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幸福感?你需要看懂这条曲线
它教你如何用幽默的眼光看待生活,提升幸福感。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趣事APP#
一、什么是幸福感曲线?
2010年,英国沃里克大学的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教授进行了一项调查,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给自己当前生活的幸福度打分,结果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打分普遍较高,而中年人打的分数最低。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会因年龄而有所不同,这种幸福感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可以连成一条U型曲线——这便是幸福感“U型曲线”的由来。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幸福感呈现出“U型曲线”的变化,即童年和老年的幸福感最强,而中年人的幸福感最低——这就为“中年危机”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幸福#
这项调查涉及到80多个国家的200万人,结果发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身上,幸福感随年龄的变化走势惊人相似,均呈现U型曲线。奥斯瓦尔德根据曲线指出,中年危机普遍存在,而人生低谷似乎无可避免:“无论男女、婚否、贫富、有无子女,人人都会遭遇中年危机,而孩子诞生、离婚、职位与收入变化等因素,都不会影响幸福感曲线的整体趋势。”
这项研究被重复过很多次,结果都存在这条“U 型曲线”,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人在童年时期快乐无忧,幸福感往往很高,但是从二三十岁开始,幸福感开始慢慢下降,四五十岁时幸福感降至最低,而步入老年后,幸福感又会逐渐回升,随着步入老年你会越来越感到幸福。由此可见,这条幸福感“U型曲线”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这和我们一直以来的想法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原以为幸福感应该是一个放倒的“S型曲线”,有高潮,有低谷,经常波动,循环往复。可是,当看到这条幸福感“U型曲线”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过去我们只能体会自己的感受——作为个体经验,我们对幸福感的理解当然极为局限,而奥斯瓦尔德教授的结论是基于宏观调查的结果,可信度更高。
对于这条幸福感曲线,心理学家凡妮莎・金分析道,“从进入青春期开始,一直到中年,我们总是爱与别人比较,争强好胜。但步入老年后,对小事不再纠结,对所在的事物有了更加宏观而理性的判断。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智的成熟,我们会更加珍惜生活和身边事,更懂得什么能让我们快乐,也就是说,我们更懂自己。”
15岁之前,我们更多的是接受父母和老师的安排,凡事无需自己操心,所以幸福感比较高。从15岁左右开始,我们的幸福感之所以会持续下降,或许是因为不再无知无畏造成的,我们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终日在美好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中痛苦挣扎。45岁之后,等我们到了已知天命的年纪,开始变得安于现状,懂得享受剩余的人生了。
这条幸福感曲线从15岁开始下降,直到45岁左右的时候,才开始上扬,期间经历了漫长的30年,这是因为一个普通人的心智大概需要30年时间的反复磨练,才能慢慢成熟。
二、能否通过加速心智的成熟,优化这条曲线?
看着这条幸福感“U型曲线”,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和意志力的磨练,来加速心智的成熟,把自己的幸福感曲线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比如说,把心智成熟的时间从30年缩短到10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尽管还是U型的曲线,但在同一个坐标下,当你的心智加速成熟后,你在35岁之前,或许会比同龄人更加痛苦,但是从35岁开始,较之同龄人,你的幸福感会急剧地提高,这就意味着你今后的人生,也会更加的幸福。
作为大学老师,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每年都能接触大量的大学生,看着他们接受大学教育,又看着他们走上社会或者考研考博,继续深造,时时刻刻都能观察到他们的蜕变和成长,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看得多了,就更容易想明白这条幸福感曲线了——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浮躁,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而且越是能力不够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结果导致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现状。
其实这并不怪他们——只怪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意味着信息的高速流动,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更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谁都禁不住和别人进行本能的比较。这就导致了压力,来自环境的压力,来自同龄人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还有来自外界的诱惑(比如,当你想看书、学习和做题时,总有人喊你喝酒撸串打游戏)——这些压力和诱惑,全都不可避免地让他们感到向上的通道阻力重重,因此倍感失落与不幸。
人们往往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尽管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句话在某些情况下都是胡扯。比如,我从不相信人性本善,也不相信人性本恶,因为人性不过是一张白纸罢了。父母给孩子涂抹什么样的色彩,孩子的童年以及未来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色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能否认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难道这些影响之所以起作用,就是因为孩子的本性是善良或者邪恶的吗?
推而广之,我们在长大之后,也不能忽视环境的影响,必须谨慎交友才行。一个损友对你产生的消极影响,十个好老师也挽救不过来,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合群是我们的进化本能(在原始社会,不合群的人是不可能活下来的),结果造成我们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了。其根本原因,同样不是因为我们性本善或者性本恶,而是人们往往把环境的影响错认为是自己由衷的想法,事实上,如果没有环境的影响,我们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的。比如,高考志愿填报之际,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想选择“金融”,问其原因,都说自己对“金融”比较感兴趣。可是,他们真的对金融感兴趣吗?很有可能不是。
毕竟在如今的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挟裹下,人们对于金钱的追逐日渐公开化,再加上四处泛滥的财富自由和成功学书籍,让人们对“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深信不疑。于是,长期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想法开始在这些孩子的头脑中冒出来,而且日渐根深蒂固:“我要学金融,因为学金融挣钱多,来钱快……”殊不知,财富如流水,也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倘若德不配位,即使来钱再快,即使一朝暴富,也很容易受环境风气的影响,让人性之恶被极度地放大,甚至走上黄赌毒的不归路。
由于和外界的无谓比较,使得每个人都凭空多出了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于是,人们的行为动不动就会被环境所绑架。因此,越是喜欢抱怨的人,越不幸福,越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最终会让我们彻底迷失方向。其实我们谁都无法“摆脱现状”,因为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任意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因果律的束缚。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摆脱现状”,非要想着逃脱因果律的束缚——毕竟谁也逃脱不了——我们只要摆脱环境的羁绊,就能让自己的人生足够成功了。
要想摆脱环境的羁绊,我们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远离不利环境的干扰和诱惑,努力寻找对自己的事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再一种就是被动远离,通过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让心智加速成熟,让内心变得如像皮球一般坚韧和强大,尽可能地摒除不利环境的干扰和诱惑,最终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好一个“心远地自偏”,或许这就是心智成熟的最高境界了!
毕竟,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已经降到最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心智来远离不利环境的干扰和诱惑。我们的人生依然如同一张白纸,只不过这次需要我们自己来涂抹色彩。如果你自己不涂抹色彩的话,环境自然就会替你胡乱涂鸦了。
你的人生,究竟是成为一幅浓墨重彩的稀世名画,还是一张胡乱涂鸦的垃圾废纸,全看你自己现在如何选择了。
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举报/反馈
网址:如何提升幸福感?你需要看懂这条曲线 https://klqsh.com/news/view/179120
相关内容
如何提升幸福感?你需要看懂这条曲线幸福的十条法则,我们都需要好好看看
疲于应付生活?可能你需要这样提升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需要怎么提升
心理学:如何提升幸福感?
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
疲于应付生活?可能你需要这样提升幸福感|创业Lifestyle
教师提升幸福感心得体会 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培训心得模板(6篇)
如何提高幸福感?也许你需要做「不为什么」的事
提升生活幸福感,你需要这些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