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自己吧,你很棒!

发布时间:2025-08-22 19:42

爱的抱抱:给自己一个拥抱,传递温暖和安慰。 #生活技巧# #情绪调节技巧# #情绪疏导技巧#

现如今,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

大家开始更多地关注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和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里介绍一本心理自助书籍《抱住棒棒的自己》,采用漫画的形式讲述真实的故事,普及可靠的心理学知识。

这本书是由武志红团队旗下的“徐慢慢心理话”漫画团队创作的,选取的都是“看见心理”平台真实的咨询案例,参与内容策划和条漫制作的都是咨询师和心理从业者。目前已经在公众号“徐慢慢心理话”发表了100多篇条漫,吸引了近百万的读者。

主人公徐慢慢,是一个虚拟心理咨询师。这本书通过徐慢慢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焦点,用漫画这种轻松的形式,表现了当代人的各种困扰。书中分享的心理咨询小故事,包含情绪、自我成长、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用心理学知识剖析行为背后的动机,让我们学会疗愈和接纳自己,给予自己成长的力量。

1

面对失败,你不妨大胆一点

有句俗话说:关键时候掉链子。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关键时候掉链子的人?有些学生明明平时学习很刻苦,但是到了大考就会出现各种状况,不是迟到就是走错考场。有些人平时工作很努力,但是到了需要做工作汇报的时候,你却发现他放下没做完的PPT跑去打游戏了。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做自我妨碍。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拼尽全力,是因为害怕失败和失败带来的自尊受损,而自我妨碍实际上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夸大困难,甚至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都是为了给最后可能出现的失败结局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比如担心考试考砸了,害怕被批评,先找出一些客观原因来甩锅,毕竟躲在借口后面比面对失败的打击更容易一些。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这种拒绝投入的状态会让人产生一种“我在掌控、我在选择”的感觉。即使失败也是我自己选择的,是在我的掌控之中,这种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尊和形象。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给自己挖坑的经历,只要这种自我妨碍的行为,没有影响到生活或者工作,可以把它当成是紧张生活的缓冲带,如果缓解了紧张我们就可以继续面对挑战了。但是这种行为出现得太频繁的话,就会困住你前进的脚步,让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徐慢慢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想想最坏的结果。大部分的自我妨碍都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与其害怕,不如直接走到失败面前,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也许会发现失败只是一种普通的体验。

你还可以多暗示自己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话,似乎就没有自我妨碍的必要了。当我们迈出第一步,努力去争取时,更容易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帮我们变得自信,让我们敢于面对下一次的尝试。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迈进了一个自我成就的正向循环。

其实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人生各种体验中的一种,当我们不再把失败和“我很差劲”联系在一起时,或许就会发掘出自己未知的潜能。

2

如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大家对于立flag应该不陌生了。新一年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不过有些人没几天就会被啪啪打脸。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徐慢慢的表妹本来打算利用国庆假期调整一下,让自己摆脱颓废的状态,在假期开始之前她就给自己定好了目标。放假第1天,她信心满满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第2天她觉得有点累,就偷懒了一下,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到了第3天,这个计划表已经被她丢在一边,结果假期过完以后,她的颓废一点也没少,还多了一些焦虑。

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徐慢慢解释说发生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执行力,而是执行力用错了地方。当我们想改变的时候,总是习惯先找到一个问题,比如我最近状态很差劲,或者我太胖了,又或者孩子不够优秀还偷懒。然后再给自己或者对方制造一些压力,希望可以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但是结果往往是只感受到了压力,却没有产生动力。

徐慢慢提到的《最小阻力之路》这本书中有一种观点:解决问题的思维很难产生持续的动力。

什么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举个例子,摆脱单身和拥有亲密关系,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摆脱单身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把单身当成一个问题,想要解决它。而拥有亲密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确定自己在亲密关系上的需求,然后去满足它们。

解决问题的思维很难给我们提供持续的动力,但是创造性思维却可以做到。因为创造型思维的动力来源于爱。

当我们陷入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无论是想摆脱焦虑的状态,想减肥,还是想督促孩子,其实动力都是一样的,就是对于现状的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很难成为行动的动力,但是,当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去创造真正热爱的东西,反而会产生动力。

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健康的身材,你可以先停下“我好胖”“我好丑”这种自我攻击,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规律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你还可以不时地奖励自己一顿大餐或者短暂的休息。

当我们不再纠结于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想要什么就去努力创造什么,你就会发现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抱住棒棒的自己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律太痛苦了,但是自律这件事真的是痛苦的吗?斯科特·派克曾经提出一个观点: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越自爱越能自我完善。也就是说想要变得自律首先需要爱自己,给自己更多的接纳和宽容,而不是一味地约束挑剔和批评。

小麦是一个追求自我成长的人。她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上班,晚上到商学院上课,中间腾出时间去接女儿放学,就连周末也不放松。她每天的生活都像被拧紧的发条,而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不停地自我谴责。比如上课迟到了,她就会开启自我谴责的模式,把自己彻头彻尾攻击一遍,然后决心下一次做得更好。

这样的安排让她每天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无法完全放松。有一天接完女儿放学以后,她本来应该赶去上课,但是因为太饿了就先去吃了一顿饭。虽然那节课她迟到了,但是她发现自己比之前饿着肚子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从那之后,她开始慢慢作出改变,不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那么紧凑。当自己做得不好的时候,她会提醒自己慢慢来也可以。除了自我谴责,她的心里越来越多的是对自己的爱和怜悯,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更好了。

自我谴责或许能够让我们得到短暂的提升,但是也会让我们消耗过多的心力。只有关爱自己,和自己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自律这件事情才会变得更容易坚持。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练习方法。当你用逼迫折磨的方式让自己进步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此刻是你最好的朋友或者亲人正在努力地提升自己,在她坚持得很辛苦的时候,你会怎么鼓励和包容她?请你把爱和宽容分给自己一些,这样可以避开自我否定的内耗,反而更能帮助自己成长。

如果你愿意真正的关怀自己,你就会主动去做让自己成长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算你的步伐很小,或者偶尔会停下也没有关系,因为在对自己的爱和善待下,我们最终会活出一种更有弹性更自在的姿态。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工作、爱人和自己。但正如《抱住棒棒的自己》这本书中建议的那样,为了努力去创造什么而生活的我们,累了的时候,可以对自己宽容一点,抱抱自己,给自己点赞加油,然后再继续前行。

THE

END

若茶,愿用文字捕捉世间温暖。

举报/反馈

网址:抱抱自己吧,你很棒! https://klqsh.com/news/view/178456

相关内容

治愈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分享
掌管自己的快乐清单,拥抱星辰✨
《阳光照耀青春里》开预售 肖央蒋奇明邀你“拥抱发疯的自己”
菲,真的很抱歉
我也想让远大爷抱抱!远大爷,我也要抱抱!真的好想你呀!
泪目!宠物陪伴的温暖瞬间,看完忍不住想抱抱自家毛孩子!
抱走吧!大明星|文淇回应龙系长相 会不停寻找好作品好角色
“抱抱我吧 阿烁” 这里的情感比后续更加浓烈 注:根据规则9…
我多想拥抱你 紧紧的拥抱你
活出自己的价值,拥抱美好人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