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前几天,2024年年度音乐榜单的前20名终于公布了。在这份榜单中,张杰、周深、李宇春等实力派歌手纷纷榜上有名,但也有一些实力强劲却鲜为人知的歌手赫然入列。然而,去年整年在各大音乐榜单占据统治地位的刀郎,却再次与榜单擦肩而过。
当刀郎的粉丝看到中国音乐家协会公布的榜单时,纷纷感到愤慨。难道这些评审标准就这么让刀郎再次失之交臂吗?回顾刀郎的二十几年音乐历程,想到陈佩斯曾说的一句话,不禁让人感叹:太过纯粹的人,往往最难获得主流的认同。
刀郎凭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曾风靡一时,在经历了一些“不公平”对待后,他选择退出了舞台,沉寂了十多年。直到2024年,他终于复出,带着一首《罗刹海市》再次成为话题中心。这首歌曲迅速占据各大音乐榜单的榜首,成为“复仇”的象征!当他宣布2025年巡演时,门票秒售罄,甚至有黄牛将票价炒至1.8万元一张,仍然一票难求。无论是歌曲的传唱度还是他个人的影响力,刀郎都算得上是顶级流量。那么,像这样的歌手,为什么竟然连年度音乐榜单的前20名都没有入选呢?难道是他的歌曲不符合“主流审美”?
回顾2010年,刀郎曾与周杰伦齐名,成为中国现象级歌手,但却被音乐风云榜的评委拒绝。那英曾批评说:“他的歌曲不具备审美价值”。随后,许多自称艺术家的人开始批评他。杨坤讽刺道:“刀郎的歌算是音乐吗?”而汪峰则愤怒指责:“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刀郎的崛起,令那些传统流行歌手感到威胁,纷纷对其进行攻击。面对这些质疑,刀郎选择了沉默,直接从音乐圈消失。
然而,在这段消失的日子里,刀郎并未停止音乐创作。为了创作更好的音乐,他深入民间,采集传统民间音乐,倾听来自民间歌手的声音,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好的音乐并不受限于审美标准,而审美本身也从不单一。刀郎的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复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刀郎带着《罗刹海市》强势回归,这首歌上线仅一小时便打破了播放记录。虽然歌词有些人无法完全理解,但旋律却深深打动了听者。也有许多人听懂了歌词,纷纷表示这首歌让他们感到非常畅快。整首歌没有一句脏字,却直指当年那些人的痛处,堪称“复仇之作”。《罗刹海市》长期霸占着新歌榜、热歌榜和流行歌曲榜的榜首,成为2024年的热议话题。网友纷纷称之为刀郎的“复仇年”。
但是,当我们回头看2024年年度音乐榜单,还是忍不住疑惑:为什么一位在歌曲传唱度和个人影响力都非常高的歌手,竟然未能进入榜单前20名?难道是他的歌曲依然不符合“主流审美”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主流审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正如陈佩斯所言,人心中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二十年前刀郎无法入选音协,二十年后依旧如此。或许,问题并不在刀郎身上。回想陈佩斯的经历,也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陈佩斯作为喜剧界的领军人物,却连一个国家级奖项都未曾获得。当记者问他为何时,他坦言:“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事实:获得奖项不仅仅是凭借成绩,往往还需要一些“圆滑”的手段。
陈佩斯曾是春晚的常客,但因为一次官司,他与搭档朱时茂从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消失了。有人猜测他们被央视封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年他们与央视的光盘发行事件引发了争议,最终他们胜诉并获得了赔偿。然而,尽管赢得了官司,他们再也未曾登上春晚的舞台。陈佩斯表示,自己一心想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然而春晚的限制使得他无法继续在那个舞台上发展,只好选择退出。
如今再看陈佩斯的遭遇,不禁让人联想到刀郎的经历。二人都因为“太过干净”而未能获得主流的认可。事实上,这并非他们的缺陷,而是他们过于坚持自己的原则,未能圆滑地应对复杂的环境。然而,观众的眼光是最为明晰的,优秀与否应该由大众来决定。即使没有获得所谓的主流审美认可,刀郎与陈佩斯依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影响力不可小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