时候,导演又用同样的方法不着痕迹地将观众随着藤井树的梦境结束带回了现实。另一个类似手法出现在女藤井树收到博子寄来的感冒药时,女藤井树在闻药物的时候被药的气味刺激到而打了个喷嚏。她的工作地点和家里的画面伴随着这个打喷嚏的声音来回切换了四次,从而顺利实现了不同场景的衔接与转换而丝毫不让观众感觉到生硬,同时让观众接收到导演想要传递的意思——女藤井树已经感冒很久了还没好。 导演除了运用声音让转场更加顺畅,还通过声音与配乐的配合实现抒情与叙事的转变。影片开始的部分,博子在死去的未婚夫家里偷偷记下他中学时代的家庭住址时,配乐是纷乱的,博子的心情也是紧张的,而未婚夫的母亲安代端着茶具进入房间开口说话,这时音乐被打断,这提示观众安代打断了博子的思绪,抒情部分结束,接下来即将开始叙事。 除了上述三个角度外,岩井俊二利用博子和女藤井树的书信往来以及读信的旁白声音构成故事进行的线索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提及,但是考虑到篇幅以及侧重点,这里不予赘述。 《情书》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经典之作,声音在影片中的运用只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这部电影时的一个非常小的视角,这部电影的色彩运用、服装变换、逆光拍摄、叙事结构以及作者的立意都是非常精彩的部分。人们经常认为《情书》是一部讲述青春暗恋的纯爱故事,其实它的内涵远不止如此。在讲述爱情的时候,它的震撼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拍出了爱情的纯真,更是因为它拍出了爱情的立体,几乎各个年龄段、有着不同阅历的人,都能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收获对爱情的感悟。而抛开爱情这一话题,其实我们还能在影片中解读出“生和死”、“面对和放下”等更宏大的主题。期待岩井俊二的下一部作品。
网址:电影《情书》的声音评析与鉴赏 https://klqsh.com/news/view/163498
相关内容
《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PDF影视鉴赏与评论
如何深入鉴赏一部电影:技巧与方法全解析
电影赏析:经典电影解读与影评分析
《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
影视鉴赏技巧与作品分析课程.pptx
第五章 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论 《影视鉴赏》课件.ppt
艺术鉴赏与评论
如何从专业角度鉴赏电影?
提升观影质量:电影选择与赏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