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系列调研采访之一 我们为什么跑马拉松

发布时间:2025-08-20 07:05

参加马拉松马拉松赛事,一边跑步一边领略马拉松沿途的城市风光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健身运动乐趣# #运动旅行目的地#

  本报记者 林 剑
  编者按:近年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蓬勃发展。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到2024年,赛事数量由699场增至749场,参与人次从605.19万增至704.86万。“跑马”“约跑”“破3”“中签”……这些曾只在爱好者圈层流行的词汇,与马拉松项目一起逐渐“破圈”,成为一种时尚甚至社会现象。当越来越多的“跑马”理念从强身健体上升为文化认同,当越来越多的办赛思路从千赛一面进阶为各美其美,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叙事从就赛论赛发展为以赛兴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已超越体育项目的单一属性,成长为承载健康理念、彰显城市特色、拉动社会发展的多元载体,在奔跑中书写着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与此同时,在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的热潮中,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偶尔出现。秉持问题导向,聚焦赛事组织、备赛参赛中出现的不规范、不专业、不文明等问题,本报调研组日前分赴北京、石家庄、南京、无锡、杭州、合肥、芜湖等地,采访马拉松爱好者、组织方、从业者、研究者,从个体、集体、群体不同维度对马拉松项目进行解读,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期引发社会各界对马拉松的广泛关注和理性思考,推动这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安全、有序、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健康。

  “为什么跑马拉松?”资深跑者汪涌、李小白的回答完全一致——为了健康。

  2015年,参与并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身体亮起了红灯。由于免疫力下降导致一系列问题,医生说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减轻工作压力,要么多参加户外运动。就这样,从徒步开始,汪涌逐渐接触跑步。从开始的1公里、3公里、5公里,再到半马、全马,10年间,他完成了百余场半马、近50场全马,2024年还登上了巴黎奥运会新增设的大众组马拉松比赛赛场。

  从对模特行业一无所知到带领新丝路集团在国际时尚行业打出一片天地,李小白创造了职业生涯的辉煌。然而,常年熬夜、停不下来的秀场、没完没了的应酬,“三高”等健康问题接踵而来。为了减肥、为了健康,他开始尝试跑步。如今,年近古稀的他精神矍铄、身形挺拔,甚至完成过7天内跨7个大洲跑马拉松的壮举。

  科学的跑步对跑者的身心改善显而易见,除了提升心肺功能、增强代谢能力,还能缓解焦虑情绪,带来无法替代的愉悦感受。知名医学跑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表示,医药能够预防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发作,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运动也能做到。体育总局科研所基于对近万名跑者调查问卷形成的《特征与趋势洞察 中国跑者的运动参与和消费》今年初发布。该报告显示,我国路跑重点人群的肥胖率(0.74%)远低于2020年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群(14.6%),53.96%的受调查者认为,路跑对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效果显著。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运动是良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像汪涌、李小白一样走出家门,动起来、跑起来。《特征与趋势洞察 中国跑者的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同时指出,37.5%的受调查者的首要运动动机是“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奔跑中拓宽生命维度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马拉松周期。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在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超5000美元。之后十几年,恰是我国路跑蓬勃发展的时间。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让路跑项目更多融入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变和影响着人们对路跑的认识。

  北京奥运会改变了汪涌的职业生涯走向。伴随着北京申奥、办奥的脚步,汪涌从新华社贵州分社来到北京分社,成为专职体育记者,或者说奥运记者。他真切感受到了奥运会给北京乃至全国带来的变化。“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迎来快速发展的几十年。大家都在各自行业努力着,很多人忽略了健康,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城市,除了场馆和赛事,还留下了‘体育生活化’的重要遗产,让更多人了解运动的重要意义,并参与其中。”汪涌当然也是健身大军中的一员。“首次参加北京马拉松,以跑者的身份从天安门广场跑到‘鸟巢’‘水立方’,作为记者曾无数次抵达的地方,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尤其是看到很多并肩作战过的记者朋友、场馆建设者为我加油,心里的自豪感无以言表,我想这也是马拉松带给我的重要收获。”

  作为一名时尚行业从业者,李小白到访过几乎全世界每一座大城市,但以跑者身份重新来到巴黎、伦敦,他感觉之前从未在意过的街巷、建筑也都充满了魅力。他通过跑步、通过身体重新感受着每座城市,感知“地球是圆的”。李小白说:“通过参与马拉松,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

  体育总局科研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轶龙表示,马拉松赛事的持续火爆,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升级,体育需求得到空前释放。马拉松作为路跑运动的代表,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挑战自我的重要途径,路跑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树立正确“跑马观”至关重要

  参与马拉松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益处,但它毕竟是极限运动。汪涌、李小白都表示,对于马拉松项目应有敬畏之心,不能过分追求跑量、PB(个人最好成绩)、“破3”等指标,罔顾自身实际情况容易给个人和家庭造成风险。

  “马拉松的终点不应该是旗门的冲线处,而应该是踏入家门的一刻。”李小白说。

  中国田径协会医疗专家组专家李永生拥有超过10年的马拉松医疗服务保障经验。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马拉松参与者最大的风险是猝死,因此赛前体检至关重要。“2006年意大利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自1982年开始对12至35岁的运动员进行全国性体检筛查以来,意大利某地区的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率下降了89%。”李永生介绍,“自2015年起,杭马组委会强制要求半程和全程马拉松参赛者递交体检报告。10年来共审核20余万人次,共筛查出2例主动脉夹层,50余例肺动脉高压,600余例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严重下降、减退,800余例预激综合征和过早复极综合征,200余例非运动性心动过缓。”

  记者看到了杭马组委会提供的体检报告模板,其中血压、心率、心电图是必检项,心脏彩超是建议检查项。李永生表示,有的参赛选手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体检,甚至会向组委会投诉,这是因为部分参赛选手对运动中的心血管风险认识不足,对此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李小白认为,忽略体检、盲目追求成绩都是不健康“跑马观”的具体表现。为了炫耀,可能会增加跑量;在赛场上,出现不适时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再坚持坚持。这种加量和坚持是否真有科学依据,是否对自己有益,是需要研判和考量的。“参与任何项目的原则都应该是从实际出发,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积极的‘跑马观’。我们的初心是追求健康和幸福,有时候放弃才是责任感的体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近一段时间,有的马拉松赛场出现个别跑者的不文明行为,引发外界关注。对此,李小白认为,作为跑者,自律是最基本的。这不仅仅体现在训练、比赛过程中,也体现在对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自我管理和要求上,这同样是正确“跑马观”的体现。“应该看到,这些现象都是项目甚至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对于跑者来说,应做好个人管理;对于管理者来说,应做好服务和监督。我相信随着马拉松赛场文明水平的提升,大家将精力更多投向赛事本身,也将见证全社会文明习惯、卫生习惯的逐步完善和稳固。”

  马拉松也有了“门诊”

  今年5月,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马拉松专病门诊首次开诊。20个预约名额早早被抢光,跑步爱好者带着各种问题前来求诊。到7月初,仅两个月,门诊治疗量已经超过600人次。

  庄先生在一次马拉松训练中受伤,导致左膝关节外侧出现疼痛。马拉松专病门诊副主任医师陈烁为他制定了手法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运动康复室,李女士踏上跑步机,康复师利用动态捕捉系统和足底扫描系统分析她的跑步姿势。“跑步时,应当保持身体直立,落脚点位于身体正下方,减少跨步过大的冲击力;摆臂高度不宜超过胸部,避免肩颈僵硬。”康复师韩与作一边指导一边介绍着。

  该院门诊部主任钱媛表示,南京市每年举办十余场马拉松赛事,但大部分跑者都缺乏科学训练和完整规划。开设马拉松专病门诊,更大意义在于让跑步爱好者了解科学的运动方式,依托体卫融合特色,将预防、诊疗、康复集于一体,为运动爱好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可以帮助马拉松爱好者赛前进行风险评估、预防受伤。一旦出现受伤,也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快速重返赛场。”

  无独有偶,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也于今年6月开设了中医特色运动康复门诊,通过中医药与现代康复诊疗技术,为马拉松爱好者提供跑前评估、跑中运动损伤防护、跑后康复等全周期服务。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跑者在完成训练、比赛后,都来到门诊接受免费的放松康复服务。

  该院院长吴晓良也是资深跑者,接受记者采访前,当天上午他刚刚完成了一场当地的半马比赛。吴晓良表示,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跑马行列,也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科学运动的重要性。在“体重管理年”的大背景下,卫健部门、体育部门等相关部门加大了体育科普力度,“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的理念更加被认可和接受。“希望更多跑步爱好者主动学习和应用科学训练方法,善用专业医疗和康复资源,将预防伤病、科学备赛作为长期奔跑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设立马拉松门诊的初衷。”

网址:马拉松系列调研采访之一 我们为什么跑马拉松 https://klqsh.com/news/view/170420

相关内容

国漫“马拉松”
亲子马拉松:如何带孩子一起跑出健康与快乐?
全明星阵容集结!第十七季搜狐新闻马拉松即将威海开跑
白蛇双生花世纪同框!赵雅芝黄圣依一起跑马拉松
81岁物理教授完赛73场马拉松!跑步中收获严谨科学态度、积极人生哲学
马拉松“成长的烦恼”如何解
81岁退休物理教授完赛73场马拉松:在跑步中收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人生哲学
黄圣依跑马拉松撞线6KM 笑称我有一个特别好的跑步搭子
杨九郎透露和黄征相约一起跑马拉松 最少将挑战十公里
贵州铜仁:亲子马拉松,热辣滚烫向前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