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名言集锦:养身、养心、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的经典之作,介绍四季养生之道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经典名言集锦:养身、养心、养生之道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以及“人命至贵”等核心理念,不仅富含深奥的哲理,更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古人对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见解独到,以下精选的30句经典名言,便是对这一文化精髓的生动诠释。
养身之道,古来有之。
饱食之后即卧,乃生百病之源,古人有言:“饱食即卧,乃生百病”。此言何解?盖因饱食之后,食物未能及时消化,积聚体内,导致气滞不行,脾胃受损,终致百病丛生。故古人强调,饮食之后,宜稍作休息,以利消化。
再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言出于《吕氏春秋》,意在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形体的活动与精气的流动相辅相成,正如流动的水与转动的门轴,皆因运动而保持生机。反之,形体的不活动则会导致精气的停滞,气郁而生病。因此,古人提倡“生命在于运动”,鼓励人们积极活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饭后养生亦是古人关注的重点。如《昨非庵日纂》所言,饭后宜饮清茶、散步并揉腹,长期坚持,必有益于健康。同时,古人还强调作息应符合生理规律,如《太平御览》所载,“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以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是古人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提出的养生原则。遵循这一原则,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同步,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同时,叩齿术也被古人视为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如《养生要集》所述,“齿为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通过每天早晨的叩齿练习,可以有效地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最后,“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这是古人提出的饮食养生原则。五谷是人们的主食,提供主要的能量;五畜为辅助,补充营养;五菜为补充,增加口感;五果则提供额外的营养和益处。遵循这一原则,人们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
解读:五谷,包括麦、黍、稷、麻和菽(有时以稻替代麻),是人们饮食的基础。而五菜,如韭、薤、葵、葱和藿,以及五畜,如牛、犬、羊、猪和鸡,则分别作为五谷的补充和辅助。此外,五果,包括李、杏、枣、桃和栗,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了额外的营养和益处。
遵循这样的饮食原则,人们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同时,古代养生观念也强调了在适当的时候进食,如“先饥而食,先渴而饮”,以及“善养性者”所遵循的“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的原则,这些都体现了少吃多餐、适时进食的养生智慧。
此外,古代养生术还涵盖了借助各种自然元素和活动来修身养性的方法,如音乐、花朵、香气、针灸、锻炼等,这些都被证明能够有效地调理身体,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衣着与养生的关系也备受古代医学家重视,他们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适度调整,以保持身体的舒适与健康。
养心之道
心有所爱,不必深爱至极,心有所憎,也无需深憎到底,否则都会损害心性,伤及神明。这是孙思邈在《急千金要方》中的提醒,强调修心应追求静怡中和,避免过度和猛烈的情感投入。
养生之道,首要的是清心寡欲。欲望不可放纵,否则会酿成灾害;乐趣也不可过分追求,否则会导致肌体衰退。历代医家都强调这一点,认为适度才是养生之关键。
保持志闲少欲的心态,心安不惧,形劳不倦,这样真气才能调顺,各人也能随其所欲,达成所愿。这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教诲,强调内心的平和与适度劳逸的重要性。
当大喜或大怒时,需稍加克制以保持稳定;微抑和稍忍,是调节情绪的关键。这样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避免情绪的极端波动。
精神志意需要静养,静则壮,躁则老。这是《淮南子》中的观点,突出了清静养神在养生中的核心地位。
顺应自然,事情过后保持心宁,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龚廷贤在《龚廷贤寿世保元》中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追求安宁与和谐是养生的关键。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提出,“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这体现了内心平静与外部和谐相统一的重要性。
人的身体需要气来滋养,因此平时要注重善养。而愤怒是最忌讳的情绪,因为它会损害身体的健康。《老老恒言》中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善于调节情绪,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解读:养生之要,在于养气。人的七情波动极易影响气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愤怒时,怒气对身体的伤害最大,因此应极力避免。长寿者多仁德,他们心无贪欲,内心清净,心境平和而守正,以天地间的美好滋养身心,因而寿命长久且健康。同时,养生也需注意避免过度思虑、念想、欲望和繁忙事务,以免耗损神智、分散心志、干扰智慧运用和导致身体疲惫。
养生
养生之道,首要关注饮食。《嘉业堂丛书》中强调,合理饮食是养生的起点,因为“药食同源”,食物的选择比药物更为关键。
精、气、神被养生家视为核心要素。《理虚元鉴·心肾论》中指出,这三者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保持情绪稳定是养生的关键。《续附·养生要诀》提出,避免暴怒、减少思虑、省言慎行以及杜绝私念,都能有助于养性、养神和养心。
中年时期需要特别关注养生。《景岳全书》中提到,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此需要认真调理,以固本培元。
遵循自然规律也是养生的要点。《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统一,顺应四季和一日四时的变化。
少年和老人的养生方法有所不同。《类修要诀》指出,少年宜收敛情感以修德,而老人则应保持情感的畅快以利养生。
重视日常保养胜于药物治疗。《永乐大典》中提到,恰当的保养能够维持身体健康,避免药物治疗的必要。
养生还需遵循时间节奏。《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强调,不违反日月之忌,不失岁时之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
解读:养生的精髓在于顺应自然与遵循规律。深谙养生之道者,必不违逆日月星辰的自然节奏,亦不违背岁月流转的年龄特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上古时代的人们深谙养生之道,他们遵循阴阳的消长,与术数和谐共存,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此外,《寿世保元》中亦提到,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间的逸兴活动能够陶冶性情,释放心情,这些都对延长寿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系列文章推荐
梁启超:富有的家庭千篇一律,有趣的父亲却万里挑陈道明的人生感悟:行得正难,思无邪更是难上加难
断舍离:50个原则,让生活简单而富有意义
《红楼梦》诗词精选:悲喜交织,终归梦境
宋词简史:27首名作,尽览大宋王朝319年的风华
苏轼的智慧: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老树画画的生活态度:小荷两三朵,老酒三四杯,我知有我在,管他谁是谁
四大名著中的经典对联:智慧与韵味并存
30句古语,道尽人生百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50部世界名著浓缩50句箴言,耐人寻味
左宗棠的豪言壮志:能经受磨难才是真汉子,不遭人妒是庸才
国家强盛的秘诀:靠的不是历史机遇,而是人民的力量
摆脱忙碌状态的方法:此文为你提供精确指南,受益匪浅
梁漱溟的思维层次论:你在哪一层?
《增广贤文》精华48句:深刻领悟人生真谛
康熙家训:避免养出逆子,必须让他吃这五种苦
越活越年轻的秘诀:12个好习惯,逼自己养成!
《荀子》经典10句:高情商者注重这10个细节
《山海经》中的美丽传说:你听过几个?
人生的哲学:发自己的光,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古人传世家训:经典中的智慧结晶
钱钟书先生的幽默50句:隽永之思,回味无穷
静心箴言24句:让人心平气和,不生怨气
苏轼诗词100句:无法忘怀的经典之作
王蒙的洞见:有些人知识丰富,却缺乏智慧
九首古诗道尽最美友情:世间珍贵的情谊
林语堂的人生观:笑对人生,与世无争
网址:中医经典名言集锦:养身、养心、养生之道 https://klqsh.com/news/view/164575
相关内容
中医经典名言集锦:养身、养心、养生之道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中医春季养生之道
最经典励志名言集锦
励志名言集锦(44篇)
四季养生之道:中医教你如何顺应自然保养身体
经典励志名言集锦58句
经典励志读书名言集锦
经商之道的名言警句集锦
格言集锦(36篇)
经典名人名言集锦中英对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