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整个机场航站楼就像一个展翅腾飞的凤凰,也被称作“新国门”。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十五支队,是目前武警部队最年轻的一个支队。今年8月31日成立后,这支部队已经顺利完成大兴机场投运日安保、国庆“黄金周”安保等重大任务。
组建不足百天,官兵怎样接受“世界级能力大考”?在大兴机场执勤有何“科技助力”?“国字号”执勤标准如何做到?南都记者探秘这支武警最年轻的支队如何守护“新国门”。
在航站楼里巡逻的哨兵。莫倩如 摄
新组建部队主官曾任职“国字号”部队
8月31日,执勤第十五支队正式组建成立,支队长甄向宁、政委危平,从武警北京总队党委首长手中接过了武警部队旗,成为大兴国际机场“新国门支队”的第一任主官。
8月31日,执勤第十五支队正式组建成立。
南都记者发现,该部队两位主官均有“国字号”部队任职经历,支队长甄向宁曾任职于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七支队礼宾大队;政委危平也曾于2015年初担任武警部队礼炮中队所在支队政委。资料显示,在调整改革之前,国旗护卫队、国宾护卫队和礼炮部队曾是武警部队三支赫赫有名的“国字号”部队,在外交迎宾活动中,他们作为“国家名片”展现给世界。
“2017年12月接到武警部队命令,礼炮部队转隶移交到执勤第七支队礼宾大队,当时负责接收任务的带队领导就是我现在的搭档甄向宁同志,我们俩因此结缘。”政委危平回忆起与搭档的相识,依然印象深刻。
支队长甄向宁也表示,作为大兴机场“新国门支队”的第一任主官,两人也希望用“国字号”标准,将支队全力打造成一支精锐的“新国门卫士”。
担负全球最大规模单体航站楼守卫勤务
大兴机场建筑占地140万平方米,拥有6条跑道,268个停机位,怎样担负好全球最大规模单体航站楼的守卫勤务,成为摆在支队官兵面前的一场“世界级能力大考”。
在航站楼里巡逻的哨兵。
支队官兵进行了多次机场地形勘查,拟定各类方案预案,想定航班延误、机场劫机、暴恐袭击等各种情况。他们还多次参加机场组织的综合演练。每次演练各有侧重,旅客量一次比一次大,情况一次比一次复杂。班长罗群表示,“航站楼里每一层有多少架直梯、多少架扶梯、多少个出入口、多少家店铺……它们的数量和位置我们都要心里一清二楚,在心里有立体的地图。”
支队长甄向宁曾在首都机场任职20多年,他表示,大兴机场由于增加了很多“科技助力”,让官兵们的执勤更能够“好钢用在刀刃上”。
甄向宁介绍,大兴机场在兵力使用上,相对首都机场更加优化。增设的一些高科技安防技防手段,使得场区内更加稳固安全。航站楼里的巡逻哨兵,可以和值班室实现互联互通。现场执勤的影像还可以同步传输,同步存储,让指挥员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果断指挥。
执勤的哨兵。
此外,在大兴国际机场还设置了公共区域的车辆武装巡逻。把航站楼周边区域的安防安全纳入到整个机场安防体系中。还有一支机动大队,能够在机场任何一个角落发生问题时,“神兵天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探访当天,官兵们还带记者参观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行中心(AOC)。通过这里的一个运控联合值班平台,武警执勤官兵能够实现和机场公安分局、边检、海关、消防等50多家单位的扁平化沟通。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中心里有一个开放式的大型值班平台,用颜色板区分出几大区域,分别对应机场管理的方方面面,一块横贯左右的超大屏幕,动态显示着大兴机场的各项数据信息。从飞机的起飞降落、天气状况,到场内商店管理、安保执勤,机场里任何一个区域发生情况,所有相关单位都能第一时间获知情况,提出建议或处置方法,并通过通信手段来调动各自单位所属的力量,实现扁平化指挥。
组建不足百天已处理多起有碍安全事件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并成功首航,引来世界瞩目。不到一周,大兴机场又迎来了第一个国庆“黄金周”,作为北京的新地标建筑,这里旅客游客聚集,人流如织,成为参观游玩的“新网红打卡地”。
据统计,在这期间,支队官兵有效处置了多起有碍安全事件,热心服务游客近万人,圆满完成了大兴机场投运仪式安全警卫任务,确保了国庆期间大兴机场的绝对安全。
执勤官兵在给旅客指路。
2019年9月29日晚,一名女子因孩子意外走失向哨兵求助。执勤官兵迅速通知值班民警,并带领孩子家属找机场服务台工作人员协助。他们一面利用机场广播播报,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另一方面,哨兵也带着家属在航站楼2层拉网式的寻找。10分钟后,在机场工作人员和干警的配合下,孩子终于找到,一家团聚。
2019年10月6日14时50分,一名女子在下行扶梯口处,突然翻越护栏欲跳楼,带班干部罗璨和民警迅速冲过去将女子救下,哨兵及时警戒并疏散现场围观群众,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国旗下站岗的哨兵。莫倩如 摄
在大兴机场航站楼里,一面国旗悬挂在大楼顶棚,在白色的格状的顶棚的衬托下,显得尤为鲜艳醒目。一位执勤官兵告诉记者:“每次执勤,抬头都可以仰望见这面国旗,让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采写:南都记者 莫倩如
编辑:莫倩如,潘珊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