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让生活更美好
科普读物让生活充满好奇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知识探索#
我们应该多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果说人文类的书籍能让我们的精神更美好的话,科普类的书籍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为,科学能让我们更深刻更正确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的行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我们人类知道得更多,走得更远。
同学小Z君对我说当天是世界读书日,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说你不问我吃什么,问读什么书干嘛,然后我俩一顿调侃。
小Z君说他最近正在读一本叫《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的书,恰巧这本书我也有,它是一本关于癌症的科普书籍。作者叫菠萝,本名李治中,是一家跨国医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资深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菠萝爱好科研、科普。当年他在人人网上写癌症科普系列,因为文章科学性和可读性相结合,通俗易懂,受到网友追捧,本书就是那些科普文章结集出版的,被誉为“史上最强的癌症深度科普”。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是这一年我放置在床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其中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更加理性,所以近年来自己更偏爱这类科普类书籍,对于癌症这种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疾病有一种迫切了解的欲望,这本书正满足了我对这类知识的渴望。
癌症是一种谈之色变的恐怖疾病,我相信每个人都不想听到自己或者是亲人得了此病。但不得不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患癌的风险,甚至是年龄很小的儿童。因此,科学地了解癌症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它的发病机理是什么,为什么癌症会致命,得病了怎么治疗,为什么癌症容易复发,为什么人类现在还治不好癌症,如何科学地预防癌症,都是每个人应该知道的。在这本书里,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作者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癌症是什么,癌症的各种治疗方法和各种关于癌症的流言背后的科学背景,避免大家因为不了解而恐慌。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我个人对于癌症确实经历了一个从无知恐慌到科学了解的过程。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我的重点并不是介绍《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这本书讲了什么,如果是感兴趣的读者,只要拿到这本书,就可以了解到那些关于癌症的知识,它一定会给你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际上,借着世界读书日的契机,我更想讨论的是关于读书的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什么书更好?
日前,《人民日报》有篇评论说“读书实际上会给人带来两样东西: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智慧。”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读书首先一定是能获得知识,在知识足够多的基础上,人判断事物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凡事就显得高人一筹,这大概就是智慧吧。读书获得知识,有知识然后有智慧,这是一个逻辑发展的过程。但是,我想,其中有个问题,那就是你读到的是不是正确的知识,或者说是不是正面的、有用的知识。也许有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真的是这样,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并不完全是正确的知识,如果让错误的知识指导你的行为,也许伤害比不读书都可怕。比如,在《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这本书里,作者就驳斥了坊间关于癌症的各种传言,例如转基因食物致癌、中医能有效治疗癌症、抗氧化剂能防癌、酸性体质致癌、癌症会传染等等。如果你得了癌症,没有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而是相信了这些因为各种原因流传的谎言,那么一定会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后悔晚矣。
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七大类,分别是常识、经验性知识、神话故事和传说、科学知识、哲学、艺术知识、宗教。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人类是靠“讲故事”来推动人从动物走向上帝,大意是说人类社会的各种规则,无论是宗教故事、民族主义还是政治、经济制度都是虚构的,都是在讲故事,目的就是把庞大的人类群体组织起来。结合波普尔和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我也简单地认为我们人类获得的知识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知识,这类知识反映的是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它适用于所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两个不同肤色、民族、种族的得了癌症的人可以互相捐献器官,这是生物科学的范畴。再如有科学家说只有数学是人类通往更广阔宇宙的语言,因为数学不依赖于任何真实世界的物理概念,可以被当做纯粹的信息进行交流。另一类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知识,比如宗教、艺术、社会制度等等,这类知识能够让人类组织得更有效率,让我们的精神更美好。
当然,我给知识这样分类不一定恰当,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说明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更应该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多读一些科普书籍,多培养一些科学精神,而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因为据我观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如今多读书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但在读书的社会热潮中,有国学热、诗词热、英语热等等,唯独没有科普热。而我认为,在我们这种重视精神修养的文化氛围里,大众基本科学知识的缺乏、科学精神的缺失才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试想,如果不是如此,怎会有几年前张悟本“绿豆养生,包治百病”谬论的流行,怎会有那么多退休老人投入巨资购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怎会有那么多的伪科学谣言在民间流传?
分析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明白了,我其实还是想通过《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这本书推销一种读书理念,那就是我们应该多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果说人文类的书籍能让我们的精神更美好的话,科普类的书籍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为,科学能让我们更深刻更正确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的行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我们人类知道得更多,走得更远。
实际上,这些观点也是世界读书日那天我在和小Z君一番讨论后形成的共识。□王向东
网址:科普,让生活更美好 https://klqsh.com/news/view/176324
相关内容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探索多样科技应用
科普短视频,让“高冷”知识更好玩
科学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科普动态】科普赋能 共筑美好——北辰区科协开展全国助残日科普宣传活动
趣味知识科普:让生活更有趣的科学小常识!
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揭秘生活中的科技好物,让生活更智能
从严把关,让医疗科普更靠谱(民生观)
让生活更美好!五大社交活动让老年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