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服务”创新文旅体验,“朝阳志愿+”赋能“城市会客厅”
参与城市志愿服务,可以丰富城市生活的社会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志愿服务#
初秋的长春虽有丝丝凉意,新民大街却热度不减。作为长春的文化地标,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已从“开门红”迈向“持续红”,成为开放、共享、有趣的“城市会客厅”。在这背后,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首创的“三维立体”志愿服务新模式,通过文明服务保温度、文化服务增厚度、文艺服务添亮度,做好基础保障、传承深度内涵、营造活力氛围,“红马甲”志愿者用耐心、细致、温暖、专业的服务,为这条百年老街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位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底蕴。
“三维服务”打造全新文旅体验
“您好,需要帮助吗?”8月16日,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各个角落,佩戴统一标识的志愿者正在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大学生志愿者陶同学用熟练的外语为来自巴基斯坦的游客哈桑介绍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些年轻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我们提供翻译和解释,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长春新民大街。”哈桑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创新推出“文明+文化+文艺”三维服务模式,200余名文明志愿者日均服务游客1500人次,保障活动有序进行;文化志愿者日均开展讲解360场次,让历史建筑“活”起来;文艺志愿者则通过特色展演,为街区增添艺术氛围。其中,大学生志愿者由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团区委从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招募选拔。
“这种服务模式既有实用性,又有文化味。”来自辽宁省的游客王先生点赞道,“志愿者不仅帮忙指路,还能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服务也很周到,让我不虚此行。”
“涟漪计划”培育专业志愿力量
朝阳区创新实施“涟漪计划”人才培养机制,选拔30名骨干志愿者担任“岗位导师”,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培训98名新晋志愿者。同时,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还构建了“三个一”培养体系,编制标准化教材、组建专家导师团队、建立实践基地,为志愿者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曾参与长春马拉松服务的志愿者马欣桐表示:“上岗前,新晋志愿者有专门的培训,会有专业的国家级专家讲解新民大街的‘前世今生’,以及志愿服务的各项细节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战锻炼,我们的服务变得更加专业规范。”
“朝阳志愿+”品牌持续深化
目前,朝阳区已构建起覆盖35个部门、11个街道的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德苑有约”志愿服务枢纽型平台开展“蓝马甲助老”“小学生交通安全训练营”“爱佑暖‘新’”等各类专项服务,累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我们将持续深化‘朝阳志愿+’品牌建设。”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叶霖霖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打造“志愿+文旅”等特色项目和“志愿+治理”“志愿+应急”等系列子品牌,持续丰富品牌矩阵,同时深入探索完善激励嘉奖机制,激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在朝阳区蔚然成风。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探索出志愿服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朝阳样板”。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三维服务”创新文旅体验,“朝阳志愿+”赋能“城市会客厅” https://klqsh.com/news/view/166817
相关内容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剧旅联动,激活城市基因乡村会客厅:焕发振兴新动能的路径与建议
“暖心警务会客厅”:架起警民连心桥
科技赋能,文旅消费市场呈现“人财两旺”景象
城市漫步:体验都市魅力的新方式
开腔见喜!本土“相声天团”落户东莞记忆,赋能莞城文旅消费新活力
艺术赋能社区 美育人人可及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文创市集找回城市“烟火气”
创意市集在海南多地兴起 解锁文旅消费新体验
文旅新产品带来消费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