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条收藏级创意思考技巧,值得你看101遍
二手图书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藏价值,值得投资收藏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低碳生活# #二手图书购买#
写在最前:“有好长时间,我都是直觉型选手,藐视技巧、鄙视行活、重视感受。以为天灵盖往上的未知领域总会给出绝妙答案,于是就天天吃状态。
但时间一拉长,经历了几次状态起伏和发挥不稳,才发觉,人还是要专业点。
控制下的失控,是真有东西;
失控下的失控,那是玩脱了。
既然要专业,那一切都是有技巧的,技巧原理之上的直觉才有真价值。天赋什么的,那都是后面的事儿了。
就像足球运动员,你要掌握几乎全部基本足球技巧,才能在门前来一记神之一脚;
像小说作家,你要清楚几乎所有故事讲述方法,才能写出一个真正值得推敲的惊艳作品。
退一万步讲,熟练掌握技巧与方法以后的你,至少对得起信任你的客户和雇主,也对得起无论什么行业都可能存在的底线标准。
但还是说一句,这绝不是金科玉律,仅是一家之言,是在你绞尽脑汁的时刻或者灵感全无的空白时分的一个小tips。
如果能稍微帮到大家,哪怕只是有点启发,那也很足够啦。”
——张拉灯
引子
别「为了创意而创意」,不要领导一皱眉说没创意,你就舍本逐末忘记brief一股脑去追求所谓的创意。
一、发散与生成
1、SCAMPER奔驰法
对目标进行七种操作:
(1)S (Substitute) 替代:产品或流程的某个部分能被什么替代?(例如:无糖可乐用代糖替代蔗糖)
(2)C (Combine) 合并:可以和什么东西结合?(例如:带摄像头的手机)
(3)A (Adapt) 改造:如何调整或改变以适应不同用途?(例如:把军事用途的GPS改造成民用导航)
(4)M (Modify/Magnify/Minify) 修改/放大/缩小:改变产品的形态、颜色、功能,或将其放大/缩小?
(5)P (Put to other uses) 其他用途:除了原定用途,还能用在什么地方?(例如:回形针除了别文件还能开锁)
(6)E (Eliminate) 消除:能否简化、减少某些部分?(例如:无印良品的“无品牌”理念)
(7)R (Reverse/Rearrange) 反转/重排:把顺序或结构颠倒会怎样?(例如: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卡)
2、属性列举法 (Attribute Listing)
列出目标的所有物理/功能属性,然后单独改变每一个属性。
3、形态分析法(Morphological Analysis)
画出矩阵,将目标的各项参数(如形状、材质、功能、颜色)两两组合,创造新品种。
4、随机输入法 (Random Input)
打开书/字典,随机指一个词或图片,强行与你的创意目标建立联系。
5、强制关联法 (Forced Relationship)
在房间里任选两个物体,为它们俩创造一个合理的关联或广告。
6、类比思考法 (Analogy)
提问:“自然界/军事/厨房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然后嫁接原理。
7、概念融合法 (Concept Blending)
A+B = 新C。例如:外卖App+盲盒 = 每日午餐盲盒服务。
8、思维导图法 (Mind Mapping)
中心词发散,不设限,然后在最远端的两个分支之间寻找一条全新的连接路径。
9、大脑写作法(Brainwriting / 6-3-5 Method)
6个人,每人写下3个点子,花5分钟;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10、莲花盛开法 (Lotus Blossom)
九宫格,中心是主题,周围八格是相关想法;再将这八个想法分别作为新的中心,继续发散。
11、摘录重组法(Extraction & Recombination)
从一篇文章中随机摘出10个名词和5个动词,用它们为你的产品讲个故事。
12、视觉提示法 (Visual Prompts)
准备一堆风格各异的图片(如超现实、纪实、抽象),随机抽一张,以它为灵感原点。
13、最差主意法 (Worst Possible Idea)
头脑风暴时,先想出最荒谬、最烂的点子,可以打破僵局,有时反向思考就是好点子。
14、词语阶梯法 (Word Ladder)
从一个词开始(如“快”),通过联想不断跳跃(快→闪电→能量→电池→持久...),寻找创意落点。
15、角色风暴法(Role-Storming)
想象一下,如果史蒂夫·乔布斯/毕加索/小丑来做这个案子,他会怎么想?
16、奥斯本检核表法(Osborn's Checklist)
比SCAMPER更详细的提问清单,如“能放大吗?”“能颠倒吗?”“能用新材料吗?”等近百个问题。
17、反向假设法 (Reverse Assumptions)
列出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常识性”假设,然后逐一在前面加上“不”,看看会发生什么。例:“餐厅需要有菜单”→“餐厅不需要有菜单”。
18、预演未来法(Future-Forward)
想象十年后,当你的产品/品牌成为传奇,媒体会如何报道它的“开创性”?从那篇报道倒推出创意。
19、五感清单法 (The Five Senses List)
分别写下你的产品/品牌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用它们组合。
20、动词操作法 (Verb Manipulation)
列出100个动词(如展开、压缩、扭曲、漂浮、隐藏),将你的主题与这些动词强行组合,看能产生什么效果。
21、画乱涂鸦法 (Doodle Thinking)
不带任何目的性地在纸上乱画,然后在无意识的图形中寻找与你主题相关的形状和灵感。
22、跨界嫁接法(Cross-Discipline Grafting)
找到一个建筑/音乐/编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如“黄金分割”“重复与变奏”“If/Then逻辑”),直接套用在你的创意上。
23、标题先行法 (Headline First)
先为你的广告想出10个绝对吸引人的标题,然后再根据最棒的那个标题去构思具体内容。
24、社会学观察法(Sociological Observation)
去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咖啡馆、地铁),只观察,不评判,记录下人们最真实、最微小的行为和对话,它们是洞察的金矿。
25、数据故事化 (Data Storytelling)
找到一个关于你产品的枯燥数据(如“效率提升37%”),然后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可视化的、情感化的故事。
二、结构与叙事
26、黄金圈法则 (The Golden Circle)
永远从“Why”(为什么)开始说,而不是“What”(是什么)。
27、英雄之旅 (The Hero's Journey)
运用经典的12步神话结构,让你的用户或品牌成为经历考验并最终归来的英雄。
28、“前后桥”结构 (Before-After-Bridge)
描绘一个痛苦的“之前”,一个美好的“之后”,你的产品就是那座“桥”。
29、问题-解决方案-结果 (PSR)
清晰地展示一个消费者困境,给出你的产品作为方案,呈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30、谜题与答案 (Mystery & Resolution)
先设置一个悬念,引发好奇,在观众最渴望知道答案的时候,揭晓你的产品。
31、皮克斯故事公式 (The Pixar Formula)
“从前有……每天都……直到有一天……因为那样……所以那样……最终……” 用这个结构来组织你的创意。
32、微观故事放大法(Micro-Story Magnification)
通过一个个体极其微小的故事(一个人丢了钥匙),来折射一个普世的情感或宏大主题。
33、对立并置法(Juxtaposition)
将两个完全相反或不协调的元素(如婴儿与重金属,小猫与坦克)放在一起,创造戏剧性。
34、“见证者”视角 (The Witness Perspective)
不直接夸产品,而是通过第三方(甚至是对头)的惊讶反应来侧面衬托。
35、拟人化叙事(Anthropomorphism)
让产品/物体成为主角,用第一人称讲述它的经历、梦想或抱怨。
36、单一元素重复法(Repetitive Element)
在整个创意中,像咒语一样重复一个视觉符号、一个声音、一个词,直到它刻进观众脑海。
37、“第四堵墙”的打破 (Breaking the Fourth Wall)
让广告里的角色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直接与观众对话。
38、通感叙事(Synesthesia Narrative)
用一种感官的词汇去描述另一种感官,如“尝起来是圆形的”、“听到了紫色的声音”。
39、反向时间线 (Reverse Chronology)
故事从结局开始,一步步倒着讲回开头。
40、嵌套结构 (Nested Loops)
故事里套着故事,像俄罗斯套娃,创造深度和复杂性。
41、象征性叙事 (Symbolic Narrative)
用一个象征物(如一只鸟、一扇门)来贯穿整个故事,代表一个核心概念。
42、冲突的引擎 (Engine of Conflict)
明确你的故事中,最核心的冲突是什么(人vs人,人vs社会,人vs自己),并把它放大。
43、沉默的主角 (The Silent Protagonist)
故事的主角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完全靠行为和周围人的反应来塑造。
44、结局先行法 (Ending First)
先设计一个绝对震撼、令人难忘的结尾画面或最后一句话,然后倒推出整个故事。
45、用户生成剧本(User-Generated Script)
将用户的真实评论、社交媒体帖子、客服对话,直接用作广告的文案或剧本。
46、“假如”情景剧 (What If Scenario)
创造一个“假如……”的平行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演绎产品的故事。(假如人没有嗅觉,香水广告会怎样?)
47、单一地点叙事(Single-Location Narrative)
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场景里(如电梯、等候室),考验叙事张力。
48、POV视角(Point-of-View Shot)
从主角(甚至是一个物体)的主观视角来拍摄整个广告。
49、“留白”的艺术 (The Art of Omission)
故事讲到一半,关键信息缺失,引导观众去猜测、讨论,从而加深参与。
50、情感调色板 (Emotional Palette)
先设计好你想让观众体验的情感曲线(如:好奇→紧张→同情→释然→喜悦),然后按此配置故事情节。
三、视角与洞察
51、角色扮演法 (Deep Role-Playing)
创造一个极其具体的用户画像(有名字、有生活细节),然后花一整天“扮演”他/她来思考。
52、孩童视角法 (Child's Eye View)
假设让一个5岁小孩来解释你的产品,他会怎么说?他会关注什么最本质的东西?
53、外星人视角法 (Alien's View)
假设向一个对地球一无所知的外星人介绍你的产品,你该如何解释它的核心价值?
54、极端用户法 (Extreme User Focus)
分别为“第一次使用的菜鸟”和“使用了一万次的专家”设计,取其交集。
55、反派视角法 (Villain's Perspective)
如果你要利用这个产品去做一件“坏事”或唱反调,你会怎么做?这能帮你发现其意想不到的特性。
56、五感剥夺法 (Sense Deprivation)
堵住耳朵、蒙上眼睛去体验一个场景,你会发现什么被忽略的细节?
57、“Jobs to be Done”框架 (JTBD)
消费者不是“买”一个产品,而是“雇佣”它来完成某项“任务”。找到那个最核心的任务。
58、行为经济学偏误应用(Behavioral Economics Bias)
利用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稀缺性等心理偏误来设计创意。
59、“禁忌”清单法 (The Taboo List)
列出这个品类广告里所有的陈词滥调(比如汽车广告里空无一人的山路),然后规定自己绝不使用。
60、寻找共同的敌人 (Find a Common Enemy)
为你的用户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如“无聊”“等待”“复杂”“不公”),并号召大家一起对抗它。
61、仪式创造法 (Ritual Creation)
为你的产品设计一个独特的使用“仪式”,让简单的功能变得有意义。
62、时间旅行法 (Time Traveler)
想象100年前的人看到你的产品会作何反应?或者,用100年前的风格为它做一则广告。
63、物体视角法 (Object's Perspective)
想象你是那个产品本身,你的一生是怎样的?你的渴望是什么?
64、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 (Ethnographic Fieldwork)
真正进入用户的原生环境(家、公司)去观察他们如何与产品互动。
65、第二意图分析法(Second-Order Motive Analysis)
用户说想要A,但他内心深处可能想要的是A所带来的B。找到那个B。(例如:买名牌包→渴望被看见和认可)
66、痛点夸张法 (Pain Point Exaggeration)
将用户的一个微小痛点,在创意中用极度夸张、荒诞的方式呈现出来。
67、梦想具象化 (Dream Visualization)
你的产品帮用户实现了哪个深藏心底的梦想?把那个梦想画面直接画出来。
68、“关掉声音”测试 (Sound Off Test)
关掉声音看你的视频广告,仅凭画面,故事是否依然清晰、动人?
69、黑客思维 (Hacker Mindset)
寻找现有社会规则、平台机制的“漏洞”,并利用这个漏洞去进行传播。
70、微时刻捕捉法(Micro-Moment Capture)
关注用户在做决定前那些“我想知道”、“我想去”、“我想做”、“我想买”的瞬间。
71、Aha!时刻倒推法 (Aha! Moment Reverse-Engineering)
用户在体验产品的哪个瞬间会发出“Aha!”的赞叹?把整个创意聚焦于放大这个时刻。
72、非用户访谈法 (Non-User Interview)
去采访那些坚决不用你或你同类产品的人,他们的理由往往是创新的突破口。
73、类比移植法 (Analogy Transfer)
把一个不相关领域的行为模式移植过来(如“像刷抖音一样学习”、“像玩游戏一样健身”)。
74、利益阶梯法 (Benefit Laddering)
从产品属性(Attribute)出发,上升到功能利益(Functional Benefit),再到情感利益(Emotional Benefit),最后到达终极价值(Terminal Value)。
75、文化原型借用法(Archetype Adoption)
将你的品牌或创意与一个根植于人类文化的原型(如英雄、智者、小丑、情人、探索家)进行深度绑定。
四、执行与精炼
76、减法原则 (The Law of Subtraction)
你的创意还能再去掉什么?直到再减一分则损。
77、夸张的现实主义(Exaggerated Realism)
将一个非常真实的场景,通过一个极其夸张的细节来引爆。
78、视觉双关法 (Visual Pun)
用一个视觉符号巧妙地表达两层含义。
79、单一元素聚焦法 (Single Element Focus)
整个广告只聚焦于产品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并将其放大到极致。
80、改变介质法 (Medium Swap)
想象如果这个创意要从视频变成一个户外装置/一首诗/一个游戏,它会是什么样?
81、“一镜到底” (The One-Shot Technique)
用长镜头来营造真实、沉浸、一气呵成的感觉。
82、强制约束法 (Forced Constraint)
主动给自己增加限制,如“必须只用三种颜色”“文案不能超过5个字”“预算为零”,限制倒逼创意。
83、时间操控法 (Time Manipulation)
将一个漫长的过程压缩在3秒内,或将一个0.1秒的瞬间拉长到30秒。
84、强对比色块法 (Bold Color Contrast)
使用高饱和度、强对比的色块来构建画面,制造视觉冲击力。
85、声音设计的叙事性(Narrative Sound Design)
声音不是配角,用声音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暗示情绪。
86、负空间利用 (Negative Space)
画面中“空白”的部分,其形状本身是否构成了另一个有意义的图像?
87、尺寸倒置法 (Size Inversion)
故意颠倒物体正常的尺寸比例,创造超现实奇观。
88、格式塔心理学应用(Gestalt Principles)
利用邻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原则来组织视觉元素,引导观众视线。
89、框架内的框架 (Frame within a Frame)
用门、窗、镜子等在画面内再制造一个画框,增强深度和叙事感。
90、互动性植入(Interactivity)
在平面或视频中,设计一个元素,让观众有想去“点击”或“滑动”的冲动。
91、工艺的痴迷 (Craft Obsession)
在字体选择、排版、转场、调色等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追求像素级的完美。
92、惊喜的“扭转” (The Twist)
在创意结尾处,设置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
93、可延展性测试(Franchise Potential)
这个创意是否强大到能延展成一个系列战役?它有没有一个可以不断重复的核心模式?
94、“能发微博吗?”测试 (Weiboability Test)
你的核心创意能否用140个字(一条微博/朋友圈)说清楚并让人想转发?
95、品牌一致性过滤 (Brand Consistency Filter)
这个绝妙的创意,像不像我们品牌会做的事?如果不,忍痛割爱。
96、单一焦点原则(Single-Minded Proposition)
一支广告只传达一个最核心、最简单的信息。一就是全。
97、优雅的解决方案 (The Elegant Solution)
这个创意是否用最简单、最巧妙、最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98、预演失败(Pre-mortem)
召集团队,假设这个项目已经上线并彻底失败了,然后分析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提前规避。
99、妈妈测试 (The Mom Test)
你能把这个创意讲给你妈妈听,并让她在不追问的情况下,准确理解你要表达什么吗?
100、让它呼吸 (Let It Breathe)
完成后,把它放24小时。之后再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初次审视它,你会发现所有之前没注意到的瑕疵。
网址:100条收藏级创意思考技巧,值得你看101遍 https://klqsh.com/news/view/165047
相关内容
50条开车技巧新手秘籍!(干货.收藏)收藏!10条时间管理技巧,成为时间富人
50条生活小常识实用值得收藏
让你越变越美的50条穿搭技巧,值得每一个女生收藏!
让生活充满乐趣的101个小技巧
生活小妙招:100个超级实用的小技巧,快来收藏!
好评率超高的7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微信里舍不得删的8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如何保持家居卫生?收藏这5条技巧,让你的家井井有条。
100个值得收藏的美食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